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首創專業!這所大學走出「中國雜交玉米之父」,獲全國表彰!

2024-01-20三農

種業是「三農」工作的「壓艙石」,是現代農業發展的「生命線」,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穩定器」。守好「三農」基本盤,育種為本。作為農業科技創新的國家隊,來自 中國農業大學 的一代代科研工作者們正專註在一粒粒小小的種子中,澎湃的科技力量正不斷匯聚,為的是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蔡旭在鄭州小麥雜優試驗田中

小麥,作為中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承載著國人的口糧安全,對國家的糧食安全戰略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發表 中國第一篇 小麥抗銹病遺傳研究論文,建立 中國最早 的小麥種質資源庫的蔡旭院士,是中國小麥雜交育種的拓荒者和新中國小麥育種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他工作數十年,培育了多個小麥抗銹豐產良種。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

師從蔡旭院士的中國農大校長孫其信院士也是中國小麥育種領域的知名專家 ,主持完成的小麥抗病基因發掘與創新研究成果, 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不久前的中國農業大學118周年校慶紀念日上,孫其信團隊將培育的小麥品種「農大753」磨成面粉,由食堂師傅制成「花式」饅頭,為廣大師生送上來自校長的禮物。

中國農業大學的花式饅頭

玉米是中國第一大糧食作物,透過科技創新不斷提高玉米種子質素已成為提高單產、持續提升總產的重要途徑。一粒小小的玉米種,凝結了廣大育種家和推廣者的心血。

中國農業大學西區校園裏的李競雄雕像

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以 「中國雜交玉米之父」李競雄院士 為學科帶頭人的研究團隊,在國內大力推動玉米雜種優勢利用研究,由此帶動全國玉米雜交種選育推廣,為中國玉米增產增收作出了重大貢獻。

戴景瑞在書房工作

1989年,戴景瑞在沈陽試驗地觀察農大60田間長勢

中國玉米育種專家戴景瑞院士、許啟鳳教授等人都曾是李競雄院士的學生。1998年, 原農業部依托中國農業大學建立國家玉米改良中心 ,以戴景瑞、許啟鳳、宋同明教授為代表的這一代科學家正是中心建立者。

時過境遷,站在二十六年後的今天回望,根深者葉茂,源浚者流長。一批批的新一代玉米育種人在這裏成長,接過前輩的火炬在玉米育種的賽道上奮力奔跑。

許啟鳳

2001年,許啟鳳在昌平實驗站

培養解決現代種業「卡脖子」技術的高素質農業人才,也是為中國農業發展「育種」。 作為全國36所首批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高校之一 ,中國農業大學在 全國首創 生物育種科學專業, 實施生物育種「強基計劃」

生物育種科學專業 依托作物學、畜牧學、生物學3個「雙一流」學科開展建設, 強基計劃采用 本碩博銜接培養模式, 從第四學年起開始修讀研究生課程。在學習期間,還有 大師引領的「強基百人導師團」全面指導 ,助力廣大學子成長為現代種業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拔尖創新領軍人才,為他們的夢想保駕護航。

種子是地球上各類植物繁茂生長的起點,是農業生產和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農業科技的重要載體。無論是育種還是育人,中國農業大學始終帶著「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的追求,在提升中國農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能力,解決農業關鍵核心卡脖子問題的道路上不遺余力。

歡迎關註中國農業大學招生辦頭條號!

部份素材來源:中國農業大學官網、中國農業大學新聞網、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官網、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官微、中國農業出版社、北京平谷官方釋出、中國種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