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ow many you have?」 The , 23 July 2015,…=-&=-&=.
「選題人」東亞國家在經歷過經濟快速增長後面臨著生育率下降的大問題。人們怎麽進行生育決策的?外部環境變化會起到多大的影響作用?翻出了2015年The 1843 對幾位作家的采訪,談了他們生養孩子的動機。
(英國著名可持續發展作家):兩個
首先,女性不應該對要不要孩子感到有壓力。從廣泛的社會觀點來看,認為自己不適合養孩子的女性越多,就能越好地降低生育率,這是當今世界絕對應優先考慮的事情。
多數女性當然想做母親,多數男性也都想做父親。小孩很有意思,對我個人來說,兩個女兒極大地豐富了我的生活。但有兩個以上的孩子並不一定會增加這種快樂,在富裕國家,要兩個小孩的家庭多多益善。
養孩子關乎公平分享和個人責任。富裕的國家消耗著世界上完全不成比例分配的能源、資源、糧食、森林,甚至還有水(這些水來自從貧窮國家進口的糧食)。要確保全人類世界的可持續發展,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就必須在幾年內實作重大經濟增長。現今已出現嚴重的資源短缺,氣候也加速惡化,富裕的國家必須削減自己的消費水平。
從氣候變遷的角度考慮這個問題,為只要兩個小孩提供了最令人信服的理由。2009年,俄勒岡州立大學( State )的一項研究比較了兩種行為的影響:一是個人為減少碳預算而采取六種著名的生態生活方式,二是個人決定少生一個孩子。駕駛更省油的轎車,每年汽車裏程減半,安裝雙層玻璃和低能耗燈泡,更換成低功率的冰箱,回收紙、錫和玻璃……透過以上簡單易行的環保行為,個人在一生內可以減少486噸的碳足跡。如果富裕國家的一位女性少生一個孩子,那麽她將減少9441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這幾乎是以上所有積極生態行為所節省二氧化碳總量的20倍。
我知道,有些人會覺得這種討論很無禮。每次我這麽說,都會收到很多罵我的郵件。養孩子是一個非常私人的問題,但它不應該被迫永遠超出在理性辯論的範疇。
Ma Jian(生於中國的英籍作家):四個
如果你問我應該生幾個孩子,我沒辦法回答,因為沒有人有權規定別人生多少孩子。要不要孩子、要幾個,是每個人最重要的決定。外人不應該幹涉這件私事。
在中國,*************************************(內容敏感,省略)。直到現在,勞動力因為獨生子女政策而萎縮,阻礙了經濟增長,政府才考慮逐步取消該政策。
如果你問我應該生幾個孩子,我會說四個,因為現在我家裏就有四個孩子在跑來跑去。考慮少要孩子和多要孩子,和多或少了四肢一樣痛苦。我們從沒想過會要這麽多的孩子。我們生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四年後,我妻子意外地第三次懷孕,令我們驚訝的是,這一次是雙胞胎。曾經羨慕我們有兩個孩子的中國朋友,現在看我們就很可憐。當然,養育四個孩子對身體來說是很大的負擔,但每個孩子帶來的歡樂不可度量。盡管我們家有時就像一個動物園、在國外探險時又像一個巡回馬戲團,但作為六人家族中的一員,我倍感安慰。晚上,我的妻子弗洛拉和我坐在廚房餐桌兩頭,一側是兩個孩子,另一側也是兩個孩子,看著他們狼吞虎咽地吃著湯面或炒飯,對稱和圓滿的感覺油然而生。
(美國記者):一個
多數父母都認為,他們是為了第一個孩子才要二胎的,至少他們很多年以來都是這樣告訴調查者的。但很難想象,有什麽事情可以簡化成一個調查問題,何況是一個涉及到家庭、幸福、責任和遺產的問題。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從這種回答中認識到一個事實:第一胎往往是父母為了充實自己的生活而作出的選擇,第二胎往往是父母為了充實作有孩子的生活而作出的選擇。
中國人生二胎的常見原因
來源:Xu, ., et al. 「 of among women: a -based cross- in China.」 BMJ Open, vol. 7, no. 3, 2017, doi:10.1136/-2016-.
