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電商不倒實體不好?西方已開發國家不待見電商的背後,其實並不聰明

2024-10-21科技

最近十幾年來,電商的發展越來越迅猛,已經和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也占領了很大一部份就業趨向。

但同時,國內的實體經濟呈現大振幅下滑,失業率攀升。 很多人認為發展電商無異於自毀前程,甚至出現了「電商不倒,實體不好」 的「復辟」口號。

相較於西方已開發國家,電商的發展就十分緩慢,他們不太支持電商的發展,這究竟是什麽原因呢?

已開發國家電商發展現狀

總體上看,已開發國家的電商發展水平呈緩慢上升趨勢,以實體經濟為主,謹慎發展電商。

根據2024年上半年,歐洲電商市場調查,已開發國家的電商市場及使用者數量、交易量處於增長階段,線上商品的銷量、跨境電商的規模,同比增長了不少。

歐洲的線上購物普及率達到了95%以上,長時間線上者也越來越多,註冊使用者有望突破6億。

良好的電商發展態勢並沒有多少影響到已開發國家的實體經濟,這究竟是何原因?

首先,實體店在已開發國家的長期發展中已形成了重要角色。密集的勞動力,能為國家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有利於降低失業率,維護社會穩定。

而電商的主要勞動力集中在倉儲和物流環節。如果在地廣人稀的歐洲地區當一名快遞員,是非常費時費力的。因此,電商在歐洲國家的物流速度非常慢,不利於顧客的購物體驗。

在與實體店的長期接觸中,西方國家的人民也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眼見為實」的購物理念。相比於冷冰冰的螢幕上展示的商品,他們更享受在實體店觸摸、體驗的感覺,認為這是評估商品質素和價值的重要途徑。

很多人也沈浸於在實體店購物的過程中,他們認為這是「富人時刻」的享受。因為西方的實體店充斥著濃郁的社交元素,能帶來很好的社交和娛樂體驗。這種面對面的相處模式,是沒有人情味的網購無法替代的。

再者,實體店上百年的營運,早就和顧客們建立了深刻的信任基礎,這種信任並不局限於產品質素,還有售後服務和品牌質素等多個方面。而在面對陌生、錯綜的網絡購物時,西方人的戒備心會明顯增強。

為何中國「實體」不敵「電商」?

隨著電商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的實體經濟呈明顯下滑態勢,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高額的店鋪租賃費是每個實體店老板都大為頭疼的因素。城市地價不斷上漲,店鋪租賃費也水漲船高。中小型店鋪負擔不了沈重的經濟壓力,不得不關門歇業。

員工的薪金也是一個重要元素。實體經濟有復雜的產業結構,環環相扣。每個工種對應著不同種類的薪金,或高或低,需要龐大的勞動力支撐起實體經濟的營運。

這就對老板的財力、物力、眼光等等做出了硬性指標,必須確保穩定的經濟來源,才能支撐起龐大的產業鏈,準時發放員工薪金。

而電商的要求相比較來說就簡單得多。自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國內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其中不乏產業經濟結構等等。

電商能夠很好地適應種種變化,並時刻把握風向,抓住機會,翻身掙錢。比較明顯的優勢就是數碼化轉型。

實體店就像是沒有跟上時代腳步的老人,數碼轉型化之後是影響其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很多實體店不能很好地融合線上優勢,,也未能充分挖掘線下客戶,致使消費者的體驗不如線上。

最為重要的是,當代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巨大轉變。年輕人由於工作生活的忙碌,難以抽身前往實體店進行線下購物。

而恰好出現的網購,對於想要休息的年輕人來說,正好是「瞌睡遇到枕頭」,可以更加快捷地購買到自己心儀的商品。

與國外不同,國內現在內卷現象嚴重,工作生活中都面臨著「人擠人」的現象,很多年輕人厭倦了無用社交,更喜歡無人打攪的「自主式」購物。

另外,國內人民的居住範圍較為集中,且物流方面有更多的勞動力,在送貨問題上也更加快捷,不至於耽擱誤事。

近幾年的電商發展逐漸向高品質過渡,售後服務也令人放心,提升了商家與客戶的信任感,給人以良好的購物體驗。

更別提網購先天的個人化服務和多種商品的選擇了。如此看來,國內電商對比實體經濟確實有很大優勢。據統計,如今已有46萬家企業倒閉,310萬個個體工商戶登出,8億人負債!

