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堅果撬開致富路:1棵樹收獲40公斤,鮮銷1公斤9元

2024-06-27三農

在一個細雨蒙蒙的清晨,中山鄉的堅果林間,41歲的王常林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勞作。他穿著迷彩服,腳蹬膠頭鞋,滿頭大汗地在堅果樹下忙碌著。

這個從芒丙村走出來的德昂族男子,如今是中山鄉的堅果種植大戶,也是鄉級人大代表。

「我爸爸他們已經種了好多年的堅果了,村裏只要有技術問題,林哥都會親自送技術上門,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們,在他的幫助下我家堅果樹也長得很好。」村民線小龍笑著說道。

過去,中山鄉的堅果產業因為管理不善和品種老化,陷入了困境。王常林看到這種情況後,決定研究堅果苗的培育和種植技術。

他自種了50余畝堅果樹,作為示範帶動村民共同參與堅果產業的發展。

「今年種植的堅果樹一棵大概有40公斤果,現在行情每斤4.5元,一棵能有360多元的收入,收益還不錯。」王常林開心地說。

2000年,18歲的王常林為了補貼家用,跟著村裏的其他年輕人一起到芒市打零工。經過幾年的努力,他攢下了一些積蓄。2009年,他決定回鄉創業,選擇了堅果種植這一行。

堅果種植並不輕松,他和妻子每天早出晚歸,細心管護每一棵堅果樹。然而,由於缺乏科學管理技術,2015年他的堅果園遭遇了嚴重的病蟲害,損失超過5萬元,這對他的家庭是一個沈重的打擊。

盡管如此,王常林並沒有放棄。他變賣了家裏的值錢物品,堅持投入生產種植。在黨組織的引導和技術人員的幫助下,透過精心養護,他的堅果樹終於起死回生,家庭經濟狀況也逐漸好轉。

王常林深知,種植堅果不僅要勤勞,還要講究誠信和技術。他堅持不使用化學肥料,改用有機肥料,確保堅果的品質。他說:「種植堅果不僅僅是為了賺錢,更重要的是要讓大家吃得放心。」

他還堅持記「田間日記」,詳細記錄堅果樹的生長情況和管理措施。他認為,「堅果樹和人一樣,都有自己的生長習性。只有尊重這些規律,才能種出高質素的堅果。」

他的堅果基地吸引了周邊大量的果農前來參觀學習,他也僱用了工人施肥、采摘、管養,讓村裏沒有工作的人都有活幹,有收入補貼家用。

除了種植堅果,王常林還學會了開挖機,並開起了燒烤店。現在,他家裏建起了漂亮的三層樓房,全家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他的帶動下,小街村民小組全村45戶都開始種植堅果,種植面積達到452.4畝。這個邊疆德昂族村寨也搭上了致富的快車,駛上了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

王常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一個道理:只要有堅持和創新精神,哪怕是從打工人起步,也能在農村創業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他的故事不僅僅是個人的成功,更是對整個村莊的帶動和影響。希望更多的農村創業者能夠從中獲得啟發,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勞,創造出更多的成功案例,讓農村的未來更加美好。

內容僅供行業交流、參考,文中的資訊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承擔資訊參照產生的法律責任;非常感謝原作者的辛勤寫作,如有侵犯版權敬請告知,我們將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