這是因為獨生子女被認為是孤獨的、自私的、難以適應環境的,比如我和我女兒。這種看法來自刻板印象,但沒有數據支持。事實上,過去幾十年裏的數百項研究表明,獨生子女和其他人並沒有明顯不同。這些研究以及我自己對世界各地獨生子女的采訪都表明,真實情況是:在孤獨方面,小時候通常都沒有問題;成年後,常常需要獨自面對父母衰老、去世的痛苦和悲傷。但好在我們和自己建立了最牢固的初級關系。論自私,我們有足夠的社交能力,能夠與他人相處融洽。環境適應能力方面,我們能夠很好地應對。總的來說,我們非常出色。
這種刻板印象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獨生子女的成就。無論是在學校還是職場,我們成功的機率都要高得多。像閱讀這樣獨自的活動可以培養註意力和好奇心;成年人語言豐富的生活環境也能促進學習。父母可以投入更多時間、精力和金錢來培養孩子。有個簡單的概念叫「資源稀釋」:孩子越多,資源被稀釋的程度就越高。
被稀釋的資源不僅僅包括父母給孩子的,還延伸到了父母給自己的。當我們個人資源被消耗殆盡,我們就失去了自己的快樂和自由,也沒有空間思考世界面臨的問題,遑論做出有意義的改變。我們互相安慰:「誰有這個時間?」而我們這種行為卻讓孩子學去了,我們向他們傳授了什麽叫疲於奔命、入不敷出。
要讓孩子快樂,我想我需要成為一個快樂的母親;而要成為一個快樂的母親,我需要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我需要在現實的限制中作出選擇,要考慮工作、錢和快樂。此時此刻,我無法想象我怎麽可能在多養一個孩子時做到這些,我也無法想象,既然現在我對我們這個舒適的三口之家如此滿意,我為什麽還要多養一個孩子。
女性和男性在一胎和二胎後的幸福感變化
來源:, . 「Baby No. 2 Is on Mom Than Dad.」 , 12 June 2014, //baby-no-2-is--on-mom-than-dad/\
Kevin (英國商人,繼承家族出版業):七個
我父親(譯者註: ,猶太商人,從事出版行業,先後收購了英國印刷公司、鏡報集團等出版公司)的八個兄弟姐妹中有四個死於大屠殺,這激發了他想要組建一個大家庭的願望。我有九個兄弟姐妹,自己也要了七個孩子。我非常支持在能力範圍內組建最大的家庭。
我對大家庭的信奉並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我運氣好,能在英國生活,而且家境殷實。但這種信念從未動搖過。我的一個孩子是在我接受詐騙罪審判之前懷上的。盡管被判無罪,但當時我可能面臨長期監禁。另一個孩子是在受審期間出生的。對部份人來說,這似乎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對我和妻子來說,這是對生活的肯定。
當你精心呵護養育一個大家庭,你就建立了一個自力更生的家族,無論成功、失敗、慶祝還是喪親之痛,大家都可以互相支持。生活是不公平的,這一點是我們在搖籃裏就學會的:也許有人要做手術,也許有人面臨考試或面臨分手。現在,我自己的孩子年齡在12歲到29歲之間。當我和妻子最終決定離婚時,他們之間的互相支持無疑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這件事。現在,最大的五個孩子都已成年,可以想住哪裏就住哪裏,但他們都選擇住在離彼此1.5英裏以內的地方,我認為這是他們關系好的證明。
同時代的人認為,學費是讓人不想生孩子的最大因素。但是英國有很好的公立學校,如果有更多中產階級的孩子入學,這些學校會受益。孩子們也將會得到更好的教育,以應對現實世界。
有些人說,生很多孩子對環境與不負責。這種觀點忽略了孩子有生產力、會納稅、具備環保意識、可以不妨害生態環境,這些特質都能對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我們都需要更多的孩子來幫助承擔人口老齡化的經濟影響。老齡化問題不需要透過提高退休年齡和鼓勵移民來解決,試試生育吧!
