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監管公布公募基金降費方案安排,基金公司針對管理費、托管費等關鍵費率改革調降工作迅速啟動。隨著近期年報披露,改革後的公募費率全景也浮出水面。
在新政推動下,各家基金公司積極最佳化費率改革方案,到去年年底, 2023年公募基金管理費共計1356.15億元,同比下降7.04% 。其中,占比最大的是混合型基金,管理費共計557.49億元,同比下降19.91%。托管費共計支付287.38億元,同比下降6.33%。
管理費收入居前的有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華夏基金等。此外,包括客戶維護費、銷售服務費以及托管費用等也較2022年底有所降低。
公募合計費用占在管規模比出現下降Wind統計顯示,在新政推動下,盡管公募基金各項費用合計較2022年微幅上升,但按合計費用占基金在管規模比計算的2023年基金總費率,降至0.92%。
需指出的是,去年的公募基金發行較差,且持有人贖回的意願趨強,導致在增量有限的背景下總體規模增長乏力,而按合計費用占基金在管規模比計算出現下降,更能體現出降費對於全行業的經營收入萎縮明顯。
盡管公募基金各項費用合計較2022年微幅上升,但事實上,2022年的合計費用統計與2023年幾乎沒有變化。
從2022年開始,整個行業的規模增量已開始明顯下降,這也導致從當年開始,行業的整體費用合計就出現下滑,可以說,2023年的公募經營依舊是在困境中主動進行費用縮減。
各家基金公司來看,目前管理費收入居前的機構與此前變化不大,尤其前7家機構與2022年相同,包括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華夏基金、富國基金等;當然,去年的管理費排名中也有招商基金、天弘基金等排名提升,這意味著,相關機構的管理費收入同比增加。
基於這些管理費有所增加的機構,不難看出,固收類、「固收+」基金等一眾相對穩健型的產品,在過去幾年權益市場持續不佳背景下,對客戶有可觀的吸重力。
混合型基金管理費收入下降最明顯
相較此前標準,涉及費率調整的各類別基金,調降振幅各有不同。
其中最明顯的是混合型產品,有的甚至較去年7月費改之前「腰斬」。
Wind統計顯示,像國投瑞銀新活力定開、東方紅優質甄選一年持有、九泰銳智事件驅動、申萬菱信鑫享穩健等諸多產品的前後管理費率都較此前下調一半以上。有分析指出,這主要是由於相關產品中偏債型產品較多。
說明:部份混合型基金管理費改前後對比 來源:Wind
特別是,產品在運作成偏債型之後,應投資者要求,會按偏債型產品進行收費,因此降費振幅較大,但與基金業績並無關系。需指出的是,盡管同屬權益類產品,偏債甚至是「固收+」產品等依然在行業中占比較大。
據天相投顧統計,分類別來看,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貨幣型四大類別基金2023年管理費收入分別為193.35億元、557.50億元、251.79億元和289.47億元,分別較2022年浮動0.74%、-19.94%、1.94%和7.51%,混合型基金帶來的管理費收入下降顯著。
此外,在客戶維護費支出方面,Wind結合2023年年報披露數據統計,全市場176家公募基金公司(含公募化資管機構)共向基金銷售機構支付客戶維護費400.67億元,相比2022年下降12.61億元。
而關於托管人托管費的收入統計,按2023年年報數據統計,公募基金向托管行共計支付托管費287.38億元,同比下降6.33%,基金托管業務頭部效應顯著。
總體來看,當前市場大部份基金還是按管理規模收費,公募基金管理費的收費標準仍有進一步市場化拓展的空間。有分析人士指出,參照國外的經驗試點,對於規模達到一定程度的(如百億以上)主動權益類基金,可以適度降低費率。這樣可以最大效率在保證投資者投資成本的同時,也能夠激勵基金經理提升專業管理能力帶來回報。
每日經濟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