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馬達 故事來源/吳文傑
為什麽很多農村人要生個兒子才會滿意?真的是因為重男輕女的思想嗎?前不久,參加了一位親戚的葬禮後,我才深刻明白生兒子對於農村人的重要性。
3個月前的一天,老家一位長輩去世了。
他是我父親的堂哥,說是親戚,我應該叫他堂二伯,但我對這個親戚都沒什麽印象,只知其名不知其人。
他18歲去廣西當兵,然後就留在那邊發展,在那成家立業,就沒怎麽回來過。
我父親的大伯,也就是堂二伯的父親去世時,他這個最有出息的兒子都沒回來。
雖然老家在搞一些建設籌錢時,總能見到他的名字,但很多人也跟我一樣,根本不認識。
就像我幾位堂哥堂姐,在很多年前堂二伯回來探親的時候,大家都不認識,以為是陌生人,把堂二伯拒在門外,直到家裏大人回來才肯開門。
後來,讓我開始認識這個堂二伯,還是5年前,年過70歲的他,老伴去世,自己患病在身,女兒又嫁回我們隔壁市,無奈地他回了老家這邊的養老院養老。
因為我們一家都住在城裏了,一有時間也會去看望他,漸漸地我才認識到這個神秘親戚堂二伯。
堂二伯算是條件很不錯的,每個月近萬元的退休金,除去養老院開銷,每個月手裏至少還有四五千剩余,想吃啥就能吃啥,過得挺不錯的,但唯獨身邊卻沒兒子。
很多親戚都特別可憐堂二伯,認為他有錢也沒用,身邊沒兒子,錢再多都是擺設。
那時候聽父母這樣說,或者聽其他親戚議論,我都以為他們是在羨慕嫉妒恨,眼紅人家拿那麽多退休金。
畢竟在我眼裏,堂二伯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只有一個女兒,沒有兒子的束縛,自己的錢自己花,想幹嘛就幹嘛,想吃啥就吃啥,根本不用操心什麽。
這樣的晚年生活,比我身邊那麽多,一把年紀還要忙著幫子女帶娃,打工掙錢的老人幸福百倍。
然而,陪同父親去養老院看望過堂二伯幾次後,我就發現,堂二伯沒有兒子還真的挺悲催的。
他家的女兒,雖然比我們很多親戚的兒子都要出息和懂事,但一年到頭,都在婆家奔忙,很少過來看望堂二伯,一年頂多會來看望個三四次,其他時候都是叫不到人的。
堂二伯在養老院裏一有啥事,都只能拜托老家大哥的兒子。
就像前年到去年,他連續住院了三次,其中一次是他女兒女婿來陪護的,而剩下兩次多數都是侄子陪護的。
人人都說,要不是有這個侄子代替女兒「盡孝」,堂二伯的晚年可能會悲催百倍千倍,甚至早就去世了。
堂二伯回來住養老院也沒住多久,住了四年多,於今年4月份就沒住了,原因是病情惡化,時日無多了,他心心念念想回老家度過余生,並想死後葬回老家後山,與父母先輩一起。
就這樣,堂二伯病重後,他侄子就帶他回了老家,原本是要安排堂二伯住老屋的,當年分家留了兩間屋子給他,但因為很久沒住人,又陰冷潮濕,最終還是住在侄子新建的樓房裏。
他女兒看見老人這種情況,也放下所有回來陪護到堂二伯去世。
雖然說堂二伯最後也算是落葉歸根了,但他在老家去世後,卻遇到一個難題,那就是沒兒子,就沒人操辦喪事。
在我們這邊,嫁出去的女兒是沒資格辦喪,無論是摔碗奉孝,跪拜送葬等等,都需要兒子出面。
好在堂二伯的侄子大度又善良,以「兒子」的身份替堂二伯的女兒操辦了喪事。
整個喪事期間,堂二伯的女兒也做不了什麽,除了靈堂前哭喪,其他時候都是沒辦法出面。
在葬禮上,很多人都說,幸虧堂二伯生前待這個親侄子不錯,而這親侄子也懂得感恩,要不然堂二伯要想落葉歸根,根本行不通。
畢竟堂二伯的戶口已經遷走,在老家已經沒有他的一席之地,就上山安葬,在老家祠堂辦喪,都可能沒資格。
就這樣,參加了堂二伯的葬禮後,我才真正明白,為什麽很多農村人非要生個兒子才會滿意?其中除了有些真的是重男輕女以外,絕大多數還是想著,老了有個傳承和有人送最後一程吧?
因為在農村就是這樣,辦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男丁出面的。
可能這種觀念和風氣很獨特的,有時候會讓人反感,認為這種是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
但好好去研究下農村代代相處的生活關系,這又是很正常的,畢竟農村的互幫互助,什麽紅白喜事,建房鋪路啥的,都是只能靠男丁來維持和延續,那些女兒家嫁了人之後,大多都很難倒回來幫忙的。
所以,農村人拼命都要生個兒子,真不一定是因為重男輕女,有可能是為了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