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在東莞市區,隱藏著一座「神秘」的島嶼!

2024-03-09科學

站在東莞市萬江龍灣廣場正對面,不遠處有一座「神秘」的島嶼,遠看像一棵巨樹浮在江面,但附近居民大多只能遠觀,極少有登島者。事實上,這裏棲息著多種鳥類,昆蟲和植物數量也十分豐富。

龍灣島生物多樣性調研入選了東莞市「汙染防治攻堅戰典型案例」。3月7日,東莞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媒體走訪龍灣島,對這座「神秘」島嶼一探究竟。

東莞媒體團探訪龍灣島。南都記者田玲玲 攝

【調研成果】

已發現33種鳥類、45種昆蟲、154種植物

3月7日下午,在東莞市生態環境局萬江分局(以下簡稱萬江生態環境分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媒體采訪團坐船登上了龍灣島。

隨著船只停靠,水杉、水翁等枝幹繁茂的植物撲面而來。上島後,只見地面鋪滿了枯枝落葉,各種或高大或低矮的植物恣意生長,不時還能聽到鳥兒的啼鳴,有些樹葉上還沾著一層厚厚的白色鳥糞。

萬江生態環境分局副局長譚嘉星介紹稱,上世紀70年代,萬江農械廠在龍灣島上種植竹子,用於手工編織竹器。後來,隨著農業機械化逐漸普及,手工竹器市場收縮,小島逐漸荒廢,多年無人踏足,給了龍灣島自然修復的時間和空間。

專家團隊在龍灣島進行生物多樣性調研。受訪者供圖

從2021年起,萬江生態環境分局聯合水務工程營運中心、屬地社區,組織市林科所、市大氣環保體驗館專家團隊多次登陸龍灣島,進行生物多樣性調研活動,一探這座「神秘」島嶼的面容。

登島後,調查隊分為昆蟲組和植物組,各由一名專家帶隊,在島上「尋蟲蹤、覓鳥跡」。調查組在島上沿著草叢中的小路前進,遇到昆蟲和野生植物便進行拍照和記錄,並由專家現場對昆蟲和植物的種類、特征、習性等方面進行講解。

經過十余次登島調研,目前,調查隊在島上共發現白鷺、夜鷺、池鷺等鳥類33種,找到了紅頸負泥蟲、黃守瓜、蟻蜂等昆蟲45種,記錄到水翁、烏桕、毛蕨、假蘋婆、銀合歡等喬木、灌木、草本植物共154種,豐富了龍灣島的「生物圖鑒」。

目前已在龍灣島發現33種鳥類,圖為白鷺、夜鷺、池鷺。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我們持續加強對龍灣島的水土保持及生態修復,多次拋石圍堤,減少河流沖刷造成土壤流失。同時,人工增加灘塗面積,沿岸復種各類水生植物,促進龍灣島內生物多樣性修復。」譚嘉星表示,如今,龍灣島已是動植物生長的天堂,成為眾多候鳥理想的繁殖越冬地和遷徙路過地,也為久居都市的人們提供了一處「近在咫尺」的觀鳥勝地。

專家團隊在龍灣島發現的白喉紅臀鵯。受訪者供圖

【調研故事】

辨認一種植物往往需要 次調研

龍灣島生物多樣性調研的背後,還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調研隊每一次上島調研,都由萬江生態環境分局工作人員陳肖芳帶領、陪同。

「島上蚊子非常多,所以每次上島前必須做好防蚊措施。」陳肖芳說,包括噴防蚊水、穿上長袖衣服、鞋套和高筒襪等。

至今,陳肖芳仍清晰地記得,2021年中秋節前一天,她第一次帶調查隊登上龍灣島的情景。

「當時我們還在調研,突然傳來鋪天蓋地的沙沙的聲音,特別響,一直響。」陳肖芳說,出島的時候才發現,原來當時下了大雨,但是由於島上枝葉異常繁茂,竟然一滴雨都沒有落到身上。

專家團隊在龍灣島發現的黃守瓜。受訪者供圖

2022年夏季的一天,大雨過後,調研團隊再次上島。很多果子被雨水打落,地上鋪滿了厚厚一層,不僅已經腐爛,上面還爬滿了蛆,但大家仍然很快就投入到調研工作中。

「昆蟲調研很不容易。」陳肖芳說,經常聽到有隊員悄聲喊:「這裏有一只蟲子,快來!」但當另一名隊員連忙過去、準備拍照的時候,蟲子又很快跳走了,只能再次尋覓了。

「有些植物長得很像,要等它們開花或結果的時候,才能比對辨別。」陳肖芳說,所以對於某些植物的辨認,往往需要多次調研。

采寫:南都記者 田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