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誰在領跑?三大營運商的「人工智能+」進行時

2024-04-02科技

基礎營運商應走在"人工智能+"行動第一方陣。

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提「 開展‘人工智能+’行動 」到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熱議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成為今年全國兩會上名副其實的熱詞之一。而在前不久,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了「人工智能賦能 產業煥新」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專題推進會。會議指出, 中央企業要把發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域工作中統籌謀劃,加快建設一批智能算力中心

從政策取向到具體工作要求,人工智能已經成為2024年的行業發展焦點。事實上,回看三大基礎電訊供應商的科技公司「蝶變」之路,人工智能也占據了明顯的位置,成為營運商奮楫第二曲線的重要抓手。

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指出,中國電信積極布局 AI和大數據業務 ,賦能千行百業,已在 教育、文旅、客服、金融 等行業形成系列標桿專案。此外,中國電信積極推動AI、大數據融入內部數碼化營運,多措並舉助力降本增效。

中國聯通也已在電腦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處理和人機互動等領域布局技術研發,為 「算得穩」「算得準」「算得好」 打好基礎、賦能賦智。中國聯通董事長陳忠嶽亦表示。

而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則進一步強調,中國移動主動把握「人工智能+」時代潮流, 推動「5G+」向「人工智能+」延伸拓展 ,以全方位、系統性、深層次融合創新,開辟轉型升級的新路徑。

顯然,從三大營運商主要負責人的發言中可以讀出,人工智能不僅僅是三大營運商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技術,而且正在成為其賦能行業、加速產業數碼化轉型升級的驅動力,努力躋身「人工智能+」第一方陣。那麽,在奔向「人工智能+」的道路上,誰在領跑?

誰的「地基」更牢固?

「人工智能+」行動開展得好不好,AI基礎設施的完善與否是關鍵。 一般而言,算力、大數據保有量、技術積累是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份。

算力是支撐人工智能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決定了人工智能系統處理數據的能力、模型訓練的速度和精度,以及創新套用的可能性。在算力布局方面,中國電信構建了「2+4+31+X+O」的算力體系, 算力規模超過6EFLOPS ;中國聯通打造了「5+4+31+X」多級架構,並在多個城市實作了「一城一池」的布局;中國移動構建了「4+N+31+X」的數據中心布局, 算力規模超過10EFLOPS 。中國移動的算力布局規模略領先,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緊隨其後。

大數據為人工智能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來源和訓練材料,是推動AI演算法最佳化和模型效能提升的關鍵。 一般而言,電訊供應商的大數據主要來源於通訊、位置、網絡、使用者資訊以及IT系統等多個方面,而這些數據的生成主要源自營運商的使用者數量。據了解,截至2023年底,包括移動使用者、固網寬頻使用者、物聯網終端連線數等在內, 中國電信總連線數超過12億戶,中國聯通大聯接使用者達9.88億戶,中國移動總連線數達33.54億戶 。中國移動使用者基礎較雄厚,其所獲得的大數據資源也是三大營運商中最大的,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在伯仲之間。

技術積累奠定了演算法最佳化、模型提升和套用拓展的堅實基礎,是推動人工智能不斷發展和創新的關鍵動力。 為推動自身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發展,三大營運商均組建了人工智能專業公司或機構。據悉,中國電信擁有12名集團級AI領軍人才, 累計申請AI專利200余項 ,並在18項國際AI競賽中榮獲冠亞軍。中國聯通累計擁有 超過100項人工智能領域的核心專利 。中國移動承擔人工智能新基建、原創技術策源地、開放創新平台等16項國家AI重大重點專項任務;共發表國際頂會、頂刊論文96篇, 發明專利664項 ,主導國內外86%網絡智能化標準。中國移動的技術積累雄厚,在三大營運商中領跑,而中國電信位列第二。

從算力、大數據、技術積累三個維度來看, 中國移動人工智能基礎能力處於領先,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次之

「人工智能+」行動開展得好不好,AI基礎設施的完善與否是關鍵。

誰的能力提升最明顯?

