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一場獲賠185萬元的官司:董明珠「較真」雷軍,空調老大哥遭遇小米低價挑戰

2024-07-11科技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盧曉 北京報道

不同於當年那場10億賭約中的淡然處之,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眼下跟雷軍和他創立的小米較起了真。

7月9日,格力電器宣布,近日其收到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6月18日出具的【(2023)最高法知民終1123號】法律文書,該文書要求本案涉及侵權的米家小米電風扇不得再制造和銷售,侵權人向格力電器支付185 萬元。但小米方面7月10日回應稱,「經查,我司並未收到任何環境電器相關訴訟。」

不只與侵權的小米電風扇產品「鬥爭」更加堅決外,董明珠還在近日的股東大會上炮轟小米空調第一是虛假宣傳。如果說十年前董明珠和雷軍的賭約,還只是制造業老大哥與比它小了19歲的新玩家之間的一個玩笑,現在雙方已經在格力電器的看家業務上真刀真槍地開幹了。

生態鏈侵權

小米電風扇侵權並不是一樁新案件。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這樁案件在2022年5月便已一審開庭。格力電器方面也稱,針對小米官方旗艦店所售米家小米電風扇BPTS01DM侵犯其專利權案,2022年12月22日,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做出一審判決【(2021)粵73知民初1399號】,判決其行為已經構成侵權,並賠償格力電器經濟損失和維權費用。

需要提及的是,這款侵權的直流變頻無葉電風扇冠以小米之名,在小米銷售體系內銷售,並可以與米家App智能互聯,但這樁案件的侵權主體並不是小米集團。

格力電器在7月10日進一步表示,上述侵權產品的委托方為「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制造商為「浙江星月電器有限公司」,並已更名為「造夢者(浙江)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已向我司支付185萬元。格力電器同時披露,「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100%控股的「天津金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持有「造夢者(浙江)科技有限公司」8.0439%的股權。

據記者了解,天津金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是小米生態鏈公司的投資主體。小米相關人士還對【華夏時報】記者確認,除了是小米投資的生態鏈企業,以及產品在小米線上線下銷售體系內銷售外,上述電扇制造公司跟小米並無其他關聯。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許浩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有限責任公司中,股東只對出資部份承擔責任,因此電風扇侵權和承擔賠償責任的主體不是小米,而是生態鏈公司,「現代社會的商業模式中,有限責任是一個重要基礎,才能讓商業發達起來。」

格力電器在7月9日的公告中還表示,正告各侵權主體,立即停止生產、銷售侵權產品,否則其將采取法律措施堅決維護公司合法權益。7月10日,【華夏時報】記者線上上小米商城已沒有看到相關產品銷售,但在某電商平台還看到有第三方商家在銷售該產品,售價1813元。

發力多元化

在格力堅決捍衛電風扇權益的背後,今年格力在空調主業之外加快了腳步。2023年財報中,電風扇被格力電器歸類於生活電器板塊中的環境電器中,冰箱和洗護機也被歸於生活電器大板塊中。

5月22日,格力高調對外公布自己的冰洗生活電器戰略,董明珠宣布,格力將在國內每個省都設立冰箱、洗衣機和生活電器銷售公司。這一舉措在格力歷史上從未有過。多位業內人士在跟記者交流時都認為,從空調的渠道裏獨立出來,意味著冰洗和生活電器將成為格力新的增長點。

在6月28日的股東大會上,董明珠也提及格力電器的增長點在冰箱和洗衣機。她當天還表示,格力的渠道變革已經初步成型,但是還要再變。

但盡管格力實行多元化戰略多年,在空調老大哥標簽深入人心的同時,它的多元化進展卻不盡人意。

來看一組它的數據:2023年格力空調收入1512億元,同比增長12.12%,營收占比高達74%,而囊括冰箱、洗衣機、小家電等在內的生活電器收入只有40.02億元,不足總營收的2%,且同比下降12.38%。事實上,除了空調和其他業務外,去年格力電器沒有一項業務能達到總營收的5%,最接近的是營收占比4.9%的工業制品。

相較之下,與它同台競技的另外兩家白電巨頭,都沒有一個業務獨大的局面。美的集團內部營收最大的暖通空調,不足去年總營收的五成,第二大業務消費電器占到它總營收的四成左右。海爾智家最大收入來自於電冰箱,但只占總營收的三成左右,第二大收入來源洗衣機也不到它總營收的兩成半。

事實上,小米的多元化也比格力電器要更均衡。去年它看家的手機業務收入1575億元,占到總收入的58%。801億元的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在總營收中也接近三成,小米還特意提及,去年它的大家電業務增長40%。

空調市場激烈競爭

多元化路途上與小米的碰撞只算得上小打小鬧,格力電器在空調這個壓艙石業務上遭遇的挑戰,才是董明珠近期與雷軍和小米較真的最重要原因。

董明珠在上述格力電器2023年股東大會上質問,小米在網上說自己第一名,但全靠別的廠家做產品,你的技術是什麽?「誰是第一,消費者心裏有桿秤。」而就在股東會召開前三天,格力文傳還宣布已舉報一篇關於中國空調市場「洗牌」的不實文章,並將采取法律手段堅決捍衛公司合法權益。據記者了解,上述文章稱小米空調已經超越了格力、美的、海爾。

在董明珠和格力開火背後,依舊選擇做低價鯰魚的小米,在空調領域來勢兇猛。

今年618期間,【華夏時報】記者在某電商平台看到,第三方賣家出售的小米1.5匹一級能效空調,價格在參加百億補貼後已經低至1450元。格力和美的1.5匹新一級能效空調的價格低線還在2200元上下。京東家電競速榜顯示,從5月31日至6月18日下午,在空調品牌TOP10銷售榜單中,小米位居格力、美的之後,排名第三,超越了奧克斯、海信、海爾等老資格。

產業線上分析師張青青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1500元左右的空調是比較低端的機型,她同時表示根據現有的數據來看,一方面渠道庫存仍然高企,另一方面銅價等原材料沒有下降趨勢,此外消費者消費信心不足,供給強、需求不足、價格內卷,預計空調行業下半年日子也會比較難過。

這意味著空調市場今年下半場的競爭會更加激烈,也意味著格力與小米之間的炮火或許不會停歇。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2013年董明珠與雷軍那場關於中國創造和中國制造之爭的賭局。當時小米創立不足四年,雙方打賭五年之內小米的營業額能不能擊敗格力。其中的差距很明顯:2013年格力營收已有1200億元,而小米營收只有265.83億元。

結果不出意料,2018年格力以超過230億元的營收差額贏得這場賭局。對於10億元的賭註,董明珠事後曾表示,「他沒給我也沒要」。但到了2023年,小米的營收已經比格力多出了600多億元。

有意思的是,當小米開始實行高端戰略,需要掌控產業鏈的它也在朝格力電器擅長的方向走。7月8日,雷軍宣布小米的昌平手機工廠正式啟用,據悉這個工廠將被用來生產小米的旗艦手機,而這也是小米繼即亦莊汽車工廠後的第二座自有工廠。

十年時間這兩家企業的軌跡交織也映照出一個現實,中國制造與中國創造一直走在同一條路上。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