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安防時代沒落的開始

2024-09-06科技

自從「911」事件之後,全球開始了安防之風,透過技術安防的方式,從而確保各重要場景的安全。也正是如此,各國安防產業得到全面發展,其中發展最為迅猛的則是中國——據全球安防50強數據顯示,國內安防企業的上榜數量逐漸增加,且前10名單中的中國企業數量也逐年增加。

國內安防市場的崛起

在看似繁華的市場下,與海外環境不同的是,國內安防的發展並不完全是由B端市場發起,而是基於G端的需求引起的市場需求,特別是在基建的發展下,安防系統作為「配套必須品」,不斷在各個行業得到落地並套用。同時,相關企業也在這一機遇下得到全面發展,部份安防器材提供商更是成為時代紅利的獲利者,最終成功上市。

而在安防產業發展最為迅猛的時代,外商也想進入其中,其中三星、霍尼韋爾、博世等企業更是連續數年稱霸全球安防頭部位置。

然而,由於國內外使用者對攝影機的看法不一,最終讓外商不得不放棄海外市場——對於海外使用者來說,個人私密是絕對保密的資訊,任何企業及個人禁止幹涉個人私密問題。在這個輿論的主導下,外商不得不解散相關部門,甚至不提供相關攝影機等產品,從而避免輿論問題。

而在國內,外商也面臨著新的壓力——由於產品設計理念、安全系數、系統漏洞等問題逐步明顯,特別是安防系統數據泄露問題不斷發生,在國內企業能獨立建立安全可靠的網絡攝影機後,外商安防器材的使用率逐年降低。這一系列問題,也讓外商把安防業務部的內容降低,並逐漸邊緣化。

而在外商減少安防業務的投入後,國內安防企業得到全面的發展,更是不斷掠奪外商市場份額,加大市場布局,其中最為顯著的則是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企業,海康威視更是在近幾年連續霸榜「全球安防50強」的前前交椅,成為全球安防產業的「老大」。

中國安防企業的「雄起」

隨著外商的沒落,國內企業開始了新的競爭。但值得註意的是,國內安防產業的高速發展,並不是B端或C端的影響,更多的是G端引導及推動,而其中收益最大的則是海康威視——作為一個國資背書的企業,在行業發展初期,可謂是「自己人」,從而也讓眾多G端使用者優先選擇海康威視。

同時,同一時代下還有波粒、黃河等企業,但由於內部問題,他們在關鍵時期紛紛掉隊,從而被市場拋棄;而在後期,華為更是直接參與到安防產業之中,甚至有媒體表示「華為跺跺腳,安防震三震」。

為此,我們來談一談國內安防產業的巨頭們。

1、務實的海康威視

海康威視作為全球安防產業的NO.1,其實力 無須 質疑,也因為如此,在如今物聯網時代,「安防」這一標簽讓海康威視苦不堪言。

海康威視CEO胡揚忠的個人歷史早已被大家所熟悉,可以說海康威視的成功,除了時代紅利之外,其技術實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作為技術人員出身的胡揚忠,其並不擅長寫PPT、講故事等手段。回顧近些年胡揚忠對外的發言,其從未提起海康威視的發家史,也從未感嘆海康威視的難處,他只會告訴其他人,海康威視在做什麽、未來要走向什麽領域。

也正是如此,海康威視成為安防產業中唯一一家,從未透過「講故事」來獲取關註的企業,甚至在海康威視內部,胡揚忠明確表示:「誰要講海康威視的故事,那麽就調崗。」與其他企業不同的是,胡揚忠是一個說到做到的CEO。

雖然目前海康威視做了很多安防方面的專案及工程的,但海康威視並未直接宣傳相關案例,更多的是宣傳基於影片監控如何去賦能產業,為各行各業賦能,而其涉及產業也逐步擴張。而海康威視展廳宣傳內容也從傳統的可見光逐步轉為「不可見光」、從安防轉向更為廣闊的物聯網產業,而這不僅僅是產品的轉變,同時也是海康威視對自身定位的轉變。

但與其他產業一樣,海康威視的轉型並不迅速——作為一家數十年來專註於影片監控的企業,海康威視在轉型初期並不能拋棄現有市場,為此,海康威視在過渡期間曾表示自己是一家「以影片數據為核心的物聯網企業」。也正是如此,海康威視從「可見光」逐步走向了「不可見光」,從而實作對光譜監控的全面覆蓋。

而這一轉型並不能讓海康威視「滿足」,海康威視開始探索不同的行業,但與其他初創公司不同的是,海康威視的探索更多的是「復制」——透過部份成功案例,加上自身現有技術及品牌的賦能,推動相關產品的營收。

