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眾號為一線語文教師個人原創公眾號,所有文章均為個人獨立撰寫,歡迎點選上方的「水寒說語文」關註。
2024年第六十三期(總第833 期)
本文的寫作背景可以參見前些天寫的文章【 宣傳海報,不是「語」外之地 系列文章之一 】,今天的文章是系列之八。
胡適先生寫過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差不多先生傳】。
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裏,但是就有人不這麽認為。
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
提起此人,人人皆曉,處處聞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你一定見過他,一定聽過別人談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因為他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兩只耳朵,但聽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細密。
他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
在相當程度上,我也是胡適筆下的「差不多先生」。確實常有這種心態:「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在為人處世上,常常是這個不必講究,那個也無所謂。
雖然是語文老師,但在工作之初,在語言表達上也沒那麽講究,甚至也常常覺得差不多就好。什麽時候開始有意識講究起來,覺得不應該差不多就好了呢?大約是從參與修訂開明版語文教材開始的。
現在全國各地的中小學都用同一套語文教材——統編版語文教材。但在二十幾年前,可不是這樣,那時候是「一綱多本」。「綱」就是教學大綱,後來叫「課程標準」,「本」就是教材。也就是雖然只有一個語文教學的指導綱要,但卻有多套與之相配的語文教材,影響力比較大的有人教版、蘇教版、粵教版等。
我們學校也有自己的教材,當年語文組的老先生們篳路藍縷編寫出來,最初作為校本教材,後來由開明出版社出版,影響力擴大到全北京市,成為北京市的通用教材。再後來因為這套教材要修訂送審到教育部,我當時作為年輕老師,有幸參與了這個工作。
修訂過程充滿艱辛,從課文到課下註釋,從單元導語到課後練習,逐字逐句地推敲。一些平常可能隨便讀讀就滑過去的字詞句,在修訂教材時都需要反復討論,查閱大量資料,最終確認。正是這段經歷,讓我意識到在語言表達上不能差不多就行,要精益求精。
做完了教材修訂,又陰差陽錯連續十幾年參加區裏的初三期末、「一模」、「二模」等考試的命題工作。這個命題工作,也在相當程度上養成了我對語言表達一絲不茍的習慣。
下面,就以宣傳海報中的一些語料為例,說說這方面的問題。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在讀完某則語料之後停下來想一想,在您的判斷中這些語料存在哪些問題。然後再接著往下讀,看看和我的判斷是否相吻合,如果不吻合,是您想的對,還是我說的對。
【語料十八】
正滿十四歲的大家參加了「青春宣誓暨十四歲生日」主題教育活動,在三天兩晚的快樂時光中,不僅收獲了來自爸爸媽媽們的專屬禮物,更收獲了成長與喜悅。
這段文字中的「正滿」一詞用得別扭。一般習慣說「剛滿」「將滿」等,而不說「正滿」。而且後面既然已經說了是「青春宣誓暨十四歲生日」主題教育活動,所以前面沒有必要再重復這個年齡問題。直接用「我們」做主語就好。
「三天兩晚的快樂時光」與後面的「收獲喜悅」,語意重復。所以,莫不如說成「在三天兩晚的活動中,不僅收獲了來自爸爸媽媽們的專屬禮物,更收獲了成長與喜悅」。
