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從300多個國內大模型中脫穎而出的KIMI是誰?

2024-04-01科技

「中國‘OpenAI’候選人的處女作。」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大家註意

這款國產AI大模型叫Kimi

本名是Kimi人工智能助手

我們不妨叫它小K

這幾天小K因為「工作壓力」太大

徹底崩潰了

2月以來

它的存取量達305萬

較上個月增長了107.6%

而小K的爆火

是從300多個國內大模型中

突圍而出

它們個個來歷不凡

有科技巨頭選派的

有高等學府保送的

但小K所在的公司

成立卻才剛滿一年

與此同時

A股市場與小K有關的概念股

也漲得飛起

漲停板和玩兒似的

最離譜的是

就連給小K公司提供廁紙的公司

也跟著漲了

當然,還有很多人可能還沒聽說過

可能會皺著眉頭問:誰是Kimi?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它的故事

AI界的中國新星

「現在的小K

火爆程度簡直就像是AI界的搖滾明星

200萬字長文處理技術

簡直就是時間的壓縮曲奇

讓人吃了之後瞬間充滿能量

想當年,成為專家得像馬拉松一樣

跑上數萬小時

現在有了小K

就像是坐上了知識界的高速列車

10分鐘就能飆到新領域的起點

輕松拿到初級專家的入場券」

如果你覺得以上的文字很浮誇

別急,這是小K對自己吹的「彩虹屁」

但「坐上知識界的高速列車」

這句話真的不是誇張

和ChatGPT類似

Kimi也是一款語言大模型

我們也可以透過輸入框與它對話溝通

相對而言,Kimi術業有專攻

它擅長「吞食」長文本

簡而言之,你給Kimi投餵一部

2500多頁、接近200萬字【哈利·波特】

它不會扔向你罵街

反而能告訴你具體的故事梗概

甚至書中的人物之間的關聯

追求實用的網友,給了它一本

1980年到2023年的歷屆考研英語真題

它不僅分析出了往年題型的變化趨勢

還挖掘出了高頻詞匯和短語

並預測了2024年可能出現的題型

2023年剛出道的小K

長文本處理能力就令人驚嘆

它在對話方塊裏

一口氣不帶喘地吞下20萬漢字

並為使用者精準瘦身內容

提煉核心內容

到了今年3月18日

它宣布可以進行200萬漢字的

「馬拉松閱讀挑戰」

創下迄今為止大模型界的最長紀錄

這下,人們對小K的「超能力」更好奇了

3月22日上午

由於流量激增、日活破百萬

小K的伺服器徹底崩潰

崩了不要緊

要緊的是崩了以後

它的崩潰上了微博熱搜

這下好了,更多人知道它了

小K的壓力更大了

與市面上許多大模型相比

小K不似企業用的那種

距離普通人很遠

也不像一些個人AI助手那麽雞肋

平時顯得可有可無

相反小K特別實用

情商還很高

面對各種刁鉆提問

或詩詞文學作品點評時

它總能找到各種角度「花式」誇贊

情緒價值給人徹底拉滿

中國「OpenAI」候選人的處女作

小K的母公司名叫月之暗面

去年3月才剛剛成立

創始人是三位90後
CEO楊植麟

是位1993年出生的廣東汕頭小哥哥

清華電腦系畢業

打上學那會兒就已經對AI情有獨鐘

技術牛到不行

因此被稱作AI界的天才少年

後來,他跨越太平洋

去了卡內基梅隆大學語言技術研究所深造

師從蘋果公司AI負責人以及谷歌首席科學家


讀博期間,楊植麟的論文發表得飛起

覆蓋了自然語言處理、文本分類

問答系統、半監督學習這些AI界的熱門話題

讓同行們刮目相看

不僅如此,多才的他還多藝

據傳他還是一位搖滾鼓手!
去年夏天,矽谷極具影響力的科技媒體

The Information評出了

有可能成為「中國OpenAI」的五個候選

包括MiniMax、智譜AI

光年之外、瀾舟科技

以及楊植麟——其他都是公司

就他直接是一個個體
2023年3月,楊學霸回國創業

他的左膀右臂,是清華的老同學周昕宇

以及同樣畢業於清華

卡內基梅隆的吳育昕

這樣一支夢幻隊

給小K的技術創新和叠代速度

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也讓投資界的大佬們爭相追捧

紅杉資本、真格基金一上來

就砸了3億美元的天使輪

2023年7月,也就是楊學霸創業的第四個月

美團龍珠領投了A輪

2024年2月

阿裏、小紅書這些新貴

帶著紅杉等老股東

又來了一輪超10億美元的B輪

讓月之暗面的估值飆升到25億美元

一躍成為獨角獸俱樂部裏的AI新星

質疑小K,理解小K,成為小K

與ChatGPT相比

小K在中文處理、長文本處理

以及多客戶端支持方面

具有明顯優勢

但在轉譯特定領域內容

和避免宕機方面還有待改進

但小K的爆火

閃到了國內AI元老的眼

他們紛紛加大資源投入

在眼光方面的缺失

總可以用實力找補回來


360和阿裏巴巴

一個宣布能處理500萬字

一個說1000萬字不在話下

百度的文心一言也不甘落後

打算把處理能力從3.2萬字

提升到200萬至500萬字

更有AI大模型行業投資人直言

「長文本在技術圈裏並不稀奇

並沒有想象中那麽難。」

但小K的難而可貴之處

恰恰在於它透過一個樸素的方式

讓大廠們看到了AI產品

在To C收費上的潛力

過去他們聊得更多的

都是To B端

有人總結了國內這一年多來

大模型的亮相方式

無非是這樣一套標準動作

1.秀實力:公布模型參數量

2.秀胸懷:公布模型是開源還是閉源

3.秀成績:公布各項測試的成績

但對於普通大眾來說

以上都只傳達了一句話:

「AI很厲害了,但與我無關。」

但企業也有難言之隱

對於大模型公司來說

規模化、付費率和成本

構成了一個不可能三角

即便成功走向了To C

若要把產品做大做強

還得需要讓使用者「加錢」

OpenAI去年就預測

要想不虧

GPT3.5和4模型的月付費率

每月得提升0.5%。

如今小K的獲客成本也不低

大約在10元一個人

算上後續的算力成本

每個人可能要到12—13塊

這麽一來,每天的推廣成本就得小幾十萬

而且,使用者越多

算力資源的耗損就越大

翻開新的魔術牌

隨著人們對小K越來越熟悉

Kimi的熱度也有些降溫

至少股票是漲不動了

但Kimi的故事

似乎再次驗證了

AI界的兩個奇妙法則

法則一:創新的突破往往並不來自大公司

這一點OpenAI的出現

乃至過往許多突破者的故事

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法則二:偉大不能被計劃

來自OpenAI的肯尼斯·斯坦利和喬爾·雷曼

在總結他們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探索經驗時

提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好東西從來都不是按照某個目標

刻意計劃出來的

當巨頭們開始困於大模型的標準範式

開始期望在宏大的願景中

爭奪時代的船票時

小公司往往只在一件事上動腦筋

「如何讓更多人用上AI?」

最後,我們也讓小K預測了下自己的未來

它的回答是:

「我的未來就像是一場刺激的魔術秀

能不能翻開新的王牌

或者變出成本削減的魔術牌

會是它能否持續領跑的關鍵」


這話說得有點文藝也有點模糊

但又似乎在用另一種方式表達

「偉大不能被計劃」

*配圖由midjourney生成

本篇作者 | 逸興丨和風月半 | 配圖 | 趙婕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 主編 | 何夢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