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為什麽現在的老人,對兒媳婦生二胎沒興趣,也不盼望抱孫子了?

2024-07-23教育

想當年,對獨生子女政策的討伐之聲,生育率逐年下降時急需開放生育的急切呼聲,言猶在耳。

2016 年 1 月 1 日,全面開放二胎政策透過;

2021 年 5 月 31 日,全面開放三胎政策透過。

依照絕大多數國人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既然政策允許生二胎三胎了,那還不趕緊跟上步伐?生兩到三個孩子,老人也能開心地含飴弄孫,享受天倫之樂,豈不美哉?

但是!現實卻並非如此。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二胎生育率在 2017 年回升至近二十年的峰值。從年齡層分布來看,25 - 29 歲人群二胎意願最高,然而這並沒有改變生育率持續下滑的頹勢。

那開放三胎呢?不好意思,生育率像A股曲線跌跌不休。

想要孫輩的老人們難道不著急嗎?不催生嗎?

別說,您仔細回憶一下,那些「早生貴子」「湊個好字」「多子多福」之類的詞,老人們是不是都不怎麽提了?

如今不少老人對未婚的孩子,不催婚;對已婚的孩子,不催二胎不說,也沒什麽抱孫子的強烈想法。

「孩子啊,你們做決定,爸爸媽媽不幹涉你們的生活。」

曾經為了催生,把子女逼得遠走他鄉的父母,現如今竟然說出這樣截然相反的話。

年輕人不禁疑問,上一輩人,竟然不執著於生育了?

其實個中理由也不復雜,老人也是人,只是年紀大了又不是傻了。

如今的育兒環境和幾十年前已經是天差地別,現實的多重壓力也毫不留情 地打破了他們曾經的夢想——子孫繞膝,安享天倫。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六個錢包雞不起一個娃

曾經上一代人最常抱怨的一句話:養娃能有多難,不過是多雙筷子的事,怎麽年輕人就那麽抗拒?

當孩子真正降臨小家庭的那一刻開始,老一輩就會發現,是真的六個荷包供不起一個娃。

僅僅指望普通上班族夫妻那點收入來養娃真的不太現實,特別是產婦,在脫產生娃的這段時間歷奇本沒錢進賬,還會因為懷孕生娃期間產生一大筆花銷。

此時老人的支持就格外重要了,有錢出錢,沒錢出力,伺候月子,幫著帶娃。

然而, 嬰幼兒時期最多只能叫熱身運動。等到孩子大一點,全家人都得跟著孩子的節奏一起繃著神經!此時的老人根本做不了場邊啦啦隊光喊喊加油就行,只能深入參與到育兒過程當中。

早教班、興趣班,再到上學後的學費、書本費、補習費等等,每一項開支都不是小數目,年輕的父母錢不夠怎麽辦?爺奶一咬牙,從養老金裏摳!

這些只是有一個孩子的前提,就足夠讓老人們從心理到生理上都累到眼前一黑。

俗話說,一碗水得端平,家裏要是有兩個孩子,都得照顧到位,哪個都不能少,哪個都不能掉隊。

普通老人在有限的精力和資源的情況下,就算想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支持和幫助也會力不從心。

經濟基礎決定了生活的質素,若因二胎而讓整個家庭捉襟見肘,生活變得緊張壓抑,還不如不要。

老人們更希望子女能夠過上安穩、舒適的生活,也希望自己的夕陽時光能溫馨而從容,而不是被經濟和照顧孫輩的責任壓得喘不過氣來。

婆媳戰爭:怎麽管都是錯

除開以上問題,婆媳關系的復雜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老人對二胎的態度。

生二胎可能會引發家庭成員在育兒觀念、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分歧。如果處理不當,婆媳之間的矛盾可能會激化,進而影響整個家庭的和諧氛圍。

要命的是,婆媳問題是亙古以來的人類難題,如果婆媳關系本就不好,當中再疊加兩個孩子問題……這不單單是家裏的氣氛不太好的事兒了,怕不是進門就得蹚地雷陣吧!