聚焦三大營運商的人工智能發展,一個很清晰地表征是 基於人工智能持續重塑能力基因 。當然,在自身能力的提升方面,三大營運商策略重點各有不同。

「雲網融合」是中國電信長期堅持的新發展理念,如今在堅持網是基礎、雲為核心的策略上疊加人工智能,加速網絡智能化,用人工智能重構數碼平台。據悉,中國電信在 網絡營運、基站節能、機房節能 等方面全面套用人工智能,推動 人工智能內生的6G網絡 。此外,中國電信還於2023年8月成功發射了全球首顆 全AI智能衛星「地衛智能應急一號」 ,希望透過人工智能技術加持衛星,從而推動網絡無所不達、算力無所不在、智能無所不及。

中國聯通聚焦 AI賦能網絡數智化、客服智慧營運 等方面,全面提升服務能力。面向網絡,中國聯通透過 任務閉環、效果閉環、知識閉環 等三個閉環,賦能自智網絡「4零4自」的高階邁進,助力網絡智能化水平提升、營運效率提升和差異化競爭力的實作。與此同時,中國聯通透過「AI+大數據」創新技術套用,賦能客服智慧營運全場景,成功打造 113項AI能力 ,形成一整套AI能力開發與營運工具。

中國移動較早地布局人工智能,在智能服務營運創新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據悉,中國移動構建通用人工智能平台, 提供開放、高效、安全、可控的社會級智能化服務 ;以「九天」人工智能平台為核心, 提供全面的大模型訓推一體化研發能力和新型MaaS能力 。中國移動還形成從平台、能力到規模化套用的產業級智能化服務產品, 服務內外部27大領域的830項套用

顯然,以AI鍛長板、補短板, 三大營運商各有千秋,不分伯仲

基於人工智能持續重塑能力基因,三大營運商各有所長。

誰的對外賦能更全面?

伴隨著ChatGPT火爆全球,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LLM)在全球各地迅速崛起,標誌著人工智能技術進入了新發展階段。與Open 人工智能、微軟、谷歌等國外同行一樣,百度、阿裏巴巴、騰訊、華為、中興通訊、科大訊飛等中國企業積極跟進相關產品研發,陸續釋出了較為成熟的大模型產品,以期用人工智能技術重塑自身能力,搶占人工智能產業和算力高地。

在此背景下,三大基礎電訊供應商也跑步進場,推出了自有大模型產品。不過,與互聯網企業相比,三大營運商采取了差異化發展路線,在基礎大模型之上,面向垂直行業推出了多個行業大模型產品,即所謂的「1+X」大模型產品體系。

其中,中國電信構建 「1+N+M」的星辰大模型產品體系 ,打造通用基礎大模型底座,覆蓋了語意、語音、視覺、多模態四大能力,並實作開源;面向政務、教育、交通等垂直領域推出12個行業大模型,已賦能超過600個專案,推出「星辰MaaS平台」,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大模型研發、套用等服務。

中國聯通打造了 元景「1+1+M」大模型體系 ,即1套基礎大模型、1個大模型底座、M種行業大模型的大模型體系。目前,中國聯通行業大模型已在 網絡、客服、反詐、工業、政務等行業實作落地套用

中國移動構建 「1+N」通專大模型體系 ,自主研發安全可控的「九天」系列通用大模型,釋出「九天·眾擎」基座大模型,推出 客服、政務、網絡、企業通話、川流出行 等5款行業大模型,客服大模型率先工程化套用,沈澱 智能語音辨識、自然語言處理、機器視覺、智能分析 等450余項AI能力。

三大營運商布局大模型的商業邏輯,與其發展「互聯網+」「5G+」相關業務一脈相承,即以「人工智能+」為突破口,持續服務產業,賦能千行百業。而從布局的具體行業這個維度來看,中國電信略勝一籌,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緊隨其後。

三大營運商是資訊通訊、算力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力軍,掌握了不輸於BAT的海量大數據資源,也在人工智能領域進行了長期布局與投入,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積極賦能行業,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不可否認,三大營運商的人工智能之旅才剛剛起步,其賦能行業的實力尚不明顯,沒有看到更具典型性的套用案例。特別是其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真正能力並未得到市場的完全檢驗。

盡管如此,相信隨著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持續耕耘,與數智化服務交付能力的持續提升,三大營運商將快速步入「人工智能+」行動的第一方陣,成為行業數智化的首要賦能者,助力千行百業高質素發展。

指導、修改:辛文

采寫:高超

圖表:曙念

編輯、校對:高超


三大營運商的第二曲線:增量貢獻強勁

大幹快上:從財報看營運商「算力運動」

1730億!今年中移動資本開支怎麽花?

中國聯通雙增長年報:高質素發展開新局

實錄:中國聯通業績說明會問答

中國鐵塔年報:利潤增長11%

騰訊年報:營收6090億元,增長10%

亞信科技雙增長:質素大於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