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呂新炎:瘋言瘋語不是量子力學

2024-09-07科學

作者:呂新炎

——摘自哲學名著【語言意識哲學】

有一個影片,其題目是:【少年,聽你說】選拔特訓營報名通道。影片中一個13歲的少年信心爆棚地宣講道:「量子物理說,世間所有的東西只有在你看的時候,它才從兩個狀態(甚至很多的狀態)塌縮成你所看到的一個狀態,宇宙的形態其實是我們根據自己的意識給捏出來的,是因為我們人的思想和幹涉才有了現在的物理」。

嗚呼!量子物理學告訴我們「宇宙的形態是我們根據自己的意識而拿捏出來滴」?讓人費解的是:居然有很多粉絲對此說法大為稱道,其中一個所謂的明白人竟然說很多成年人還不如影片中的少年。

這位少年是無辜的思想受害者,是那些甚囂塵上且烏七八糟的「瘋人量子觀」毒害了他。

當今很多聲名顯赫的科學家,紛紛打著量子科技的旗號而活躍於世,或妖言惑眾,或肆意放毒,嚴重毒化了大眾(特別是青少年)們的思想和世界觀。這些瘋人無不以顯赫的頭銜開道,並輔以炫目耀眼的台風背景以渲染出神秘的氣氛,其造神效果早已將蕓蕓眾生唬得服服帖帖並紛紛心甘情願地接受其思想蹂躪和邏輯拿捏。

以下是筆者臨時開出的一副「解毒湯」。先聲明:由於公眾號限制篇幅,所以筆者只能作些簡單的講解(即講解得不夠深入和全面),所以有拍磚癖的讀者如果想拍磚,歡迎針對本文的言辭開拍,但如果自己樹靶子自己打,自己立稻草人自己批——即所批之物件並非本文的語句,則本人概不負責。如果想全面理解和評判筆者的量子觀,建議先閱讀筆者所著的哲學專著【語言意識哲學】。

宏觀性的科學觀測(註:觀測不是觀察),一般是用光波(或其它電磁波等)作為觀測工具並與被觀測的宏觀物發生作用,然後依據作用後的光波(或其它電磁波等)之物理數據而推知兩者的相對關系(比如相對距離或相對速度等——即所謂的觀測結果)。在觀測過程中,作為觀測工具之角色的光波(或其它電磁波等)不會對被觀測之物產生擾動,故這種測量乃是可靠的、真正意義的測量。而人類對量子所進行的、所謂的觀測(註:觀測不是觀察)就不是這種情況了。由於被觀測的量子與作為觀測工具之角色的量子乃是同一個「重量級」的物質,所以,在觀測時兩者會相互影響,故這種所謂的「觀測」並非真正意義的觀測,其所謂的「觀測結果」也非宏觀意義的觀測結果。也就是說,宏觀的觀測邏輯與微觀的「觀測邏輯」是不同的。所以,人類不應該用同一個「觀測」之詞來表述和理解兩種不同意義下的觀測,否則必然導致思維纏結和困惑。需特別強調的是:以上所討論的乃是觀測結果,而不是物質的存在性。也就是說,雖然作為觀測工具之角色的量子能夠影響被觀測之量子的觀測結果(即所謂的量子態),但這並不意味著作為觀測工具之角色的量子決定了被觀測之量子(更別說宏觀之物)的實在性。

所謂的量子態,其實就是所謂的觀測結果。也就是說,所謂「量子態(量子觀測結果)受觀測工具或觀測者影響」,並不是指「量子的存在性受觀測工具或觀測者影響」,更不是說量子的存在與否取決於觀測工具或觀測者。

正確的量子觀是:量子並沒有所謂的自在之態,所謂的量子態乃是量子觀測之結果。

人類對於宏觀物質的感覺及認知也類似於上述道理。即所謂的物質態(比如所謂的顏色或現象等)都是主客體共同作用的結果。比如,人所以為的顏色,其實是物質發射或反射的光線與人的視覺神經系統發生感覺性作用時、人所產生的色覺,而人卻將此色覺誤當作是物質本身所發出的顏色現象或物質所呈現的態。這就是說,所謂的顏色(實則感覺)或所謂的觀察結果,既不是物質單方面所固有的,也不是主觀者單方面造就的(更不是所謂的意識之產物),而是主客體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說「所謂的物質態乃是主客體共同作用的結果」,並不意味著「物質的存在性也是主客體共同作用的結果」,更無「物質的存在乃是主觀意識的產物」之意;說「所謂的物態離不開主觀者的感覺性作用(或觀察作用或認知作用)」,並不等於說「客體的存在性也離不開主觀者的感覺性作用(或觀察作用或認知作用)」。

然而,某施姓科學家、某潘姓量子科學家、某朱姓科大校長等一眾專家因不具備上述基本的哲學功底而跌入了「世界根本不存在」的、瘋人般的世界觀深淵。【呂新炎:大多數量子科技專家的量子觀都是錯誤的】一文清楚地表明了「量子科技與量子觀是兩碼事」。這些人的瘋言瘋語,對社會(特別是億萬「祖國花朵」)毒害極大。為了民族和祖國的未來,筆者呼請這些人迅速停止其放毒行為,也奉勸那些無腦的「毒子毒孫」們不要繼續販毒作惡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