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這個「校長信箱」,既不希望它靜悄悄,又不想它太熱鬧

2024-07-05教育

「暑假要到了,希望同學們假期安全第一,快樂第一,尤其要和家人、身邊的朋友和睦友好相處,不吵嘴、不打鬧,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在開學後透過‘校長信箱’告訴老師。」

在本學期最後一期「晨間播報」廣播裏,江山市城南小學副校長馮沁照例「叮囑」學生們有關假期安全的方方面面,還特地「強調」了一旦「心裏」不舒服了,仍然可以找「校長信箱」幫忙。

「校長信箱」校校都有,城南小學的是有什麽特別之處嗎?帶著好奇,之之和阿江前往學校一探究竟。

剛進校門,往右看一眼,就能發現一個鐵皮制成的箱子靜靜地掛在墻上。箱身上是「校長信箱」四個紅字,信箱上方則貼著一行醒目的提示——「遇到校園霸淩,請你告訴我」。

該校校長姜雄偉告訴我們,這行提示語是今年3月22日加上去的。那段時間,老師們普遍發現孩子們常把「校園欺淩」幾個字掛在嘴邊,還有一部份家長在和班主任進行溝通時,也總喜歡用「我孩子被欺淩了」作為開場白。

「那段時間,全國各地陸續發生了幾起校園欺淩事件,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註,在學生和家長間談論較多。」在每周例行的教師學習會上,學校領導班子和全體老師談起這一現象,大家認為,對於「校園欺淩」概念,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都存在「資訊不對稱」問題,混淆了同伴間的小打小鬧和欺淩。

「防治校園欺淩,著重在於預防,首要的就是讓學生和家長正確認識和了解‘校園欺淩’。」該校黨支部副書記姜金海說。

就這樣,城南小學的「校長信箱」多了一項新使命。

為了讓每名學生了解校長信箱的新功能,學校德育處拍攝了校長信箱的圖片,並透過班主任在班裏展示,明確告知學生信箱新增了反饋校園欺淩的功能及投遞方法。

學校校長、副校長每天都會輪流去開信箱。「說實話,剛開始我們也有點忐忑,看著這個信箱,既不希望它靜悄悄,也不想它太熱鬧。」姜金海說。

那,有學生來信箱前「投遞」嗎?

有,還不少。

信箱裏的紙條大多都是殘缺、皺巴巴的,多是從草稿紙上撕下來,看得出大多數都是孩子們即興寫的。幾位校長認真讀了每一張紙條,都有點啼笑皆非,「同學們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類,一類是取綽號,認為不被尊重,自己被欺淩了;另一類是課間的肢體碰撞,認為對方是故意的,是想要欺淩自己。」

怎麽處理?又是在例行的教師學習會上,校長帶著全體教師一起學習有關防欺淩的概念、涉及的法律法規、最高人民法院釋出的防欺淩案例等常識,然後針對學生們的「紙條問題」,設計了一堂大德育課,主題就是關於「取綽號」。

執教老師姜小敏,有著多年班主任工作經驗。她選擇了五年級作為這堂德育課的主角,切入的角度則借助了五年級語文課外讀物【水滸傳】。

「【水滸傳】裏的人物都有一個外號,但有的外號好聽,有的卻聽著好似在貶低人。同學們,如果讓你排個序,你最喜歡哪一個外號,又最不喜歡哪一個外號呢?」一開課,同學們就被姜小敏的話吸引,課堂氛圍一下子被點燃了。

「我最喜歡智多星!」

「行者、大刀、玉麒麟,聽起來都特別酷!」

「母夜叉、母大蟲、矮腳虎,我最不喜歡。」

……

同學們議論紛紛,姜小敏耐心地聽著,等議論聲漸低,她說:「看來外號也分雅號和綽號,雅號好聽,能讓人開心愉悅,而綽號就不受歡迎了。那麽請大家互相來‘誇誇’身邊的同學,你們會用什麽雅號來稱呼你的好朋友呢?」

