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農村老人吃飯是個大問題

2024-09-16三農

老張頭兒站在竈台前,手裏拿著鐵鍋鏟,一臉茫然。鍋裏的水咕嚕咕嚕地響,可他楞是不知道該往裏頭扔點啥好。這場景,怕是很多農村老人的日常寫照啊。

誰能想到,在這個外賣APP一點就能吃遍全球的時代,吃頓熱乎飯竟成了不少農村老人的"世紀難題"。可不是嘛,你瞧瞧現在的農村,年輕人都跑城裏打工去了,留下一幫老人在家,"光桿司令"似的。做頓飯看似簡單,對一些高齡老人來說卻是個不小的挑戰。

有些老人家,一年到頭就靠著過年時兒女們囤的速凍餃子和包子過日子。你別說,這倒是個"高科技"保鮮法,一頓熱飯能當半年存糧。還有些老人更是省事,一碗掛面配上幾口鹹菜,就算打發了一頓。這哪是吃飯啊,簡直是在"湊合"生命。

可別以為這是哪個偏遠山村的特例。就連一些離城市不遠的農村,也有不少老人面臨這樣的困境。你說這事兒邪門不邪門?老人家有錢吧,可周圍連個像樣的飯館都沒有;好不容易有了飯館吧,選單上凈是些"網紅"菜,不是酸辣就是麻辣,老人家一看就直搖頭——這不是要他們的命嘛!

有人可能會說,那城裏老人總該好點兒吧?嘿,你還別說,城裏有些高齡老人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出門不方便,飯館裏的菜又不合胃口,還是得回家對付。這麽一比,我們農村老人的困境就更顯突出了。

不過,關心則亂,辦法總比困難多。有些地方已經開始摸索解決之道了。比如,有的公益組織跟村裏合作,搞起了"平價養老食堂"。老人家花兩塊錢就能吃上一頓熱乎飯,這主意不錯吧?還有些地方政府也沒閑著,采取"公建民營"的方式,在鄉鎮中心建起了養老服務站。這些嘗試雖然還在起步階段,但至少給了我們一些希望,不是嗎?

可是,光有這些還遠遠不夠啊。你想啊,中國農村老年人可是有1.2個億呢!吃飯只是冰山一角,後面還有一堆問題等著解決呢:看病、出行、心理慰藉......咱們得未雨綢繆啊!

以前啊,農村還能勉強應付這些問題。年輕人雖然外出打工,但跟老家聯系還算密切;有些地方的宗族觀念重,鄉親們還能互相照應。可現在呢?城鎮化大潮一來,很多人跟農村的聯系越來越少了。你看,現在還有幾個年輕人願意回老家蓋房子?

更要命的是,六十年代出生的那批人馬上就要步入老年行列了。這一來,農村的撫養比更低了,能照顧老人的年輕人更少了。再加上很多留守兒童長大後徹底告別了農村,一些村子都快成"空城"了。這種情況下,農村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自然是每況愈下。

那麽問題來了:我們該如何破解這個難題呢?光靠政府和公益組織顯然是不夠的。也許,我們每個人都該行動起來。比如說,你有沒有想過,定期回老家陪老人吃頓飯?或者,我們能不能借助現代科技,開發一些適合農村老人使用的智能器材,幫助他們更方便地獲得食物?

我聽說有些地方正在嘗試"互助式養老",讓身體還不錯的老人幫助照顧高齡老人,你覺得這個主意怎麽樣?或者,我們能不能鼓勵一些年輕人返鄉創業,專門為老年人提供服務?

沒準兒,你還有更好的點子呢?來吧,讓我們一起頭腦風暴一下。畢竟,今天的我們,就是明天的他們。解決農村老人的吃飯問題,可不只是在幫助他們,也是在為我們自己的將來鋪路呢!

說到這兒,我突然想起一句老話:"民以食為天"。看來,這句話在任何時代都不過時啊。只不過,現在我們得把它升級一下:"讓所有人都能安心吃上一口熱乎飯"。你說,這個小目標,咱們能不能一起去實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