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中美「金融戰」進入戰略反攻期

2024-10-15財經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中美之間早已展開了一場金融較量。

然而,很少有人真正了解這場戰鬥的主戰場在哪裏。

由於這種不明確性,許多人批評管理層無作為。

實際上,並非管理層不想采取行動,而是他們處於無法行動的境地。

但這場戰鬥已經進入了尾聲,美國未能實作其目標,反而自身遭受了損傷。

一、美國主動攻擊,我們被迫防守

在過去三到四年的金融戰中,美國是進攻方,我們處於防守狀態。原因有:

1.美國是消費大國,而我們是生產大國;我們的經濟依賴於海外市場;

2.美元是全球貨幣,而人民幣的國際地位相對較低;

3.美國在科技領域處於領先地位,我們還在追趕;

4.美國的金融體系更為成熟,我們則相對較弱。

這種天然的不平等導致一旦美國對我們發起攻擊時,我們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就會受到壓制,甚至無法產生應有的效果。

我們見到,盡管央行多次降息,但效果並不顯著,經濟反感覺越來越差。名義上的降息並沒有減少存款,反而樓市和股市持續下跌。

同時,財政政策也無法發揮效用,發行債券的速度很慢,專案推進不順。

二、金融戰的主戰場

只有明確了攻守雙方的角色,我們才能確定主戰場在哪裏。

美國主要使用兩個工具對我們發起攻擊:

1.透過美聯儲的加息;

2.透過美股市場。

這兩種工具的共同目的是引發資本外流。

一旦資本失控地流出,國內的資產和經濟就會崩潰。那些曾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就是這樣被美國打垮的。

美國的加息導致美債利率和美元存款利率上升,吸引尋求穩定收益的資金流出。

美股的上漲則導致風險資金流出。

資金一旦外流,匯率將大幅貶值,從而進一步加速資金外流。

因此,央行必須保持匯率穩定。

隨著金融市場的演變,這次我們選擇透過掉期交易來維持匯率穩定。

我之前已經解釋過相關原理:買入國內債券+賣空遠期人民幣。

央行提供掉期點,用來補貼那些想要離境的資金。

這樣,在不動用外匯儲備的情況下,保住了資金。

然而,由於央行的補貼,這實際上等同於央行的間接加息。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盡管央行表面上在降息,實際上卻是在加息。

降息的越多,掉期交易中的補貼就越多。

我們付出的代價包括:

1.樓市和股市等風險資產受到壓制;

2.國內通縮,風險偏好低;

3.債務清償速度慢,債務壓力大;

4.就業壓力增大;

5.產能過剩。

然而,由於央行透過掉期交易穩定了匯率,債券市場因此出現了牛市。

這說明,國內長期債券是防守的重要工具。

這樣我們就能明白,主戰場在哪裏了。

美國的主戰場是:短期債券+美元存款+美股市場;

國內的主戰場是:長期債券(A債)。

三、國際資本的動向

由於美聯儲是攻擊方,不斷給我們制造困擾。

而我們作為防守方,必須不斷應對。

國際資本會觀察雙方的博弈,據此決定資金流向。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外資對A股有邊際定價權,而內資則處於被動。

直到國家隊介入,定價權才逐漸轉移到國家隊手中。

很多人質疑,為何國家隊不立即采取行動?

我們必須清楚,在央行在金融博弈中取得優勢之前,外資總是有流出的傾向。

如果國家隊不顧一切地推高股市,外資會如何反應?他們會不會趁機套現然後離開?

到頭來,誰承擔了最大的損失?

最終可能既未能拉動股市,外匯儲備反而大量減少。

因此,國家隊也在等待,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即央行在金融博弈中取得優勢的時候。

通常,這意味著美聯儲不得不降息。

四、美聯儲對市場的操控持續了一年多

還記得2022年底,全球普遍預期美聯儲將在2023年開始降息嗎?

然而,直到現在,美聯儲都還沒有開始降息。

它一直在玩弄全球市場。

由於美聯儲的不斷虛與委蛇,央行一直不敢貿然行動。

想想看,如果央行在2023年初就解除保匯率機制(這才是真正的降息),會發生什麽後果?

因此,央行一直在等待美聯儲降息的明確訊號。

直到現在,雖然對美聯儲降息的預期不斷升溫,但我們還不能排除9月份降息計劃落空的可能性。

美聯儲玩弄預期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迷惑我們,誘使我們犯錯。

在美聯儲玩弄市場的這一年多時間裏,一些國家已經難以承受。

一旦美聯儲降息的預期成為現實,我們很可能會看到外資湧入A股和港股進行抄底。

他們不是不知道A股和港股被低估,只是他們的交易邏輯並非基於基本面。

此外,當央行開始拆除長債市場的「地雷」時,外資也將做出積極反應。

我們可能很快就能看到這一切得到驗證。

五、金融戰即將結束

這場持續了三年多的金融戰,美國並未

獲得太多好處,反而增強了我們的實力。

第一,我們在科技上實作了突破,解決了關鍵技術的卡脖子問題;

第二,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得到提升,全球支付份額從2%增至4.61%;

第三,央行的價格型調控體系基本建立完善,資本市場也進行了改革;

第四,新能源和汽車產業在全球實作了逆勢增長;

第五,我們成功穩定了房地產市場,避免了金融風險的爆發;

第六,一帶一路倡議得到進一步深化;

第七,我們開始了向消費國轉型的道路。

當然,我們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

一旦金融戰結束,我們將加速恢復這些被金融戰拖累的領域。

對美國而言,盡管它獲得了一些好處,也付出了不少代價。

第一,政府債務率創新高,美元的信用受到了挑戰;

第二,國內民粹主義愈發猛烈;

第三,通脹頑固,未來可能再度加劇;

第四,幾個科技巨頭的壟斷地位更加凸顯,傳統產業陷入困境;

第五,美國樓市積壓出現潛在風險。

到最後,美國很可能先扛不住。

一旦美聯儲的降息預期成定局,許多事情都將發生逆轉。

這場金融戰,就像當年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一樣,都是以隱忍、防守為先。

等到形勢發生變化,我們再反手進攻。

只有深入理解這場金融戰的本質,我們才能明白為何A股市場表現低迷,而A債市場卻一路看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