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稗,又稱稗草、稗子,有3大作用,價值極高,農民朋友要了解!

2024-02-11三農

稗,是農村非常常見的一種草本植物,在水稻田中尤為常見。筆者是湖南人,以前家裏種植水稻的時候經常見到這種植物。這種植物小的時候和水稻苗伴隨而生,很難分清楚誰是稗子,誰是水稻苗。只有等這兩種植物開始孕穗的時候才能很好的區別開來,以前家裏種植水稻還曾跟隨父親深夜除稗子。因為稗子它是稻田中一種常見的有害雜草,會和水稻爭奪營養。抑制水稻的生長。進而導致水稻的減產,所以這種植物在農村農民朋友是深惡痛疾的,一經發現肯定會連根拔起。

其實水稻長稗子就像麥田中長雀麥、節節麥一樣,它們早期的時候都是沒辦法辨別的,只有在中期的時候才能認出來。稗子又分為水稗和旱稗,顧名思義就是水裏長的是水稗,地裏長的就是旱稗,但是其實它倆是同一種植物。

稗,又稱稗草、稗子,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其實和它記載的時期有關。稗子最早記載於春秋末期,稗在當時已經不再是主要糧食作物,相反因為它口感差、米質差、難脫粒等原因,導致它成為糧食作物中地位最低下的農作物,故稱之為稗。【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稗乃禾之卑賤者也,故字從卑」。而事實上早在10000年前,當時的遠古人類其實就是以稗子為主食的,浙江上山遺址中就曾出土過稗、稻的遺存。

到了現在全世界種植稗子的地方少之又少,一般都是野生的居多,真正種植也大多不再用於食用,而是用來作為飼料使用。稗為禾本科、稗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這種植物稈基產傾斜或膝曲,表面光滑無毛。葉扁平,呈扁平,它的花期在夏季,圓錐花序,果期7月份到8月份,成熟期要略微的早於水稻。

在【救荒本草】中記載:「稗子有二種,水稗生水田邊,旱稗生田野中,今皆處處有之。苗葉似子,葉色深綠,腳葉頗帶紫色。梢頭出扁穗,結子」,描述的就是稗子這種植物。目前這種植物在全世界範圍內均有分布,常見於稻田中或沼澤地,是農村常見的一種草本植物。

俗話說的好,農村無雜草,會用的皆是寶。雖然稗草到了如今已經成為了人們的心頭大患,但是它的價值還是很高的。它主要有3大作用,農民朋友要了解。下次在遇到它,可以將它的穗撥回家,用處有很多。

第一、稗子的種子可以代替糧食食用

稗子成熟之後可以打下它的種子,種子脫殼之後就是稗米了。稗米作為遠古時期的一種主要糧食植物,它是可以食用的。可以當飯吃,也可以用來熬粥還可以將它打成面粉用來制作面食都是可以的。明代【救荒本草】中就有記載:「救饑,采稗子搗米,煮粥食,蒸食尤佳。或磨作面食皆可」。

可見稗子雖然在古代不再作為主要糧食食用,但是在救饑的時候人們還是需要這些東西來果腹。聽村裏的老人講,在上個世紀60年代困難時期,人們就去野外到處擼稗子回家食用。除此之外稗子還可以用來釀酒或者制作麥芽糖都是可以的。

第二、稗子的莖稈可以造紙,也是非常好的牧草

稗子它除了種子可以食用之外,事實上它的全草都是有很高的價值的。一方面稗子的莖稈富含豐富的纖維,可以用來造紙。另一方面稗子的莖稈和它的葉還是優質的牧草,現在在中國就有人專門種植稗草用來打青儲,用於飼料使用。

第三、稗草的種子可以入藥,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稗子除了以上兩大作用之外,其實稗的根、幼苗、種子還可以用來入藥。其中根、幼苗可用於涼血止血,稗子(稗米)益氣、健胃。在【本經逢原】中就有記載:「稗米濃腸胃濟饑,其苗根治金瘡血出不止,搗敷或研末摻之,其血即止」。

除此之外【本草綱目】中亦有記載:「稗米辛、甘、苦、微寒、無毒。益氣、健胃,苗、根搗敷或研末,可治刀傷出血」。可見稗子作為農村有名的害草,其實它也並不是一無是處的。應了農村一句老話,農村無雜草,會用的皆是寶,農民朋友了解了嗎?

好了,今天的問早就寫到這裏了。大家對於稗子了解了嗎?大家見個稗子嗎?有什麽想說的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