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資訊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文 |章仕仁
≺ 前 言 ≻
日不曬根,口不吞陽 ,這句古話並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們經常能說到的,但對於古代的農村人來說, 這句話至關重要!
「吞陽」這個被用到這句話裏的詞語,也造成了一定的疑惑。
究竟「吞陽」和「曬根」是什麽意思 ,有什麽講究呢?千萬別想歪了!
≺ 「曬根」和「吞陽」的秘密 ≻
在古老的中國建築智慧中, "根"並非指植物的根系,而是房屋的根基——墻根 ,這個看似簡單的概念,卻蘊含著先人們對建築耐久性的深刻理解。
古代的房屋多以木質結構為主,這種材料雖然取材方便、造價低廉, 但也有其脆弱之處,木材在陽光的長期照射下,容易幹裂變形,影響整體結構的穩定性。
想象一下,在炎炎夏日,烈日當空,陽光如利劍般直射墻根, 木質的墻根在這樣的高溫中,就像一塊被烤幹的海綿,失去水分,逐漸開裂。
這不僅影響美觀, 更嚴重的是可能導致整個建築結構的松動甚至倒塌 , 古人透過長期觀察和經驗積累,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提出了"日不曬根"的建築原則。
為了避免陽光直射墻根,古代建築師們絞盡腦汁, 他們會精心設計屋檐的長度,確保陽光無法直接照射到墻根。
有些地方甚至會在房屋周圍種植樹木或搭建廊架, 既美化環境,又為墻根提供自然遮蔽,這些看似簡單的做法,實則體現了古人對自然規律的深刻理解和智慧運用。
"口不吞陽"中的"口",並非我們常說的嘴巴,而是指房屋的大門。
古人為何如此在意門口的采光問題?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祠堂文化密不可分。
在古代,家族祠堂通常位於房屋的前廳, 祖先的牌位就供奉在此處,祠堂不僅是家族精神寄托的場所,更是維系家族凝聚力的重要空間。
然而,如果門口直接"吞陽",也就是讓陽光直射進來 ,不僅會使室內光線過於刺眼, 更重要的是可能會導致木質牌位因長期暴露在強光下而開裂變形。
在古人眼中,這是極大的不敬,甚至可能招致厄運。
為了避免"吞陽", 古代建築師們會巧妙地設計門廳的朝向和深度,他們會根據當地的日照情況,精確計算門廳的深度 ,確保陽光不會直射到祠堂區域。
有些地方還會在門前設定天井或庭院,透過自然光的反射和漫射 ,既保證了室內的明亮度,又避免了直射光帶來的不適。
這種設計不僅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還帶來了實際的好處。
適度的光照可以保持室內幹燥,防止潮濕帶來的黴變和腐爛, 避免強光直射也能在炎熱的夏季保持室內涼爽,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
這種智慧的設計,在現代建築中依然有其借鑒意義, 古人的這些建築智慧,看似簡單,實則蘊含深意, 那麽在現代建築中,我們又該如何借鑒和發展這些古老的智慧呢?
