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180年不遇的清明節將至,老人說:「上墳避開4個時間」,是啥意思

2024-04-01三農

在這個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季節裏,我們迎來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清明節。據老人們所說,今年的清明不僅是「無春遇閏年」,更是180年一遇的特殊時刻。這不僅是一個傳統節日,更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和深厚文化底蘊的時刻。讓我們一同探索,這個清明節背後的故事,以及它對我們三農生活的影響。

「無春年」與「閏年」的交匯

今年的清明節,恰逢「無春年」與「閏年」的交匯。所謂「無春年」,是指立春節氣之後,清明到來之前,沒有春分節氣的一年。而「閏年」則是按照農歷計算,每四年增加一個額外的月份,以調和太陽年與陰歷年之間的差異。這樣的巧合,在中國傳統農歷中極為罕見,上一次出現還是在180年前。

農諺有雲:「春分無雨劃上墳,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年的清明,似乎與這句農諺相呼應,預示著一個多雨的清明節。而雨水對於農業生產來說,既是生命的源泉,也是豐收的預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我們不僅要緬懷先人,更要感謝大自然的恩賜,為我們的農田帶來滋養。

九紫離火運的第一個清明

今年的清明,也是進入九紫離火運的第一個清明。在風水命理中,九紫離火運代表著火運旺盛,象征著熱情與活力。這對於我們三農生活來說,無疑是一個積極的訊號。火象征著生命力,也代表著希望與重生。在這個特殊的年份裏,讓我們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農業生產中,期待一個碩果累累的豐收季節。

「九星五黃日」

在這個清明節,我們不僅要遵循傳統,避開4月4日這個「九星五黃日」,更要在掃墓祭祖的同時,體現出我們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活的熱愛。正如古語所言:「敬天愛人,耕讀傳家。」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我們既要傳承古人的智慧,也要展現現代人的擔當。

60甲子之首的第一個清明

今年的清明,也是60甲子之首的第一個清明。甲辰年,作為60甲子的第一個年份,象征著新的開始和希望。在這個甲辰龍年,我們要像龍一樣,展現出無限的活力和創造力,讓我們的農業生產更上一層樓。

在這個清明節,讓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正如【詩經】中所說:「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我們要在緬懷先人的同時,也要為未來的生活播種希望。

上墳避開4個時間

那麽老人們口中的「上墳避開4個時間」,不僅是對傳統的堅守,也是對農諺和古農智慧的傳承。我們一起看一下:

一、避開「雙四」之日,敬畏自然規律

「四」在古代被視為不吉利的數碼,尤其是在今年的清明節,恰逢「雙四」——4月4日,更是需要避免的日子。古人雲:「事不過三」,意在告誡我們,凡事要適可而止,避免過度。在這一天上墳,老人們認為可能會給逝者的在天之靈帶來侵擾。因此,我們應當遵循這一傳統,選擇其他日子進行祭祀,以示對先人的尊重和對自然規律的敬畏。

二、寒食節禁火,祭品供應受阻

寒食節,源自於古代的禁火習俗,是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推而設立的節日。在這一天,民間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禮記】中提到:「寒食無火,祭祀以冷。」因此,在寒食節上墳,我們無法為祖先準備熱氣騰騰的祭品,這在古人看來是對祖先的不敬。故而,我們應該避開寒食節,選擇其他時間祭祀,以表達我們對祖先的孝敬之心。

三、「不早九不過三」,順應陽氣變化

「不早九不過三」,這是老人們對於上墳時間的另一個講究。在古代,人們認為陽氣在上午九點之後開始充盈,而在下午三點之後逐漸衰退。【易經】中有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告訴我們,應當順應自然規律,把握時機。因此,選擇在陽氣旺盛的時間段上墳,既能體現對先人的敬意,也符合自然規律,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緬懷祖先。

四、新舊墳墓,各有適宜之時

對於新墳和老墳的祭祀時間,古人也有不同的講究。「新墳不過社」,意味著新墳的祭祀應當在春社日之前進行。而老墳則多在清明前後的「前三後四」日內進行。這些習俗,體現了古人對時間的尊重和對先人的懷念。【孟子】中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祭祀祖先,是我們孝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選擇適宜的時間,是對祖先最大的尊敬。

在這個清明節,讓我們遵循古人的教誨,避開不吉之時,選擇最恰當的日期和時辰,以最虔誠的心態緬懷先人。

結語:

在這個180年一遇的清明節,讓我們以古人的智慧為指導,以現代的科技為助力,共同創造一個充滿希望和活力的三農生活。讓我們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不僅緬懷過去,更展望未來,為我們的農田、為我們的家園,繪制出一幅更加美好的藍圖。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讓我們一起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緣分,共同創造一個充滿希望和活力的三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