這些觸目驚心的數碼背後不時疑似浮現出電商經濟的影子,難道真是我們走錯了路,損害了實體經濟?

中國獨特的經濟道路

實際上,電商並沒失真害中國的實體經濟。電商的發展實際上是實體經濟的延伸,透過互聯網技術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而非實體經濟的對立面。

電商打破了實體經濟的傳統,在時間、地域上極大程度地縮小了限制,擴大了市場覆蓋面,促進優質商品和品牌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電商的發展還促進了互聯網技術的最佳化,大數據分析和供應鏈更加緊密融合,幫助企業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市場競爭力。

此外,電商產業門檻較低,普通人、甚至不乏一些低收入群體也能透過直播帶貨、短影片等途徑銷售產品,增加收入,實作地區穩定和經濟平衡。

很多人把經濟不景氣、失業率攀升歸咎於電商的蓬勃發展,其實不然。截至2023年底,中國註冊的快遞員數量就達到了8400萬人之多。

這是何其恐怖的數碼,比許多國家的人口還要多,恐怕沒有哪個行業能解決如此多的就業問題吧,這還只是電商營運中的一環。

而中國的個體工商戶大多是夫妻兩人開店,面對競爭龐大的實體店,也僅能解決自己家庭的收入來源。

電商實際上是將這些個體經濟集中化,省去賺差價的中間商,使老百姓收益的同時,解決更多人的飯碗。不妨試想一下,小區裏的菜鳥驛站就解決了多少人的就業問題?

再者,電商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有限,比如便利店購物、地攤購物等,電商就很難代替。

綜合來看,電商不僅沒有失真實體經濟,反而將實體經濟推向了一個從未有過的高度,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莫大的助力。

電子支付的未來

電商的蓬勃發展帶來了電子支付的新生,電子支付成為現在中國的主要支付方式之一。手機裏的余額足夠,成為了現代人的安全感。

而國外還依舊停留在傳統的貨幣支付階段,究竟哪種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首先,中外電子支付差距巨大源於中西方的文化差異,這對消費習慣和支付方式就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中國,由於人口規模龐大,市場需求非常大,人們常常在買東西的時候會出現排隊等候的現象。而電子支付的出現,大大減少了貨幣交易、找零所需要的時間。節約時間成本、方便、高效,是國人註重最看重的支付需求之一。

西方國家則更加註重私密性和獨立性,支付方式傾向於現金或信用卡,他們對個人資訊的安全度有很高要求。

電商的蒸蒸日上,使中國人的支付方式很自然、快速地過渡到電子支付中去,人們習慣了出門帶手機,而不是錢包。

西方國家對電子支付的認知和接受程度較低,就如同電商未能占據大量市場份額一樣,相應的,電子支付的普及率也很低。

最後就是中西方的網絡安全問題。由於電子支付在中國的廣泛套用,中國非常註重網絡安全問題,時常向市民普及網絡知識並即時監督企圖趁虛而入的不法分子。

而西方國家的黑客技術較為發達,他們不能很好地保證消費者的賬戶安全,對電子支付的可靠性存疑,因此沒有著重其發展。

雖說已開發國家目前還是較為排斥電子支付,但是未來,電子支付必會成為全球經濟支付方式的主流。

中國自不必說,已開發國家的電商如今正在緩慢上升,這個上升趨勢會隨著時間發展更加強盛,因此帶來的電子支付方式也會漸漸成為支付的主流方式之一。中國電商的蓬勃發展不僅改變了自身經濟結構,將會對世界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結語

中西方的電商發展依據各國國情有明顯區別,依據各國的國情,都有維系自身經濟結構穩定的方式。

中國電商並不是抑制實體經濟的罪魁禍首,反而是拓寬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渠道。目前實體經濟面臨的困境,是全社會需要共同渡過的難關。

由此衍生出的電子支付方式將會隨著電商一同進入全球經濟的視野,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