David (南非籍哲學家):不生
數百萬年的前進演化史已經讓人本能地拒絕生育的不正當性。如果你急於反駁我的觀點,為一種極其有害的做法辯護,請記住這一點。
有道德責任感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免於苦難。他們各顯神通,將孩子受到傷害的機率降到最低。但預防所有傷害的唯一辦法,是不要把孩子帶到人世。孩子無可避免地會受很多苦。
衣食不足、漂泊、暴力困擾著許多人。不過,已開發國家中享有特權的父母傾向於認為,他們的子女有望免受這些問題的煩擾。這種回答忽視了哪怕是最有魅力的人,也可能會面臨特定的痛苦、窘迫、挫折和不幸,還忽視了可能降臨在任何人身上的可怕命運,比如襲擊、致命傷害、退化性疾病、抑郁癥。
這些命運也無法視為不可能。比如,英國有40%的男性和37%的女性會在生命的某一時刻患癌。在此基礎上,疊加其他可怕情況的累積風險,我們發現,躲過不幸事件的機率接近零。如果我們把死亡計算在內,這個數值則為零。在生養孩子的過程中,你終究要對死亡還有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傷痛負責。
對此,最常見的反駁就是承認所有傷害,但同時聲稱美好會大過醜惡。這種油嘴滑舌的反駁有個漏洞,那就是父母不知道孩子的真實情況。再想想所有可怕的細節吧!比如強奸、癌癥或長期病痛的恐怖。然後,再直截了當地告訴我們,你的孩子要遇見多少美好才能克服這些陰影。如此反復,生育者很快就會變得冷酷無情。
父母可能會從生育中受益,但孩子卻要為此付出嚴重代價,尤其是孩子不出生就無人受苦時,這種強制的代價是否值得,沒人能說清楚。
Emma (曾任【經濟學人】主編):三個
我之前沒打算要三個小孩。但第二次懷孕我生了雙胞胎,這不是我特別推薦的經歷。但最終,三個成為我最理想的數碼,經濟學理論也支持我的想法。
養孩子是有規模效應的,對於比較富裕的父母來說尤其如此。一位全職保姆可以雇來照顧一個孩子,也照顧三個孩子。一個孩子需要各種尺寸的鞋子和衣服應對不同天氣、不同場合。這些衣物都可以在三人組裏傳下去(盡管可能需要考慮到性別差異)。食物等開支因家庭規模而異,但總的來說,養三個孩子的平均費用,要比養一個孩子的費用低得多。
在家庭中,就像所有投資一樣,建立多元化的「投資」組合是很重要的。你的孩子越多,其中一個孩子成功的機會就越大,足以讓你安享晚年。此外,孩子們也可能會脫離正軌。如果你只有一個孩子,你就有可能看到100%的心血被浪費;如果你有兩個孩子,則可能會有50%的心血被浪費。如果你有三個孩子,三分之一的損失是一個較易接受的比率。
養三個孩子對孩子們也有好處。隨著子女數量的增加,兄弟姐妹關系種類也成倍增加。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關系;兩個孩子有一種關系;三個孩子有三種關系。所以,如果其中有兩位關系不好,家裏可能還有兩種像樣的兄弟姐妹關系,吵架的兩個人在家裏都還能有一位朋友。
既然如此,為什麽不再多生幾個呢?畢竟四個孩子之間有六種關系,肯定更好。止步於三個孩子的原因是,過了這個神奇的數碼,養孩子的邊際成本又開始上升。鞋子磨破了,保姆也累壞了。當噪音水平達到一定的分貝閾值時,成本效益比率就會明確轉為負數,父母對帶娃事業的感受也轉向負面了。
Work
2020- of Oslo
PhD
The Group
on (ESG )
2016-2019
and with -China .
2011-2016 Det (DNV)
and Asia (Based in from 2014-2016)
, Risk ( 2011 –April 2014)
2002-2010 BI
of (2009-10)
of , MBA (2007-08)
of , BI and Fudan of joint MBA (2002-07)
2000-2002 , Fudan ,
2012年11月至復旦發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進行存取。
1954年出生於馬來西亞的檳城,1978年獲耶魯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1982年獲哈佛大學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現為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系教授。他也是布魯金斯學會全球經濟和發展專案、外國政策研究專案高級研究員以及哥倫比亞大學全球化和可持續發展中心東亞專案主任。他目前的研究集中於東亞(特別是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經濟問題、國際金融構建、經濟增長和匯率經濟。他已在專業經濟期刊上發表了 100多篇論文和多部專著。他1985年2月發表在【國際經濟學雜誌】的論文「理性預期下匯率決定的貨幣方法:美元-馬克案例」在2000年被譽為【國際經濟學雜誌】30年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25篇論文之一。
胡永泰教授為許多國家的政府提供宏觀經濟、外匯管理、國有企業重組、貿易問題和金融部門發展方面的建議。他是中國財政部顧問小組成員,幫助設計了 1994年1月中國實施的稅收和匯率改革;在1997-98年間,胡永泰擔任美國財政部特殊顧問,負責包括隨財政部長羅拔 魯賓訪華及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世界銀行在香港的年會。從2002-2005年,他是聯合國千年專案東亞經濟特殊顧問。在2005年7月,他被任命為馬來西亞首相國際顧問小組成員。
2004年,加利福尼亞大學在戴維斯授予胡永泰傑出學者公共服務獎,馬來西亞戰略與國際關系研究局任命他為傑出ISIS研究員。胡永泰教授還擔任【亞洲經濟文集】、【中國經濟與商學研究】的編輯,以及【規劃經濟學】、【亞洲經濟】的協作編輯。他同時擔任多種學術期刊的顧問。2011年10月,胡永泰教授正式受聘為復旦大學特聘講座教授,參與經濟學院和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擬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