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倒春寒來不來,就看正月十二」,今日正月十二,今年有倒春寒?

2024-02-21三農

一聲啼鳥喚回春,三月的暖陽照在身。然而天有不測風雲,誰能斷言寒潮不再來襲?「正月十二,倒春寒來不來,就看這一天」。這句諺語警示我們,在立春之後,仍要防備溫度的驟降。今年此時此刻,正值二月末三月初,我們該如何判斷天氣的走向,是否防備倒春寒的來臨?

一、農歷正月十二的天氣特征

按照天文學的計算,每年農歷正月十二日多在公歷2月底3月初。這屬於立春到驚蟄之間的過渡時期, 標誌著冬天的寒冷正逐步被春天的暖意取代,大地也在蘇醒,蓄勢返青。

然而,立春到驚蟄又是氣候變遷最不穩定的季節。寒冷的冬季氣候與溫暖的春季氣候交鋒,導致氣溫波動加大。冷暖空氣的交替出現,常使天氣陡變。「三九天,大寒驟暖」,正是指這一時期氣候反復無常的特點。

具體來看,農歷正月十二這一天,中國中東部、華南等地可能出現春寒。受冷空氣影響,氣溫驟降10°C以上,夜間最低氣溫可跌破0°C,局地可現霜凍天氣。這種天氣現象稱為「倒春寒」。它不同於普通的寒潮或降溫,而是春天裏不合時宜的、波動較大的寒冷。

如果正月十二出現倒春寒,會對剛剛復蘇的春季生機造成一定沖擊。氣溫的驟降會抑制植被的生長,並可能導致農作物受凍。因此,正月十二的天氣對農業生產影響重大,歷來為農民朋友們密切關註。

二、分析今年正月十二是否會倒春寒

這一天是否會出現倒春寒,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最近一個月氣溫變化趨勢

自2月中旬開始,中國大部份地區氣溫明顯偏高,部份地區出現了高溫天氣。據氣象部門統計,上半月,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1°C,創1961年以來歷史新高。

在這樣的氣溫基礎上,如果3月初出現明顯的降溫,那麽很可能就是倒春寒現象了。當然,如果前期氣溫一直維持正常,降溫的可能性也較小。

未來一周天氣預報趨勢

根據氣象台的預測,未來一周,中國大部份地區仍維持溫暖天氣,各地氣溫依然偏高,沒有明顯的降溫跡象。從天氣預報判斷,此次倒春寒發生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天氣預報也有誤差,我們仍需要持續關註未來實際氣溫的變化,因為氣候系統的演變有其內在隨機性和復雜性。

關鍵天氣系統的影響

影響正月十二天氣的關鍵天氣系統是冷空氣。如果這時有冷空氣南下,就很可能導致氣溫下降。

據掌握的天氣形勢判斷,當前並無較強的冷空氣影響中國,未來一周冷空氣活動也較弱。因此從天氣系統上看,也不太可能出現倒春寒。

氣候歷史情況對比

從氣候平均狀態看,中國發生倒春寒的概率逐月減弱。3月的倒春寒發生頻率明顯低於1-2月。

結合前期氣溫持續偏高和天氣系統整體向暖的態勢,僅從氣候平均狀態分析,今年3月初出現倒春寒的可能性也較小。

綜合分析上述多方面因素,今年農歷正月十二日出現大幅倒春寒的可能性不大。暖濕的旺春氣候有望持續,為春耕春播創造良好條件。

三、即便如此,仍需警惕寒潮帶來的不利影響

盡管從目前狀況分析,今年正月十二出現倒春寒的可能性很低,但作為氣候轉換期,氣溫波動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寒潮仍可能帶來較明顯降溫

據氣象部門預計,受偏北風影響,今年3月以來中國中東部等地仍有3-4次顯著降溫過程,日均氣溫可下降4-6°C。

即便不構成倒春寒,連續的寒潮天氣也會對剛剛返青的植被造成一定影響。這需要我們持續關註氣溫變化,做好應對準備。

本地霜凍仍需防範

在氣壓場倒掛的天氣過程中,也較易出現夜間氣溫大幅下降,農作物遭受凍害的情況。

這需要關註各地的最低氣溫預報,根據情況采取遮蓋、加溫等農技措施,確保嫩芽、嫩葉的安全過冬。

提前做好防寒保暖準備

連續的寒潮天氣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影響。大振幅的氣溫波動,極易誘發呼吸道疾病。

這需要及早更換禦寒衣物,加強日常保暖防護。中老年人和小孩的衛生保健更需要引起重視。

四、做好預防措施,確保春耕順利進展

為了應對氣溫波動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在春耕備耕階段,我們還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準備:

選擇耐寒品種,提高抗風險能力

在種子選擇上,可以優先考慮一些抗寒、抗凍、抗旱品種。這些品種在氣候反復的季節,能保證較高的產量水平。

同時,適當錯期和混合選種,也能避免單一農作物遭受災害的風險。

合理調整春耕春播時機

結合氣溫預測,選擇最佳的春耕春播日期,是確保產量的關鍵。一般來說,溫度較低時,可以適當推遲播期。

同時,采用梯次投入的方式,錯開不同作物的種植期,規避氣候風險。

做好田間管理,增加抵禦能力

在田間管理上,要註重提高土壤肥力和保墑能力,增強作物對寒潮的適應力。並采取遮陽、遮風、覆蓋塑膠等措施,減輕氣候變遷的負面影響。

深入開展氣象服務,指導生產

各級氣象部門要加強對關鍵時段天氣情況的監測預報,及時釋出預警資訊,為春耕生產決策提供支撐。

同時,要主動積極開展氣象服務,指導農業生產部門和農戶采取防範措施,確保順利完成春耕任務。

五、積極應對氣候變遷,實作穩產高產

氣候變遷已經成為影響農業生產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積極應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是擺在農業面臨的重大課題。

最佳化農業生產布局,規避風險

合理配置不同作物的種植區域,是適應氣候變遷的重要舉措。應根據各地資源稟賦和氣候特征,規劃產業布局,實作以地定種,規避氣候風險。

加強育種創新,培育抗逆品種

要加大對耐熱、耐旱、耐澇等抗逆性品種的育種力度,培育出適應未來氣候的新品種。這是應對極端天氣的重要遺傳手段。

完善農業保險制度,分散損失

透過發展農業保險,在極端天氣導致損失時進行補償,可以分散農民和社會的風險損失。這有助於保持農業穩定發展。

創新管理模式,建立預警機制

各地要建立健全天氣預警資訊釋出機制,並按照預警提示,采取防範措施,降低氣候變遷的不利影響。同時,要加強對農業生產的資訊化、智能化管理。

六、積極應變 創造美好春天

「三月前後,大寒轉暖」。在氣候變遷的季節,我們既要積極應變,又要積極創造。

透過科學謀劃、精心準備,我們有信心迎接可能出現的寒潮天氣,確保農事活動順利開展。透過選育新品種、創新管理,我們有信心化危為機,贏得豐碩的春天收獲。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孕育出的智慧。讓我們共同致敬勞作者的勤勞與智慧,用積極進取的精神,迎接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