筆者一個遠房表姐身上,就發生過這樣典中典的二胎故事。

頭胎的時候,家裏因為育兒觀念的差異,表姐和她婆婆倆之間沒少鬧別扭,家中氣氛常常劍拔弩張,經常把家裏的男人嚇出去避難,沒少被樓上樓下的鄰居笑話。

表姐作為新時代的媽媽,一心想要科學育兒。她會按照科學的時間安排孩子的飲食和睡眠,給孩子讀繪本、聽音樂,進行早期的智力開發。

而婆婆呢,憑借著自己多年的經驗,堅信那些傳統的老法子才是最管用的。婆婆覺得孩子不需要那麽多講究,自己兒子就那麽被養大的,用得著那麽多講究嗎?

於是,在孩子的諸多問題上,婆媳倆的分歧越來越大,夾在中間的公公和老公,簡直就像兩塊夾心曲奇,左右為難。

表姐夫勸表姐多聽聽婆婆的經驗,又勸婆婆尊重表姐的想法,結果兩邊都不領情,反而被埋怨。公公也試圖從中調解,可往往是越幫越忙,讓婆媳之間的矛盾更加激化。

要是再生二胎,這矛盾說不定會愈發嚴重。原本就緊張的婆媳關系,可能會因為新生命的到來徹底崩潰。

二胎原本應該是為家庭增添幸福和歡樂的美好議題,可如果因為這些矛盾導致家庭關系緊張,那就違背了老人希望兒女繞膝,一家和美的初衷。

不是老人不明白,是這個世界變化快

曾幾何時,上一輩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地認為,只有家族人丁興旺才能保住家業,蔭庇子孫。家族裏的人越多,外人越不敢來犯,抱團生存也會更加容易。

現如今,隨著城市化行程的加快,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獨生子女政策以及個人主義思潮的興起,「多子多福」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普遍認知,連老人們的思想也在潛移默化中發生了變化。

長輩們不再像過去那樣依賴子女養老,生活裏也不再只盯著兒女不放,而是開始註重生活的品質和個人的自由空間。

辛苦了大半輩子,退休後的他們渴望能夠盡情享受悠閑的時光,去旅遊、參加各種興趣活動,或是與老友相聚,聊聊家常。

筆者曾經做社工活動的時候認識一位精神頭很不錯的奶奶,她每個月有穩定的養老金,生病了也有醫保報銷,生活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

因此,對於抱孫子、延續家族香火的願望也就不再那麽強烈。她更願意把時間花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比如參加老年舞蹈隊、學習書法等等。

總之,把自己的退休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堅決不給兒女,更不給自己添堵。

擁抱自我,擁有幸福,選擇老年人的躺平

如今很多老人們慢慢地都想開了,選擇了屬於他們這個歲數的「躺平」。

啥意思呢?就是不再像過去那樣死揪著子女的事兒不放,尤其是生孩子這方面,能放手就讓放手了。

他們心裏清楚,得讓子女按照自個兒的想法和能力去決定生不生、啥時候生、生幾個。在這事兒上,老人們不打算多插手,讓子女自己拿主意。

現在這世道變得太快,跟老人們年輕那會兒完全不一樣。以前那些老經驗、老想法,放到現在根本不好使。

比如說生孩子,過去覺著多生幾個家裏熱鬧,養兒能防老。可現在呢,年輕人得忙工作,賺錢不容易,養孩子成本又高,還把自己老胳膊腿折騰得夠嗆,簡直身心俱疲。

老一輩心裏頭很懂,這一代年輕人即不喜歡也沒時間聽那些陳舊的經驗,自己就別亂指揮了。

要是管得太多,一不小心就可能把關系弄僵了,鬧得一家人都不痛快,反倒得不償失。

就像有的老人,一個勁兒催著子女趕緊生,還得多生幾個,可他們只想著抱孫,卻沒想過子女工作累得要死,薪金又不高,還得還房貸車貸,哪有那麽多精力和錢養孩子呢。

所以說,老人們決定還是別管太多,讓子女自己琢磨去,這樣子女能覺著被尊重了,做決定的時候也能更理智。

一家人和和氣氣的,多好。不然因為生孩子的事兒天天吵,家都不像個家了。

結語

總之,老人從百般催生,到不再催生,對抱孫子也沒什麽興趣的轉變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

這一變化既反映了時代的變遷,也為老人和子女在思考家庭關系和生育問題提供了新的視角。

相信老人們在和兒女們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家庭關系會更加融洽,社會也會更加和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