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支配人類的快樂物質——多巴胺的真相!

2024-10-16科學

在生活的舞台上,「快樂」這個詞常常被提及,但當我們深入思考它的真正含義時,卻發現答案並非那麽簡單。對於快樂,每個人的心中或許都有一個獨特的印象。有人會瞬間聯想到輕松愉悅的感受,而另一些人則可能對其抱有復雜的情感。然而,盡管我們對快樂有著種種感受和想象,卻常常難以確切地回答「快樂到底是什麽」。

快樂,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透過滿足基本的生物需求來獲取,比如食欲和性欲帶來的滿足感。同時,攝取酒精、香煙或興奮劑等特定物質,也能讓人體驗到一種特殊的快感。再者,沈迷於購物、賭博、遊戲、社交媒體等活動,同樣能給人帶來愉悅的感受。但正因為這些快樂有時會對我們實作人生目標造成阻礙,很多人便將快樂與不好的事情劃上了等號。

但實際上,當我們為了人生目標努力奮鬥,以及沈迷於某種快感無法自拔時,大腦內部所產生的化學物質竟然是相同的。這一發現令人深思,也讓我們意識到,只要了解並巧妙地控制這些腦內物質,我們就有可能擺脫對不良快感的依賴,轉而專註於實作目標,從而實作自我的轉變。

首先,讓我們來探討一下依賴與努力之間的共同點。當我們取得成就並獲得社會的認可,或者從親朋好友那裏收獲祝賀和幸福的感受時,大腦會分泌出帶來快感的物質。其中,大量分泌的多巴胺,正是大腦在感受到生物性快樂時所產生的物質。有趣的是,當我們沈迷於賭博或遊戲時,大腦也會分泌出同樣的物質。

為什麽大腦會有這樣的運作機制呢?人類作為具有思考能力的生物,能夠不斷繁衍和發展,這與其他動物有著本質的區別。如果僅僅是為了滿足當下的即時需求而生存,那麽人類與其他動物並無二致。然而,人類之所以獨特,是因為我們會為了科學、藝術等看似與當下生存無關的未來目標而不懈努力。這種為了長遠目標而進行的智力活動,有時難免會與眼前的欲望產生沖突。

比如,過去人們為了應對可能到來的饑荒,會選擇忍受當下的饑餓來儲存食物;如今,為了追求美麗,人們會克制自己不去享用眼前的美食。那麽,人類是如何做到這種自我克制的呢?答案在於大腦為我們準備了一種獎勵機制。當我們朝著遠大的目標努力時,大腦就會分泌出快樂的物質,作為對我們努力的獎賞。

這意味著,快樂並非是實作目標的阻礙,而是一種激勵和鼓舞。這種獎勵甚至強大到足以戰勝生理上的需求。然而,一旦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出現偏差,僅僅追求這種獎勵而不再付出真正的努力,就可能陷入依賴癥或藥物成癮的狀態。無論是對藥物的依賴,還是對其他事物的過度沈迷,只要能夠引發快樂物質的分泌,都有可能導致成癮。這或許是人類作為生物難以完全避免的一種潛在風險。因此,深入了解快樂的機制,並學會掌控它,對於我們的生活至關重要。

接下來,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多巴胺的可怕之處。或許有些人會認為自己從未成癮,也不認為自己有成癮的可能,所以對此並不擔憂。但實際上,多巴胺是一種極具影響力的物質,一旦陷入其控制,往往難以自拔。

為了更清晰地展現多巴胺的強大力量,我們可以回顧一個經典的實驗。1953 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兩位研究者進行了一項開創性的實驗。他們在老鼠的腦部植入電極,並透過電流刺激大腦。在實驗環境中設定了一個杠桿,當老鼠按下杠桿時,電流就會傳導至大腦的特定部位。令人驚訝的是,老鼠以每小時 7000 次的驚人頻率按下杠桿,這一發現揭示了大腦中的快樂回路。

為了更深入地探究老鼠對這種刺激的渴望程度,實驗進一步展開。結果令人震驚,即使處於饑餓狀態,老鼠完全不顧食物,持續按下杠桿;即使口渴難耐,即使附近有處於發情期的異性老鼠,它們依然選擇不停地按杠桿。顯然,腦內的快樂感受對於老鼠來說,比食欲和性欲這些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更為強烈。甚至當研究者設定了靠近杠桿就會遭受電擊懲罰的機制時,老鼠也毫不退縮。有些母鼠甚至不顧剛出生的幼崽,執著地按壓杠桿。在最極端的情況下,部份老鼠在 24 小時內以每小時 2000 次的頻率按壓杠桿。

