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今天水稻畝產1200公斤,明天就突破1300公斤,造假放衛星又來了

2024-02-21三農

近日,半月談釋出了一則文章【一測就破記錄,農業測產謹防數據失真】。

文章一開頭,作者就提到,今天這裏水稻畝產達到1200公斤,明天那裏也許就突破了1300公斤,各種「紀錄」不斷重新整理。

同樣是水稻,難道短短一天時間就能夠實作100公斤以上的增產嗎?難道在不同的地區,水稻的產量區別有那麽大嗎?

其實在水稻主產區畝產都大同小異,而之所以出現這種誇張的數據,就是因為一些測產機構或者研究機構存在嚴重的造假行為。

農業測產造假觸目驚心

對於農業數據造假,其實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但有一些企業的造假行為可能遠遠超過大家的想象,而且手段五花八門。

比如在華北某地一家農業企業試驗田裏面,他們在種植水稻的時候並不按常理出牌,而是故意把水稻的間距留得很大,等到水稻成熟收割的前幾天,他們就偷偷把在其他地方播種的相同品種水稻移植到這個實驗田裏面,紮到這個水稻的間隙當中。

透過這種操作方式,水稻的畝產一下就直接飆升,本來畝產只有900公斤,可能透過這種異地移植之後,畝產就可以達到1200公斤了。

還有的企業更明目張膽,為了應付測產,他們會偷偷的把一些水稻藏在溝渠、收割機或者地布裏面,等到測產的時候,他們就趁人不註意把這些提前藏好的水稻混到測產水稻當中,一下就大幅提高畝產量。

當然有些企業相對比較規矩,他們不會摻假,但為了片面追求測產畝產量,他們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比如選用優質化肥,使用增產劑,安排專業技術人員看管等等。

這種操作雖然可以提高水稻的畝產量,但投入產出明顯不成正比,並不具有實際推廣的意義。

看到這個造假現象,讓大家突然想起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放衛星現象。

比如河南逐平縣2.9畝小麥試驗田畝產3530斤;湖北谷城縣星光社王民進實驗田小麥畝產4353斤;河南省西平縣城關鎮和平農業社兩畝小麥試驗田畝產7320斤。。。

福建省閩侯縣蓮阪農業社2.6畝早稻實驗田畝產5806斤;湖北省應城縣春光農業社生產隊長甘銀發種的水稻畝產10597斤;廣東連縣1.73畝試驗田畝產60437斤;廣西環江縣紅旗農業社中稻畝產130435斤。。。

對於這些農業放衛星行為,大家都知道給中國農業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這種不顧實際的數據造假,嚴重影響了農業的正常生產。

原以為這種放衛星的行為只是在歷史上發生,但沒想到在資訊高度發達透明的今天,仍然有些企業出於各種目的還在繼續放衛星。

為何大家鐘情於數據造假?

很多企業之所以不顧實際的造假,肯定各懷鬼胎,從實際情況來看,無非就有幾方面的目的。

第一、騙取科研經費。

現在從事農業研發的很多研究機構都有專項科研資金,為了拿到更多的研究經費,有些研究機構以及企業就開始明目張膽的造假。

第二、騙取農戶的信任。

任何農業研究的終極目標都是為了實際的農業生產服務的,比如提高糧食產量,提高農作物抗蟲,抗旱,抗澇能力等等。

而現在有一些研究機構以及農業企業之所以造假,片面吹噓畝產量,其實就是為了騙取農戶的信任,讓農戶多購買他們的品種。

第三、追求政績。

對於一些地方負責人來說,農業也是重要的考核目標,農業科研有成果了,對他們的政績也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對那些農業負責人來說,如果能夠在某一個領域取得全國性的突破,對於他的升遷或者其他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正是基於各種目的,所以很多人才鋌而走險,即便在資訊高度發達,在監管越來越嚴的背景之下,仍然有很多人想盡各種辦法提高測產數據。

數據造假必須嚴厲打擊,讓農業回歸真實

農業是一個國家的根基,無論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到什麽地步,農業永遠都是重中之重。

尤其是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來說,吃飯問題永遠都是頭等大事。

為了讓大家放心吃飯,一直以來,中國都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農業研發,並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經過多年努力,中國的糧食產量一直穩居世界前列,人均糧食也處於全球安全線以上。

雖然中國的人均耕地面積只有1.4畝左右,人均耕地面積在全球排名在126位以後,但中國的人均糧食產量超過490公斤/人/年,人均糧食產量排在全球第40名左右。

而中國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就是因為過去幾十年,中國一直加大對農業的研發力度,不斷提高農產品的畝產量。

可以說農業科研是提高中國農業自給自足能力的重要保障之一,任何時候農業科研都不能忽視。

但農業科研也必須尊重事實,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能為了片面的追求數據而造假,否則不僅會浪費大量的農業科研經費,還會給農業研發造成誤導,給農民造成誤導,這種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對這種農業造假行為,應該加大打擊力度,同時必須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把農業研發關進牢籠裏面,讓大家對農業研發產生敬畏,這樣才能真正促進農業科研的發展,讓農業研發回歸到到科學的道路上面,而不是在造假的道路上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