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大學轉專業,更容易了

2024-07-04教育
記者丨李宇欣

在高考錄取中,部份考生為了保證能被心儀院校錄取,會選擇服從專業誌願調配。但這也就帶來一個變數——最終調劑的專業,可能是考生不太滿意的。

因此,在每年的大學招生錄取咨詢中, 「進入大學後,能不能轉專業,分別有什麽樣的限制和要求」 ,一直是一個高頻問題。

目前,結合四川省的高考招錄進度來看,部份考生即將收到自己的錄取通知書,如果選擇了服從誌願調配,不排除考生們可能會遭遇一個自己不太滿意的專業。

不過,我們在梳理多所高校今年官宣的招錄簡章後發現:如果今年遭遇自己不那麽滿意的專業,部份學校進校後的轉專業政策,較之以前更加寬松了。

比如,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多所高校均放寬了本科階段「轉專業」政策, 考生不僅可選擇的轉專業次數變多了,而且各學院轉出名額不設限制。

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可能會遇到的情況。比如,當轉專業的門檻變得更低,那想要轉專業的人太多了該咋辦?考核方式是否會發生變化呢?

「XX分能沖進XX大學嗎?可不可以進校後再轉到XX王牌專業?」在前段時間的誌願填報階段,紅星教育聯合多所高校舉辦了線上線下的誌願填報咨詢會,記者就註意到,進校後怎麽轉專業,是很多家長和考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之一。

值得註意的是,從今年的政策來看,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多所高校均放寬了本科階段「轉專業」的政策。

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學校在4月釋出的【關於做好2024年本科生轉專業工作的通知】中明確,開放靈活的轉專業政策,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及專業特長調整修讀的專業。

上海交通大學【關於做好2024年本科生轉專業工作的通知】

更具體來說,從今年開始,上海交通大學全面放開轉專業政策,學生在大一、大二、大三學年均可申請轉專業,各學院轉出名額不設限制,學院不得因為成績、已成功轉過專業等原因拒絕學生的轉出申請,甚至校本部和醫學院也可以互轉。

對此,上海交通大學招生辦主任武超介紹,不論學生原來的專業學習成績如何,不限制學分排名,不限制掛科門數,如果學生希望換個專業就讀,就可以提出申請, 與相關院系、專業進行雙向選擇、相互適配

實際上,從公開資料來看,大約早在11年前,就有高校在嘗試實行「轉專業自由」。2013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啟動全校專業選擇及中期分流工作,規定本科生在校期間有三次自主選擇專業的機會,即進校一年後可在全校範圍內重新選擇專業,二年級可以參加學校統一組織的中期分流,三年級可在學院內調整專業,四年級可以調整專業方向,且沒有專業大類的限制。

到2018年,政策層面也在鼓勵這種「轉專業自由」——教育部出台的【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指出,擴大學生學習自主權、選擇權,鼓勵學生跨學科、跨專業學習,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專業和課程。

教育部官網截圖

對準大學生和家長來說,高校放開「轉專業限制」,讓孩子進校後有二次選擇的機會,無疑是好事,但這不代表就絕對暢通自由。至少有兩個問題需要註意:

一方面,學生是可以「隨便選」了,但並不意味著專業和學院「隨便收」。

以往,包括目前在大部份高校,學生想轉專業都有一定「門檻」,如設定轉專業筆試與面試考核,要求學生「排名優先」、限制轉入轉出人數等,這在某種程度上控制了轉專業的人數。

隨著部份高校放寬了轉專業條件,學生都可以轉專業了(部份特殊要求的專業除外),但隨之也帶來一個問題:轉入學院接受轉專業的學生數量必然是有限的,尤其是部份熱門專業,總不能全校都來擠這個學院吧。所以,想要轉入的專業,肯定不能「隨便收」。

對此,高校們是如何應對的呢?

