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海拔4000米之上的「果蔬之鄉」| 援藏30·魯藏同行

2024-06-27三農

日喀則素有「西藏糧倉」之美稱,這裏土地肥沃、物產豐美。著名的「果蔬之鄉」白朗縣,就位於雅魯藏布江支流年楚河流域,這條神奇的河流,不僅孕育了「西藏糧倉」,也是日喀則的「母親河」,千百年來滋潤著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養育著這裏勤勞勇敢的人民。

魯藏一家親,情暖日喀則。對口援藏30年來,山東援藏工作隊將「幹部人才、農業技術、專案資金」三大優勢,帶到了這裏,與當地幹部群眾一道,不僅摘下了貧困縣的「帽子」,實作了脫貧致富,更為當地群眾致富增收、實作高原農牧業現代化,走出了一條果蔬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之路。

174座蔬菜大棚,從「老三樣」變身「果蔬生態園」

時值盛夏,年楚河畔一衍生機盎然。新黃河記者來到平均海拔近4000米的日喀則市巴紮鄉彭倉村。在這裏,蔬菜產業從往日的一片空白,變成了擁有10余種蔬菜品類的「生態園」,已經成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村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支撐產業。

村民紮西頓珠的蔬菜大棚裏,鮮紅、嫩黃、姹紫色的小西紅柿讓人垂涎欲滴,嫩綠的黃瓜上綻開著鵝黃的花瓣。紮西頓珠告訴記者,自己從2020年開始種植大棚蔬菜,「種大棚蔬菜產量高,掙得錢也不少。」他掰著手指給記者算賬,「我們村有47戶人家,每戶最少3個大棚,有的甚至有十幾個大棚。一個大棚一季能掙兩萬元,我們這一年能種兩季,至少能掙4萬元,收入比以前高多了!」

據介紹,在1998年之前,彭倉村的蔬菜種植,只有薯仔、蘿蔔、白菜這「老三樣」,主食也只是炒熟的青稞磨制後做成的糌粑。從1998年開始,白朗縣從山東濟南援藏引進試種大棚蔬菜,一開始村民抱著拒絕的態度,但當6座磚砌的試驗溫室大棚取得豐厚收益後,大家從以往的「不肯種」變成了「搶著種」。

在白朗,當下蔬菜大棚中種植的主要是西瓜、西紅柿、甜瓜和辣椒,按產量估算,西瓜1畝可收獲3000斤,西紅柿每畝能達到8000斤,辣椒則可以收獲15000斤。

目前,彭倉村擁有174 座蔬菜大棚,蔬菜種植面積達到了74.34畝,年產量近700噸,銷售額達696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35 萬元。為魯藏攜手30年、共同開辟致富路,寫下了最為鮮活生動的註解。

打通全產業鏈,實作果蔬產業從「大」到「強」

「山東第一批援藏幹部進藏之後,為了解決白朗縣蔬菜種植結構單一的情況,從山東引進了大棚蔬菜種植技術,並於1996年種植成功。」白朗縣委常委、副縣長、濟南市第十批援藏幹部李東,向新黃河記者講述了山東與白朗「雙向奔赴」成就果蔬產業的動人故事。

來自山東濟南的援藏幹部從內地引進專業蔬菜技術指導,在田間地頭手把手對村民傳授蔬菜種植技術,使大家從對蔬菜由不認識、不接受,到成為「育苗、種植、管理、銷售」的行家裏手。種植品種也不斷更新換代,從「老三樣」,到西瓜、西紅柿、黃瓜、茄子和羊肚菌等幾十個「新品種」,成功摸索出了一套因地制宜的綠色蔬菜種植經驗。

「全國蔬菜看壽光,西藏蔬菜看白朗」。如今,蔬菜產業已經成為白朗縣的主導產業,如何透過有效措施打通蔬菜全產業鏈,實作產業的升級,真正擦亮白朗「果蔬之鄉」的金字招牌,李東認為,「2022年,濟南市第十批援藏幹部經過深入調研後,認為白朗蔬菜產業要從‘大’到‘強’,必須打通白朗縣蔬菜產業的全產業鏈。生產端是種植問題,瞄準市場需求,開展標準化高質素種植;銷售端就是要和市場更加緊密對接。」

對於未來白朗蔬菜產業的預期,李東充滿信心地向記者描繪著新打算:「高海拔、日照足、溫差大、無汙染,白朗縣發展高端蔬菜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我們現在正接洽內地高端市場,讓內地人也嘗嘗咱們高原菜!」

移植「壽光模式」,濟南援藏讓白朗成為西藏「小壽光」

從1998年開始,一批又一批山東援藏幹部「一茬接著一茬幹」,在平均海拔近4000米的白朗,建成了西藏面積最大、品種最多、質素最好的高原有機蔬菜基地,建立了西藏唯一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白朗也成為西藏唯一的國家級農產品質素安全縣。這其中,離不開山東壽光民營企業家孟德利的付出和努力。

2016年,孟德利和他的團隊被濟南援藏招引到白朗,他們克服了高原反應帶來的種種不適,在經常面對8-11級大風的自然條件下,因地制宜創新出雙層膜大棚,在1780畝土地上建起了128個溫室大棚,把享譽全國的「壽光模式」,完美移植到了雪域高原。

「在西藏種大棚,克服高原反應帶來的身體不適是次要的,最難的是教授當地農民蔬菜種植技術。」孟德利說,因為當地海拔高、所處位置偏,而藏族群眾的蔬菜種植方式,與遠在4000公裏之外的山東有著很大的不同。為此,他特地將10余名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技術員請到白朗,從大棚的建設到種植技術等方面,「面對面、手把手」地傳授給當地群眾。孟德利也被聘為「白朗縣蔬菜產業技術總顧問」。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一座座嶄新的具備先進科技水平的蔬菜大棚在這裏「破土而出」,珠峰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博覽園在這裏「拔地而起」,大棚內西瓜、人參果、葡萄、黃瓜、西紅柿等幾十種果蔬相繼在這裏培育,他們還種出了150多斤的大南瓜,讓當地藏族群眾由衷地贊嘆。

「透過濟南援藏,把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帶到了這裏。白朗縣蔬菜產業的發展,絕對離不開援藏的功勞。」孟德利表示,自己參與建設的珠峰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博覽園已穩定執行,園區建有第七代冬暖式大棚128座,種植了86個品種的瓜果蔬菜,是西藏首個集技術創新、成果展示、休閑旅遊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類國家4A級景區。

像珠峰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博覽園這樣的果蔬企業白朗縣有5家。目前,白朗蔬菜種植面積達1.7萬畝,年產量1.2億斤,產值近3億元,1.8萬余人轉為種植蔬菜產業,年人均增收1萬元以上。援藏30年,「西藏蔬菜看白朗」的品牌已經家喻戶曉,雪域高原之上的「果蔬之鄉」已經成為現實。

記者:陳元昊 編輯:俞丹 攝影:陳元昊 校對:楊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