≺ 古今對比 ≻
古代建築師們面臨著諸多困境, 他們的智慧在於如何用有限的材料和技術創造出舒適的生活空間。
木質結構雖然易得,但也易損,他們不得不與陽光、雨水等自然元素鬥智鬥勇, "日不曬根,口不吞陽"這樣的建築法則,正是他們長期觀察和實踐的結晶。
他們巧妙地利用屋檐、庭院布局來調節光照,既保護了建築本身,又營造出宜人的室內環境。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建築技術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現代建築不再局限於木質結構,鋼筋混凝土的套用使得建築的耐久性大大提高, 高科技玻璃的出現解決了采光與隔熱的矛盾,讓陽光不再是建築師們的心頭大患。
智能遮陽系統能夠根據日照角度自動調節 ,既保證了充足的自然光,又避免了室內溫度過高。
有趣的是,盡管技術日新月異,古人的智慧並未被完全拋棄, 相反,許多現代建築設計師開始重新審視傳統智慧,將其融入現代設計之中。
例如,一些現代住宅的設計仍然註重南北朝向,以獲得最佳的自然采光效果, 一些大型公共建築的設計中,也可以看到傳統建築中庭院、廊架等元素的影子, 它們不僅美化了環境,還起到了調節光照和溫度的作用。
在節能環保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傳統建築中的被動式設計理念重新煥發生機。
現代建築師們開始重視建築的自然通風、遮陽等特性,這與古人追求的"順應自然"不謀而合。
一些新型的生態建築甚至將屋頂花園、垂直綠化等元素引入設計, 既美化了城市景觀,又提高了建築的保溫隔熱效能。
現代技術與傳統智慧的結合,讓我們的建築既舒適宜人,又富有文化底蘊。
從古代的"日不曬根,口不吞陽"到現代的智能遮陽系統, 建築設計的核心始終圍繞著如何為人們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
這種傳承與創新的碰撞,不禁讓人思考, 在未來的建築設計中,我們還能從傳統智慧中汲取哪些養分?
≺ 俗語背後的科學原理 ≻
"日不曬根,口不吞陽"這句古老的俗語,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深刻的科學道理。
光照與建築材料的關系密不可分, 陽光中的紫外線會加速木材等有機材料的老化,導致其表面幹裂、變色,甚至影響結構強度 ,這就解釋了為什麽古人如此重視避免陽光直射墻根。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持續的強光照射確實會加速建築材料的劣化過程,尤其是對於一些傳統的天然材料而言。
室內環境的舒適度也與光照密切相關,適度的自然光不僅能提升人們的心情,還能降低人工照明的需求,然而, 過強的陽光直射會導致室內溫度升高,造成眩光,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
古人提出"口不吞陽"的智慧,正是為了在獲得充足光照的同時,避免這些不適。
現代建築設計中,透過合理的窗戶布局、遮陽設施的使用,可以有效調節室內光照,創造舒適宜人的環境。
從能源效率和可持續設計的角度來看, 合理利用自然光可以大大減少人工照明和空調的使用,從而降低建築的能耗。
古人的智慧在這一點上顯得尤為可貴,現代綠色建築設計正在重新審視這些傳統理念,將其與先進技術相結合, 如智能光照控制系統、高效隔熱材料等,以實作更高的能源效率和環境友好性。
在選擇住房時,采光問題應該是重點考慮的因素之一。
南北通透的戶型通常能獲得較好的自然光照,但也要註意避免西曬帶來的炎熱, 觀察房間在不同時段的光照情況,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未來的居住體驗。
陽台、飄窗等設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調節室內光照, 值得在選房時重點關註。
室內裝修時,可以借鑒古人的智慧進行巧妙布局,例如, 在光照強烈的窗戶附近設定書架或綠植,既能起到遮擋強光的作用,又能增添室內的文化氛圍或自然氣息。
選擇合適的窗簾也很重要,透光性好的紗簾可以柔化陽光,而遮光窗簾則可以在需要時完全阻擋外界光線,為睡眠創造良好環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可以透過一些小技巧來管理室內光照, 在夏季,可以在白天拉上窗簾,避免陽光直射導致室溫升高,而在冬季,則可以在陽光充足時開啟窗簾,利用太陽能提高室溫。
合理擺放鏡子可以增加室內的反光,使光線分布更加均勻 ,從而減少局部照明的需求。
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家居系統也為光照管理提供了新的可能, 一些智能燈具甚至可以模擬自然光的變化,在不同時段提供最適合人體生理節奏的光照。
≺ 結 語 ≻
從古老的俗語到現代的科技套用,光照管理始終是創造舒適生活環境的關鍵因素。
那麽,在未來的智慧城市和綠色建築中,我們又該如何更好地平衡自然光利用與能源效率呢?
資訊源:
1.和訊房產:2024年9月10日,「如何評估房屋的朝向選擇?這些朝向對居住環境有何影響?」
2.經濟觀察網:2024年9月6日,「透過古建細節,探索歷史切片中的「美麗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