對此,部份行業的負責人也叫苦不叠:「我們好不容易開啟一個市場,還沒享受到市場紅利,就面臨著海康威視的競爭。」

與此同時,海康威視還面臨著來自安防產業使用者的壓力——G端使用者的份額逐步降低。

由於除了三年特殊時期外,使用者個人私密、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讓G端使用者不得不開始減少攝影機的部署,特別是所謂的「智能攝影機」。

在企業全力推動各類智能攝影機的落地時,基層使用者並未感受到智能化的待遇——遇到需要檢視攝影機的時候,往往需要民警透過肉眼的方式檢視過往影片內容;據悉,只有遇到刑事案件時,才能申請使用智能分析功能。

此外,部份地方保護政策,更是讓海康威視「苦不堪言」,如果打破「地頭蛇」的位置,成為海康威視未來一段時間的難題。

2、千年老二的大華

對於大華來說,雖然在數年前登上了安防產業的第一梯隊,但卻有個苦不堪言的結論:永遠在海康威視之後。用業內人的話說「大華就是海康威視的小弟,大哥做什麽,小弟就做什麽」,這也就是大華「千年老二」的由來。

但對於大華來說,最為無奈的是其並沒有海康威視的背景——大華是一家普通的民營企業,沒有任何國資相關背景,甚至CEO都是銷售出身。

基於此,大華能做的就是看著海康威視來發展,以海康威視為目標,摸著海康威視的腳步過河。但與海康威視不同的是,大華在近些年不斷加強對渠道商及合作夥伴的支持,完善產品端,加強產品質素,減少售後維護成本,從而讓市場口碑逐步提升。

同時,大華在2015年耗費數十億打造了「零跑」汽車,這一重投資在數年後,更是為大華在汽車電子相關領域中得到全面突破,與海康威視的汽車電子事業部相比,大華終於略勝一籌。

此外,大華還積極打造企業數碼化整體解決方案,並提出了階梯式專案行程,不僅保證了自己的營收,同時還可以讓使用者看得到專案帶來的優勢。

3、「狼性」的宇視

為什麽說宇視是「狼性」?

究其原因就是宇視在若幹年前的宣傳——傳承華為基因。

宇視與華為的關系,完全起源於華為與3COM的「結晶」——2011年10月,宇視以5.1億人民幣收購華三通訊全部影片監控解決方案業務及相關資產。2013年8月,宇視引進杭州邁尚股權投資有限公司作為第二投資者,股份比例13.04%;2015年6月,宇視股權再次變更,由貝恩資本全資公司(Cayman Uniview)和原杭州邁尚股東共同參股的宇視數碼技術(香港)有限公司100%控股宇視科技,其中Cayman Uniview股權為80.53%。

同期,宇視計劃在香港登入資本市場,但臨門一腳卻選擇放棄——據業內人士回憶,選擇放棄是因為估值並未達到宇視的目標,最終宇視選擇放棄。

同時,宇視為了加快融入國內市場,宇視在宣傳中不斷淡化貝恩資本控股的問題,並時常拉上華為做背書,同時也積極參與安防行業媒體的評選,從而提升自己的品牌效應。

而值得註意的一點是,宇視在某媒體特別在意一個獎項:民族品牌獎。對於宇視來說,透過名族品牌獎,可以有效淡化貝恩資本控股的問題,讓宇視披上名族品牌的外衣。對於這一問題,有自媒體提出來這一疑問,最終也不了了之。

在2016年12年2日,交智科技與宇視科技原股東 UNV DIGITAL TECHNOLOGIES (HONG KONG) COMPANY LIMITED簽署了股權轉讓協定,以現金5.355億美元收購其持有宇視科技的100%股權,並於2017年3月30日完成交割。

而在2017年,千方科技在收購宇視科技母公司交智科技96.7233%股權後,實作100%控股交智科技,宇視最終被千方科技控股。

2019年5月,阿裏36億入股浙江宇視科技的母公司千方科技,一躍成為其第二大股東,這也標誌著宇視與阿裏合作的開始。

對於這一合作,業內人士並不看好——阿裏體量太大,宇視只是一個可以被隨時替代的企業。但經過數年的發展,宇視與阿裏的關系逐步深化,但宇視的展台上也出現了不屬於宇視內容的產品——B端的辦公用品。

