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這種草在全球都「臭名昭著」卻很有價值,能當野菜還能做火鍋底料

2024-03-09科學

棉花在全球農業領域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也是中國不可或缺的重要經濟作物資源。

原因在於,棉花不僅是最主要的纖維來源,還兼具生產油脂的價值,富含優質蛋白質,適宜作為糧食作物,並且廣泛套用於紡織工業、精細化工原料制造,甚至被視為一種關鍵的戰略物資。

鑒於其多元化的利用價值,棉花種植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最佳化種植不僅能提升棉農的經濟收益,更能滿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元化需求。

然而,在棉花種植的過程中,棉花田常常面臨雜草滋生的挑戰,其中有一種名為「牛膝菊」的植物若得不到有效控制,極易演變為對棉花產量造成嚴重影響的惡性雜草。

許多人可能對牛膝菊這一植物名稱感到陌生,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畢竟它並非源自中國本土,而是南美洲的一種原生植物。

牛膝菊,隸屬於菊科牛膝菊屬,是一種典型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高度通常能達到80厘米左右。其莖稈較為纖細,葉子呈對生排列,形狀為卵形或橢圓狀卵形,且具有明顯的葉柄。牛膝菊的花序呈現半球形結構,擁有較長的花梗,總苞也呈現出半球形或寬闊的鐘狀形態。其盛花期集中在每年的7月至10月期間,雖然花朵類似菊花,但相比我們日常所見的菊花而言,其花型更為小巧。

目前,牛膝菊在中國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南方區域,同時在北方的部份地區也能發現其蹤跡。這種植物偏好生長在諸如林蔭下、河谷地帶、荒地、河畔、農田邊緣、溪流旁邊以及城市郊區的道路兩側等多樣化的生態環境中。

在全球都「臭名昭著」的惡草

眾所周知,外來入侵物種一旦過度繁殖,往往會對本土生態系造成顯著影響甚至破壞,牛膝菊作為此類物種的一員,同樣遵循這一規律,其所帶來的潛在威脅亦不例外。

牛膝菊偏好濕潤且光照充足的生長條件,尤其在長時間陽光照射下茁壯成長。每株牛膝菊每年能夠產生數量龐大的種子,產出量通常可達數千乃至數萬粒之多。

這種植物具有極強的環境適應力,盡管最初起源於南美洲南部,但現今已成功擴散至全球各地,無論是在嚴寒的歐洲地帶,還是遙遠的非洲南端,抑或是澳洲的最南端角落,都能找到牛膝菊的蹤跡。

當然,重點並不在於其他方面,關鍵在於牛膝菊種子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和迅速萌發的特性,幾乎無休眠狀態或僅有短暫的休眠期,一旦種子接觸土壤,便會以驚人的速度生長發育,並緊接著進入開花結實階段。換句話說,在一個生長周期內,通常也就是一年的時間裏,牛膝菊能夠完成多次生命周期迴圈。

此外,牛膝菊不僅依賴傳統的播種方式繁衍後代,它還具備營養繁殖的能力,即透過植株本身的部份組織直接產生新植株,從而實作快速蔓延,並能在短時間內形成占據主導地位的植被群落。

適宜的生態環境下,牛膝菊能輕而易舉地大規模滋生繁衍,進而演變為農田中的頑固性雜草。尤其值得註意的是,這種雜草對棉花、小麥、玉米、大豆等多種農作物構成嚴重威脅,因此,牛膝菊在全球範圍內都被視為「臭名昭著」惡性雜草,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其惡劣影響都廣為人知且備受詬病。

雖是惡草,卻很有價值

盡管牛膝菊被視為一種有害的外來入侵植物,但在中國川貴地區的部份地方,人們已經開始有意栽種並巧妙利用它。最近,我與一位農民朋友交談時,話題恰好涉及到了牛膝菊這一物種。

他指出,我們不應片面地將所有類似入侵植物一概視作必須鏟除的物件,當然,在它們確實對農作物構成威脅時應當及時清理,但同時也應探索如何對其進行合理的利用,而牛膝菊便是一個能夠有效利用的例項。

盡管牛膝菊同多數外來入侵植物一樣,會對農作物生長帶來一定影響,但它的獨特之處在於既無毒性,也不會透過花粉引發人體過敏反應。

值得註意的是,牛膝菊初生的嫩芽富含一種特別的辛香味道(這也使其在民間獲得了「辣子草」的別稱)。鑒於此特點,川貴地區的一些鄉村已率先嘗試將牛膝菊的嫩莖葉采擷作為野菜,並進一步創新性地將其開發成火鍋底料,據說口感極為美味。

不得不承認,「善用資源」這一點在牛膝菊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其廣泛套用與它自身的特性密切相關。若牛膝菊如同其他一些入侵植物那樣具有毒性或引發人體過敏反應,恐怕人們不會如此積極地發掘其食用價值。

這恰好印證了一個道理:任何生物都有其正反兩面,我們不能僅因其對農作物構成威脅便將其簡單歸類為有害之物。就如同對待小龍蝦、牛蛙等外來入侵物種一樣,只要合理利用,它們也能從環境負擔轉變為經濟資源。

當然,在實際農業生產中,當牛膝菊出現在棉花田、小麥田或玉米田等農作物種植區域時,應當采取及時清除和有效防控措施,以防其過度繁殖導致農作物產量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