【語料十九】
籃球場上,同學們揮灑汗水,奮力拼搏。每一次的進攻與防守,都展現出我們團隊之間優秀的配合與永不言棄的精神。那一個個精彩的瞬間,是青春熱血的最好見證。
排球在空中飛舞,同學們的激情被點燃。發球,接球,每個動作都付諸以全力,都經反復練習,雖經歷了許多失敗,但每個人都在其中收獲了成長。
修飾「配合」的詞,最常用的應該是「默契」,而不是「優秀」。和英語一樣,漢語中也有很多固定搭配,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就不要輕易把這些搭配拆散開來。「付諸」的「諸」是兼詞,相當於「之於」,後面再加「以」就重復了。我們可以說「付諸行動」「付諸實施」「付諸文字」等,但不能再在「諸」後面加「於」或者「以」等介詞。
【語料二十】
十四歲的我們,站在成長的路上。攜手同行,跨過青春的門檻,誓言銘記,不負韶華。收到父母祝福的青春禮物,溫暖入心田。
「十四歲的我們,站在成長的路上。」這個表達有一點兒奇怪,非要十四歲,才站在成長的路上嗎?十三歲或者十二歲不行嗎?或者七八歲,不也是站在成長的路上嗎?如果修改,可以調整為「十四歲的我們,站在成長的十字路口」,用「十字路口」來表達從少年到青年的轉變。
「誓言銘記,不負韶華。」這裏的「銘記」缺少賓語,是要銘記「不負韶華」嗎?好像又不是,但銘記後面沒有賓語,就讓人覺得話沒有說完,所以莫不如修改為「銘記誓言,不負韶華」,這樣可能更清晰。
【語料二十一】
我們的班歌作曲和作詞全部由學生原創。演唱、MV拍攝和剪輯過程也都由同學們獨立完成。我們珍惜這支歌,因為它凝聚了所有同學的力量,是×班師生共同的青春心願。
「如果前面說作曲和作詞」,後面就不能用「原創」,因為「原創」的意思是「獨立完成創作」,本身就有「作」的意思。所以,這句話要麽改為「我們的班歌由同學獨立作詞作曲」,要麽改為「我們的班歌詞、曲全部由同學原創」,而不能把兩個句式雜糅在一起。
【語料二十二】
成功的底色是奮鬥,「以今日之我,勝昨日之我」並非易事,青少年唯有奮鬥向前,與時代同頻共振,方能繪就最美青春底色。無論是在學術競賽中摘金奪銀,還是在社會實踐中鍛煉成長,亦或是在藝術舞台上展現風采,我們都將用行動證明自己的價值,為未來的夢想鋪設堅實的基石。
這段中的「亦或」用得不對,應該寫作「抑或」。抑或作為連詞,表示選擇關系(「抑」「或」都表「選擇」語意),相當於「或者」、「還是」。這是一個高頻易錯詞,需要特別註意。當然,也不是說只要寫成「亦或」就是錯的。比如:「湛水自向城東南,徑湛城東,時人謂之椹城,亦或謂之隰城矣。」(【水經註·湛水】),這句話中的「亦或謂之隰城」意思是「也有人叫它隰城」。也就是說,在古漢語中表示「也有的」、「也有人」、「也有時」等意思時,應該用「亦或」,而不能用「抑或」。
這是為宣傳海報「捉蟲」系列的最後一篇了。每個班我都摘錄了語料,不偏不倚,不「厚此薄彼」,對事不對人。需要有兩點補充說明:一是並不是除了我摘錄的內容之外,其他的就一定沒問題;二是並不是說我說的一定就是對的,如果哪裏說得不對,也歡迎大家指出來。
最後,推薦有「語林啄木鳥」美譽的雜誌【咬文嚼字】,初高中學生皆可讀。我從這本雜誌中受益良多,所以願意把這本雜誌推薦給大家。之前我寫過推薦文章,此處不再贅述,直接附文章的連結在下面。
【咬文嚼字】雜誌,最應該成為助力中學生語文學習的必讀刊物
想要購買的朋友,可以點選下面附的廣告連結。如果覺得沒有把握,不知道能不能讀得下去,可以先買一本讀讀試試。
我的影片號,持續更新中,歡迎關註。 最近開始講【古文觀止】的公益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註了公眾號、影片號,來聽一聽。
歡迎關註我的新書【用減法教語文】,書中有很多能夠反映我的教育思想的鮮活課例。具體內容可以點選下面的文章連結:
【用減法教語文】,為能力做加法
「雙減」模式下,父母想明白這些事,才能真正幫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