還是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學校醫學院2024年本科生轉專業實施細則提及,按照各專業最終轉入人數不超過該專業總人數的15%的要求,2024年醫學院約9個專業招收計劃不超過100人。

圖源新華社,圖文無關

並且,學生「隨便選」也不完全等於所有專業都能選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要求八年一貫制專業僅接受原本就是八年一貫制專業學生的轉入申請(「5+3」學制視同五年制),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兒科學專業僅接受第一誌願。

另一方面,大一至大三都能轉專業,但頻繁轉專業,到底對學生好不好?

武漢大學也是今年放寬轉專業條件的高校之一,該校本科生院副院長、招生工作處處長吳奕就談到了這個問題,並給了學生們自己的看法。

「理論上學生從大一到大三每個學期都可以轉一次專業,但我們不希望學生這樣做,站在學生角度來講,這(反復轉專業)其實並不好」。

都說「隔行如隔山」,轉專業也一樣,尤其是如果所轉專業跨度大,一定要提前算一筆「時間賬」。

比如有學生想從非醫學專業轉到醫學相關專業。我們就以某中醫藥大學為例。該校2023年年底釋出的本科學生轉專業管理辦法提到,如果是從非醫學專業轉到醫學專業,且原專業的主幹課程和轉入專業的主幹課程不一致,就需要從一年級開始修讀,也就是說會多讀一年。

某中醫藥大學轉專業要求

為什麽會有這個要求?相關負責人表示,畢竟有些專業是有基礎前置課程的,如果新轉入的學生沒有學到前面的基礎前置課程,後面是跟不上的。

這就意味著,如果學生頻繁地轉專業或者甚至到了大三還在轉專業,那這名同學的本科生涯或多花數年的時間。

如果遇到類似情況,吳奕談到,學校和學院一般會采取保護性限制,「這個限制不是說卡著不讓轉專業,而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保護學生,因為有些學生轉專業是相對比較盲目的,並不十分清楚轉入專業是需要一些基礎條件的。」

無論是政策調整還是高校的實際推進,自由轉專業是大勢所趨,但也有人擔心「公平」二字。

一個月前,在中國新聞周刊建立的「如何看待高校放寬轉專業限制」的一項投票中,「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優勢潛能」「要資訊公開,保證轉專業的公平糊公正」成為最高的兩項關註內容。

而這個公平,還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解讀。

一個層面,是高考分數層面的公平。

這其實是很多家長和考生打的「小算盤」——先不看專業,沖進心儀院校,進校後再透過轉專業,轉入學校的王牌專業或熱門專業。

具體到分數上更直觀。比如,武漢大學法學專業2023年在四川的最低分是625分,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的最低分是614分,自由轉專業就會出現,高考錄取分偏低的同學轉到錄取分相對更高的專業。

更重要的是,部份重點高校由於師資水平普遍較強、學校專業都不差,分數差距一般不會太大。但若在一些普通本科放開轉專業限制,學校的王牌專業和冷門專業,就可能出現數十分的差距。

另一個層面,還涉及考核方式的公平。

比如,某校在2022年就官宣全面放開本科生專業轉出限制,不限制轉出比例,大一、大二均可報名參加轉專業。一同調整的還有考核規則——學校不再組織統一的筆試考試,報名的學生只需參加所報名專業組織的考核即可。

部份學校老師還提及,除了筆試考核,學生對專業的熱愛程度、學術研究專案等因素,也是很多評委老師眼中的加分項。而要保證這些加分專案公平公正,資訊公開是前提。

除了公平,教育專業人士還提醒,家長和考生得對大學學習有清晰的認識——本科教育是打基礎的,在打基礎的情況下,過於隨性地轉來轉去,其實對於專業基礎、專業能力,或者說是對大學期間的發展都可能會有一些不利的影響,包括投入的精力成本和時間成本等等。

因此,對於家長和考生而言,高校招生負責人們都有一個相同的提醒: 對大學專業的認識,一定要提前,一定要及早開展好生涯規劃 。以四川為例,2025年,四川就將全面實行新高考模式。相比老高考等到高考完才思考選專業,新高考要求學生在高一高二選科時,就要提前規劃高考後的專業方向, 這也就要求家長和考生要盡早思考清楚一個問題:我到底想學什麽,未來我又到底想要做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