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人大在讀女博士實名舉報導師性騷擾」事件,引爆了輿論。在對師風師德的探討之余,有兩個現象值得關註。一是,騷擾猥褻事件初次發生於2022年,但該女生直到臨近畢業、被一再脅迫後的2024年才進行舉報;二是,她沒有走正規渠道向學校檢舉,而是以出鏡「自曝」的決絕,在網上進行公開舉報。
為何延遲舉報?為何不走「正途」?這恐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在一些直指「導師侵犯學生利益」的事件中,後者還無法擁有真正的「舉報自由」和對正規渠道的「舉報信任」。
拖延兩年的舉報中,能看到一個學生對導師的懼怕。在當下中國高校實性的「導師制」下,導師對門下研究生、博士生擁有「絕對的權力」——這不僅包括開題、畢業的「決定權」,還包括像老板一樣對科研經費甚至生活費的「分配權」。除此之外,學生的論文發表、畢業去向、推薦信等學術前途利益,也跟導師密切相關。在這種「支配性」權力下,一些學生常常被指使提供各種額外甚至免費的勞動,甚至私人服務。近年來,疑似因不堪導師「奴役」的學生自殺就發生過多起,「性騷擾」事件也屢見不鮮。在不平等的權力關系中,上位者更容易肆無忌憚,而受害者也不得不畏縮退讓。
除此之外,高校的「投訴渠道」也仍未給予學生足夠的「安全感」。一個客觀現實是,不少高校的利益常與「學術帶頭人」們密切相關,一個教授的倒下,可能意味著學術水平的下滑、國家課題基金、重點研究專案的失去及學校生育的損害。因而,某些情況下和在學生認知中,學校會對老師更多一些維護。
22日晚,人民大學對該事件釋出情況通報,給予導師王某某開除黨籍處分,取消研究生導師資格,撤銷其教授職稱和教師崗位任職資格,解除聘用關系。處理之速度、態度,可以成為一種樣板。
但在拍手稱快的同時,我們必須對「導師制」中師生權力失衡問題加以重視,一定程度上限制導師過於膨脹的權力,建立更嚴格的督查機制,將師德師風納入關系利益的考評;高等教育體系中,也應考慮建立真正獨立的第三方投訴渠道,讓受害學生除卻網絡也能走投有路、舉報有門。
唯有盡力消除不平等、不平衡的關系,打破威壓、騷擾的溫床,才能讓類似的事不再有更多「下一次」。
(齊魯壹點評論員 孔雨童 繪畫 徐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