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在國外它是「入侵」植物,泛濫成災,在中國卻是美食,快吃絕了

2024-08-19科學

在國外它是「入侵」植物,泛濫成災;在中國卻能做成美食,開花超美,觀賞、食用兩不誤。

這便是那令人又愛又恨的 洋姜 ,也叫鬼子姜、菊芋、姜不辣、地姜。

它的植株高大,能達2米,開花又多又美,一片一片的,十分燦爛。 花型看起來有點像小型的向日葵,又有點像菊花。

而且花開之後結的種子,也有迷你向日葵的感覺哦,還能剝殼取出小「瓜子仁」。 見過洋姜花的你,有剝過這個小瓜子嗎?

洋姜的繁殖力超強,除了每朵花之後的「小瓜子」可以落地發芽生根外;它埋在土下的塊莖,更是超會發芽,隨便一小塊,或者一小塊上鏟下來一丁點,都會發芽再長出一片洋姜叢林。

而我們作為美食的部份,就是土裏的塊莖,吃起來嘎嘣脆,很清爽開胃。

洋姜,它如同一位雙面間諜,在國外被視作「入侵」植物,泛濫成災;而在中國,卻搖身一變,成為下飯神菜,開胃爽口。

提及「入侵」二字,人們往往聯想到破壞與威脅,但洋姜的故事,卻是一部關於適應與轉變的傳奇。

曾經,洋姜以它那金黃色的花朵,吸引無數國外人的喜愛;卻未曾料到,洋姜的生命力竟會如此頑強,今年一棵,明年就是一大片,以至於成為了當地人心中的「黃色警報」。

這份生命力在帶來美麗與希望的同時,也悄然埋下了隱患。洋姜因其難以控制的繁殖能力,從花園的寵兒變成了入侵的惡霸,每年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清除。

它的足跡遍布北美,繼而跨越大西洋,在歐洲的花園裏短暫駐足,最終漂洋過海,來到了東方的土地。

在中國,洋姜沒有遭遇同樣的敵意,反而因其獨特的魅力,贏得了人們的青睞。人們卻以智慧與創意,將這份「入侵」的力量轉化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咱們發現了它的美麗、頑強的生命力,還有它的爽脆口感。

洋姜,這個聽起來略帶異國情調的名字,實則蘊含著不凡的生命力。它不畏嚴寒酷暑,不懼貧瘠之地,仿佛是大自然賦予的奇跡,無論是在荒蕪的沙地,還是鹽堿重重的土壤,都能頑強地生長,綻放出生命的色彩。

它的根系如同蜘蛛網般蔓延,每一個小塊莖都是一個新的生命起點,年復一年,生生不息。

記得兒時,家門口不知道何時長出來一棵洋姜,盡管從來沒有打理過,依然長得比我精心呵護的花卉還好。

我總喜歡摘一大把,拿回家插起來慢慢看。

後來一棵變一片,每當秋風起,天涼一些了,就能和爺爺奶奶一起去郊外挖洋姜了,打野的時光總是很歡樂。

挖回來的洋姜,奶奶變著法的給我們做,明明就是同一種食材,卻能連吃十天半個月還不膩,天天都有新菜吃。

不過, 洋姜最經典的吃法,還是腌制。

雖初嘗時帶有一絲生澀,但一經腌制,便化身為酸辣可口的佳肴,無論是搭配白粥還是面條,都能讓人回味無窮。

腌制洋姜也很簡單,先將洗凈晾幹的洋姜切片,再精心調配腌料。一般是由涼白開、食鹽、白糖、生抽、白酒以及蔥姜蒜、青紅椒組成,和平時腌鹹菜或者拌涼拌菜一樣的方法,可腌制可涼拌。

這是無油腌制的方法,還有無水腌制的方法,不同的風味同樣的下飯。

將它們封存於瓶中,靜待時間的醞釀,一兩天後,當那酸辣脆爽的味道在舌尖綻放時,用來下飯,真的幸福感爆棚。

那時的我,總是對那片金黃色的花海充滿好奇,而爺爺則會講述起他們那個年代,洋姜如何成為饑餓歲月中的「救命稻草」。

所以洋姜對於老一輩、老老一輩來說,是「有恩」的。

物資豐富的年代,越來越少吃到洋姜,但是在網絡的連線下,我們依然能夠享受到這份來自大自然的饋贈。

無論是透過電商平台購買,還是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腌制洋姜的秘訣,洋姜都以另一種方式,繼續著它的傳奇故事。

在這個充滿變數的世界裏,洋姜用它那頑強的生命力和獨特的魅力,提醒著我們:

每一個生命都有其存在的價值,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發現、去珍惜。

我真的超愛它的花,而它的塊莖,你吃過嗎?

註:(部份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系我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