通常情況下,自我獎勵機制是在我們忍受饑餓、口渴等各種痛苦並努力克服時發揮作用的。然而,當老鼠發現只需按下杠桿就能輕易獲得強烈的快樂獎勵時,它們就會持續不斷地進行這個動作,直至生命的終結。

不僅是老鼠,人類在類似的實驗中也表現出了相似的行為。美國一所大學的教授在對精神病住院患者的治療中,研究了大腦電極刺激的效果。他曾對一名患有抑郁癥的 24 歲男性的大腦植入了 9 個電極並進行刺激實驗。當刺激到位於腦縫隙間的電極時,該男性報告感受到了一種快感。隨後,教授將一個可以自主控制電極刺激的按鈕交給他,結果這名男性像沈迷於電子遊戲的孩子一樣,瘋狂地按下按鈕。這與老鼠的反應如出一轍,充分表明即使是人類,在面對強烈的快樂刺激時,也會表現出難以抗拒的渴望和沈迷。

這並不是說那些不易上癮的人就能夠完全置身事外。雖然成癮的傾向因人而異,取決於大腦分泌多巴胺的量以及大腦對這種物質的反應程度,但實際上,每個人都有可能在特定的情況下陷入這種依賴狀態,因為大腦控制快感的機制實在是太過強大。

在我們的大腦中,多巴胺作為能夠直接引發快感的重要物質之一,雖然其作用機制尚未被完全揭示,但研究表明,在許多情況下,大腦都會分泌多巴胺。比如,當我們做開心的事情、達成目標、受到他人稱贊、想要開啟新的行動、充滿幹勁或處於抑郁狀態、產生好奇心、感受到戀愛或心動、享受美食時。

從這一系列情況可以看出,似乎我們生活中所有美好的瞬間都與多巴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也讓我們更清楚地理解了為什麽多巴胺被稱為快樂物質。當我們僅僅關註藥物、賭博等負面情境時,很容易對這種快樂狀態產生負面的看法。但當我們詳細列出多巴胺分泌的時刻並仔細觀察時,會發現它在我們達成目標、開始新行動以及充滿幹勁時,發揮著推動我們前進的重要作用。

許多人為了透過名牌大學的入學考試或國家醫師考試等目標,多年如一日地堅持不懈地努力。這種持久的動力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多巴胺的作用。與獅子等動物不同,人類是唯一能夠長期堅持從事看似沒有直接回報的學習和研究活動的生物。當我們詢問那些堅持不懈的人為何能夠如此努力時,他們有時會給出令人意外的回答,比如因為覺得有趣,或者因為已經習慣了每天的努力而不覺得辛苦。在這些背後,多巴胺都在默默地發揮著作用。

當多巴胺作為自我獎勵機制有效地發揮作用時,我們的大腦會因為努力實作目標而感受到快樂。這種快樂使得我們無論面對何種程度的困難,都能夠持續不斷地努力下去。將努力和獎勵習慣化,不僅適用於學習,還包括在健身房鍛煉、每月存錢等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通常,這些事情最困難的階段往往是剛開始的時候。但一旦大腦記住了努力所帶來的獎勵,也就是養成了習慣,後續的過程就會變得越來越輕松,甚至不再感到辛苦。

如果您在培養新習慣的初期就想要放棄,不必過於擔心。只要再堅持一下,多巴胺就會開始分泌,您也會逐漸感受到快樂。要時刻提醒自己這一點,並努力堅持下去。

精神科醫生華澤子媛教授提出了一種有效利用多巴胺的方法,那就是為自己設定目標。因為多巴胺是在我們開始新行動時分泌的腦內物質,所以設定目標本身就是激發多巴胺分泌的有效途徑。每當我們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並為之努力奮鬥時,這個過程不僅能讓大腦體驗到成就感,還能帶來持久的快樂。當我們最終達成目標的那一刻,多巴胺會再次大量分泌,給予我們強烈的滿足感和愉悅感。這種正向反饋機制能夠幫助我們在不斷追求目標的道路上,逐漸培養出積極的習慣,使生活充滿動力和樂趣。更重要的是,透過不斷地設定目標並成功實作它們,我們會逐漸不再畏懼挑戰,而是越來越享受追求目標的過程。

希望我們都能夠充分利用多巴胺的作用,讓它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助力,在追求目標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收獲真正的幸福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