就目前來說,阿裏與宇視的合作並未看到明顯成效,但宇視在各類宣傳中,卻屢屢展示出另外一面——在宇視的方案架構中,阿裏的系統占據了80%,而宇視依然停留在終端硬件提供商的角色。或許這也正如宇視在若幹年前公布的口號:宇視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在未來堅定的定位是做安防集影片監控、物聯網的器材供應商,永遠不進入工程及整合領域。

4、撿芝麻的華為

華為在安防產業的發展一直是飄忽不定參與者——說參與其中吧,大部份是配套的專案;說沒參與吧,又時常聽到他們吹響的號角。

其中號角吹的最響的是昔日華為安防的總裁段愛國,在2020年釋出會上,段愛國下了一個大目標,他說:華為要在三年做到全球前三,五年內爭取做到全球第一。

2021年,Omdia釋出2020年全球智能影片監控及基礎設施市場廠商份額顯示,海康、大華、安訊士、華為分別為全球市場前四甲,這也意味著華為正式沖入國內智能影片監控市場前三的位置。

對於這一報告,有自媒體調侃:智能影片監控及基礎設施,華為在兩個領域中各占多少份額能公示出來嗎?

2022年5月,華為成立了機器視覺軍團,段愛國成為CTO,同時兼任機器視覺產品與解決方案總裁;同年底,華為取消取消機器視覺軍團,原研發團隊並入光產品線,成為行業感知業務,原行銷與服務人員則並入不同團隊。

2023年10月,依圖科技釋出資訊稱,段愛國加入依圖科技,並擔任總裁。

對於華為進入安防產業,海康威視胡揚忠曾表示並不看好,對於胡揚忠來說,安防是一個碎片化場景,華為並不擅長對這類場景的銷售能力。簡而言之,華為參與到安防產業,無異於丟了西瓜撿芝麻。

安防媒體:裁員!

而與安防產業一同沒落的則是媒體層面。

在安防產業蓬勃發展的時候,數十家安防媒體常年出雜誌,每月一期的雜誌內容可謂是琳瑯滿目。而在2017年開始,安防雜誌逐步減少,「全球安防50強」的策劃方a&s安全自動化,更是將三本雜誌從每月一期調整為兩月一期,部份雜誌內容更是明顯拼湊。

資深人士曾說道:以前我們都喜歡拿著a&s的雜誌來閱讀,因為裏面有太多新的內容和觀點,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a&s雜誌發行頻率降低了,內容也不再是最新。

同期,安博會也開始走向了下坡路——三年特殊情況,讓安博會無法正常舉辦,2023年舉辦的安博會上,部份企業更是表示:展會工作人員比參展觀眾還多。同時部份展商表示:以後再也不會參加這類安博會,這是最後一屆。還有展商表示:要不是前兩年訂了展位現在不給退費,我們根本不會參與。

而在2023年年底,a&s安全自動化更是選擇了裁員——與其他安防媒體不同的是,a&s安全自動化早已被法蘭克福展會收購,安防已經不再是他們的營收產業。為了縮減開支,a&s安全自動化進行了裁員,其中最為特殊的是把測評欄目的負責人也一同裁掉——2024年5月,CPS高調宣傳成立測評部門;慧聰物聯網也加大了對產品測評欄目的構建,並推出了相關內容。

據CPS相關人士了解,產品測評作為服務於甲方的方式之一,CPS一直有做相關工作,但由於a&s安全自動化在測評方面的優勢,導致其多年的工作並不顯著。而a&s安全自動化的轉型,讓CPS成為安防媒體唯一具備測評能力的媒體。

安防沒落,走向轉型

「安防產業早就不好做了,現在我們也只是幫大企業打打下手,掙一點辛苦錢。」深圳某企業總經理說道,在他的回憶裏,2019年之前,一年掙個幾百萬問題不大,但隨著產業門檻提升、內卷加劇,2022年的他,甚至得依靠刷信用卡及各類互聯網借款來維持生活。

而與他相同經歷的企業也不少,在筆者的走訪過程中,企業均在實施裁員計劃,部門級別的裁員更是常見。某企業市場行銷部門,從2022年的二十余人,到2023年年底的3個人,似乎已經成為常態。據該部門負責人表示:目前企業不再需要相關人員,剩下的人做好行銷工作即可。

安防企業如何轉型?

更確切 說,如果離開安防這一賽道, 進入 新賽道之中,成為諸多企業的思考重心。但就筆者目前的觀測來看,尚未有好的出路——企業轉型,除了財力支持外,還得依靠個人資源等問題,但大部份公司並不具備這些優勢,正如某企業總經理說:剛開始以為特殊時期結束了,我們會開始新的發展,但實際賣掉公司才是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