「行走的百科全書!」「小旋風!」……這堂課後,上課的同學幾乎人手一個雅號,每個人臉上都綻放著開心的笑容。而經過這堂課,他們也明白了取綽號原來並不是同學對自己的輕視,更不是校園欺淩,「換一種方式處理問題,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了。」班長祝晨愷總結。

「學校一直很重視禮儀教育、習慣養成教育,對於校園欺淩大多從新聞報道中得知,因此一直覺得離我們很遠,甚至不會在身邊發生。」幾位班主任說,這堂德育課也讓他們明白,無論發生與否,都應該讓學生真正去了解校園欺淩,「防患於未然,才是杜絕校園欺淩最有效的做法。」

之後,學校又相繼組織了「防欺淩畫報,我們一起畫」等活動,讓同學們回家和家長一起搜集關於校園欺淩的資訊;也在晨間播報中增加了關於防治校園欺淩、同伴之間如何友好相處等內容;還請來當地檢察院的檢察官進校開設專題講座,從欺淩者、被欺淩者和旁觀者的不同角度,告訴學生們什麽樣的事件是校園欺淩,一旦遇到這樣的事件應該怎樣處理。

「防治校園欺淩,預防為先」成了學校每位教師的共識。在六年級的一堂科學課上,科學老師給學生們做實驗時也不忘加上一句提醒:「大家看,用橘子撞軟豆腐,豆腐碎了;用橘子撞凍豆腐,橘子碎了,橘子尚且‘欺軟怕硬’,那麽當我們一旦遇上校園欺淩,也不該軟弱,要及時告訴老師和家長,將來離開校園、走進社會,則要及時尋求警察或者其他專業人士的幫助。」

「小打小鬧只是同伴之間相處不好,如果高年級或同年級的同學多次連續地欺壓、毆打一個人,或用言語辱罵,那麽這種行為就構成了校園欺淩。」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和引導,當問及什麽是校園欺淩時,三(2)班學生柴銳已能迅速給出相對清晰的解答。他說,自己回家也常把學校發生的事告訴爸爸媽媽,也會和他們探討關於校園欺淩的話題,並把在學校學到的常識講給他們聽。

而這學期的家長會前,學校也請來專家先給家長們普及校園欺淩相關知識,告訴家長如何幫助孩子處理好和同伴之間的關系。一些家長表示,之前確實擔心自家孩子遇到爭吵等問題不敢告訴老師,「自從校長信箱‘接納’孩子們的心事,我們也會告訴孩子,有問題就寫下來大膽投進去。」

這也是學校的「小心思」。「我們把校長信箱設定在學校門口的等候區,學生進出校門就能看到信箱,方便他們投遞。同時,在教學時間內,老師們也不會特意前往該區域,這樣最大程度地保護了孩子們的私密。」

而經過一學期的「實驗」,學校也摸索出了一套處理心得。馮沁說:「每天負責開信箱的老師會把紙條按內容分門別類,對於預估班主任能夠處理的輕微問題,如同學間正常的人際交往沖突等,會轉交給班主任核實後進行再教育;對於普遍的共性問題,則會召集相關部門共同研究處理方案,透過大德育課等方式來教育引導學生。」

「有時候我也會寫點心事投遞到校長信箱,有個能讓自己說心裏話的方式挺好的。」在校門口,記者碰到了幾名來投紙條的學生,只見他們大大方方地把紙條塞進去,還說很期待收到老師給自己的回信。

「只要學生喜歡,我們的校長信箱會一直保持這項功能。」姜雄偉說,一學期下來,看到學生們對校園欺淩的認識越來越清晰,懂得了越來越多保護自己的方法,這令全體老師都覺得很欣慰。「接下來,我們會繼續加強宣傳教育、完善處理機制、加強家校協作,持續組織教師不斷學習相關知識,並對潛在問題保持警覺,定期借助晨會、班隊課教育和引導學生,讓我們的學生更陽光、更聰慧、更明禮,讓我們的學生都能在安全、和諧的校園環境中健康成長。」

浙江教育報刊總社數媒中心記者 吳錦瓏

責任編輯 | 方柔嘉

轉載請註明來源:浙江省教育廳官微「教育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