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高深的「道」,在英語裏怎麽轉譯?可以叫它Way或Tao

2024-01-20教育

極目新聞記者 徐穎

通訊員 余嫚雪 謝寧

1月20日,長江講壇邀請到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熊偉,帶來【「道,可道」——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概念的譯介與傳播】主題講座。

長江講壇

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人都知道一句話,「道可道,非常道。」中國古聖先賢所說的「道」,是一個十分復雜的概念。在不同的語境下、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學術流派中,也都有著不同的涵義詮釋。那麽,當「道」的概念走出國門,「道」應該如何去轉譯呢?

「道」的概念化經歷了一個過程

長江講壇

熊偉教授介紹,在儒家的話語體系中,「道」多是指社會之「道」;在道家的話語體系中,「道」多是指自然之「道」;在禪宗的話語體系中,「道」多指心靈之「道」。如【論語】中講「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如【道德經】中講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比如六祖慧能的「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台,明鏡本清凈,何處有塵埃」。

熊偉教授分享

熊偉教授說,關於「道」的轉譯也經歷了一個從不特指到特指概念的過程。比如,第一代漢學家詹姆士•理雅各(1815-1897)英譯【論語】中的「道」,就使用了多種詞匯來轉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這句轉譯為:「The scholar may not be without breadth of mind and vigorous endurance. His burden is heavy and his course is long。」此句中,將「道」轉譯為course。「吾道一以貫之」又轉譯為:「My doctrine is that of all-pervading unity。」此句中的「道」,被轉譯為doctrine。到了第二代漢學家阿瑟•韋利(1889-1966)英譯【道德經】中「道」時,「道」被轉譯為Way, ways, highway或者Tao。到了第三代漢學家菲利普•揚波斯基(1920-1996)英譯【壇經】中的「道」,「道」被固定轉譯為Way或者Tao。

熊偉教授(右一)講座後與讀者互動

普通人認清「道」,對人生也有幫助

在講座互動環節,有讀者提問說,對普通老百姓而言,認清「道」有什麽意義?熊偉回答說,人總是要沿著某一條道路行走,比如孔子講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到什麽時間做什麽事情,不要違背規律。比如道家講的「無為」,「無為」不是什麽都不做,而是要順其自然,做不到的不要強求。比如禪宗講的「明心見性」,石頭投入水中就有波紋,在任何時候碰到任何幹擾,都要看得見自己的內心。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套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