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稻花香裏說豐年|吉林白城市鎮賚縣:科技領航 鹽堿地奏響豐收樂章

2024-09-26三農

央視網訊息 近日,吉林西部稻田一片金黃,水稻即將迎來收割。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英台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任誌國站在稻田裏欣喜地說:「今年真是個豐收年!合作社種植了450公頃水稻,預計能打出900萬斤糧,產量相比去年能增長7%左右。」

圖為任誌國在稻田裏察看水稻生長情況

曾經,「風吹沙土遍野跑,鹽堿地上不長草」是鎮賚縣的真實寫照,土地因鹽堿化問題而被視為農業發展的難題。如今,透過科技創新和不懈努力,鎮賚縣的鹽堿地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圖為鎮賚縣金黃色的稻田地

數據顯示,2023年,鎮賚縣水稻種植面積達155萬畝,水稻總產量20.5億斤,連續5年位居吉林省水稻產量第一。

從鹽堿地到米糧川,在任誌國看來,鎮賚縣的變化得益於科技的支撐。

時間追溯到1988年,吉林省農科院的水稻專家來到了鎮賚縣嘎什根鄉開展鹽堿地水稻試種,「以稻治堿」「以稻治澇」「以稻致富」。

以李學諶為代表的第一代農科人,手把手教會了鎮賚人在鹽堿地上種植水稻,鑄就了影響深遠的「嘎什根」精神。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員馬巍作為第三代農科人,2014年紮根嘎什根鄉,如今已是第十個年頭,他一年200多天都要留在田間地頭,承擔著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新品種選育、鹽堿地改良等重要任務。

圖為馬巍在稻田裏檢視稻谷成熟情況

今年,馬巍技術指導吉林協聯等單位利用檸檬酸副產品在鎮賚縣改良鹽堿地。馬巍介紹,鹽堿地改良後的土地可以種植玉米,玉米可以生產檸檬酸,檸檬酸的副產物能夠用於改良土壤,形成產業鏈閉環。在馬巍的技術指導下,今年鎮賚縣改良了3.5萬畝鹽堿地,每畝產量達800斤以上,與傳統的改土方式相比,用檸檬酸副產物改土每公頃可節約4000元。

同時,馬巍還致力於「一水兩用、一田雙收」,指導鎮賚縣稻田養蟹,這裏引嫩江水,水質優越,而弱堿環境非常有利於河蟹的生長,出產的河蟹味道鮮美,透過稻田養蟹,農民豐產的同時,又實實在在增加了一筆收入。

科技領航,讓鎮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鹽堿地實作了「從無到有,從低產到高產,從高產到優質,從優質到集群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階段性跨越。

采訪中,一位社員興奮地對記者說:「以前我們種地都是靠傳統經驗,現在有了新技術,產量提高了,收入也增加了。」

圖為鎮賚縣稻田裏養蟹實作「稻蟹共生」

「朝土地要糧是有限的,朝科技要糧是無限的。」現如今,這句話已經深深印在任誌國的心中。科技的力量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鎮賚縣鹽堿地的蛻變之路。曾經寸草不生的荒蕪之地,已逐漸展開了一幅金色稻田與河蟹共生的豐收畫卷。(文/陳施)

來源: 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