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別再用這種「專業」的方法毀掉孩子的情緒了!

2024-03-28教育

很無奈,在網上一搜,各種育兒理論鋪天蓋地,有時候真是讓人眼花繚亂。

有人說,孩子一哭就抱,那可不就是寵壞他們了嗎?小孩子很狡猾,他們知道哭鬧發脾氣就是為了威脅家長,控制家長滿足他們的小情緒。

千萬不能讓他們得逞。

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孩子哭鬧的時候,我們冷漠以對,試圖讓他們因為害怕被拋棄而停止哭泣。短期來看,這種方法似乎很有效,孩子很快就安靜了下來。但是,長期來看,這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1. 首先,孩子們可能會變得焦慮和沖動。因為他們習慣了用哭泣來表達自己的情緒,而我們的冷漠讓他們感到被忽視和拋棄。這種情緒的壓抑,可能會導致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焦慮和沖動的行為。

  2. 其次,孩子們可能會不會正確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情緒。當他們遇到挫折或者不開心的時候,他們可能會選擇沈默或者逃避,而不是積極地面對和解決問題。這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社交能力和人際關系。

所以,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冷漠以對,而是要耐心地傾聽他們的需求,給予他們關愛和理解。這樣,孩子們才能學會正確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情緒,成為一個健康、快樂的人。

當我們談論孩子的教育和成長時,不可避免地會提到「華生」這個名字。作為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華生曾自信地宣稱:「給我一打嬰兒,我可以把他們變成社會任何角色。」這種觀點曾一度在美國乃至全球範圍內流行了幾十年,吸引了無數的追隨者。

然而,事實證明,這種理論是站不住腳的。華生的實驗雖然取得了一些表面的成功,但他的孩子們卻為此付出了沈重的代價。華生的一個兒子甚至公開指責他的教育方法,稱其為「殘酷無情」。這無疑是對華生理論的最有力反駁。

要知道,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行為訓練過程,更是一個復雜的精神和情感發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關愛、理解和尊重比單純的行為訓練更為重要。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關註孩子的內心世界,尊重他們的個性和需求,給予他們足夠的愛和安全感。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茁壯成長,成為一個有自信、有擔當的人。

我們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應該更多的關註孩子的內心世界,尊重他們的個性和需求,讓他們在充滿愛的環境中茁壯成長。這是我們對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我們作為家長的責任。

說起小時候,我們這些父母們可能都有過類似的經歷: 我們可能自己小時候也是在情緒被壓抑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的哭鬧,有時候會觸動我們內心深處的不安,讓我們急於想要制止。

但是,請保持清醒!

這些負面的帶有壓迫訊息的情緒記憶,是需要透過 覺察 練習 來改變的。作為父母的成年人,我們得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別讓過去的陰影影響到現在的育兒生活。

所以,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我們可以先深呼吸,穩住自己的情緒,可以試試用輕松幽默的方式來化解孩子的情緒,比如說:「哎呀,寶貝,你是不是覺得哭鬧就能得到全世界啊?來,給爸爸/媽媽笑一個,咱們一起解決問題吧!」先緩解住孩子的情緒,我們自己的情緒也會跟著好起來。

其次,不妨換個角度想想。他們可能只是需要一個擁抱,或者需要我們幫他們用語言表達出內心的感受。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情緒理解、表達和調節的能力是需要我們成人幫助培養的。

如果你還在猶豫怎麽做,那就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你是孩子,你希望得到怎樣的對待?相信自己的直覺,多關註孩子的情感需求。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特別是在6歲以前,他們主要是在情緒的理解、表達和調節能力方面進行發展。然而,這些方面的能力對於他們來說還不夠成熟。因此,我們會看到年齡較小的孩子可能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坐在地上大哭,而稍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表現出憤怒或者哭鬧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成人的幫助來引導他們學會調節情緒。

最後,別忘了,無論科技如何進步,我們始終是情感的動物。情感和愛,是任何機械式方法無法替代的。這個簡單而深刻的道理,永遠都不會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