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南越王把「龍」藏在哪裏了? 大家一起找出來

2024-02-04收藏

角形玉杯上,有個龍頭,看見了嗎?

■八節鐵芯龍虎玉帶鉤,整件是由一根鐵芯連通8節造型不一的玉飾件組成。

圓弧形龍形玉觽

半圓形龍形玉觽

■絲縷玉衣,兩手的位置各放有一件龍形玉觽。

角形玉杯線圖,龍頭清晰可見。

■蟠龍鎏金銅托座

眾所周知,南越王博物院,有南越文王趙眜的大量「私人珍藏」。作為王的用品,「龍」的形象自然是常見的。透雕龍鳳紋重環玉佩(也是該院院徽原型),就曾在去年上過央視的春節舞台。今年,我們要帶大家看的,是那些很少被察覺到的龍,「藏龍」——

■收藏周刊記者 潘瑋倩/文 畢誌毅/攝

1

角形玉杯上,有個龍頭!

角形玉杯,展廳最矚目的寶貝之一。漢代認為,用犀牛角做杯子可以溶解毒物。也許你已經見過它好幾次了,但你可能從未發現,它身上有條龍,對嗎?

現在,讓我們走到角形玉杯的後面,蹲下身子,往右上方看——

一條尖嘴夔龍,其實是盤旋著整個杯子的,它的龍頭,只有拇指甲大小,位置就在杯子的口沿位置。我們還配了一張線圖,留心看手指的方向,看到它的尖嘴和兩個眼睛沒有?

「很多人都沒有留意到這個細節,而其實,這條龍,帶出了整個杯子的卓絕工藝。龍頭使用線雕手法,龍身逐漸突起,由淺浮雕過渡到高浮雕,杯底、也就是龍尾的部份是圓雕——多種雕刻技法集於一身,堪稱漢玉之絕品。」南越王博物院宣教文創部楊天麗,在現場向記者介紹。

2

這條很像「皮皮蝦」的龍

中間藏著一根鐵芯

八節鐵芯龍虎玉帶鉤,名字一看就很威武霸氣。帶鉤,古代貴族系腰帶的掛鉤,在當時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就像我們今天的「腰帶扣」。

這件帶鉤,整件是由一根鐵芯連通8節造型不一的玉飾件組成,兩端分別為虎頭和龍頭。因為節節分別,在某些吃貨眼中,簡直很像廣東人喜歡的「瀨尿蝦」,又叫皮皮蝦。

當然了,人家是很高端的,現在重點要說的是它的沁色。楊天麗介紹,帶鉤在當年,色澤應該更加均勻,而不是現在見到的部份已呈現深褐色。沁色,正因為它裏面那條看不見的鐵芯,一直在進行化學作用。

兩千年時間的流逝,今人無法想象;而這根鐵芯,卻用它獨特的方式,表達出了這樣的行程。

3

南越王手裏

為什麽握著兩條龍?

「他」,穿著絲縷玉衣,靜靜躺在展櫃之中。遊客常為玉衣那恢弘而細致的工藝所贊嘆,然後,您看見「他」手邊上放著的兩個C形小物了嗎?

兩件龍形玉觽(xī),與C同音,出土於南越文王墓墓主趙眜的右手位置,一件作圓弧形,長9.5厘米;一件呈半圓形,直徑7.2厘米,造型優美,雕琢精細。它們原為佩飾,後來作為隨葬品,握在墓主手中,以充當「玉握」,楊天麗介紹。

南越王當時為什麽要在手裏握著這觽(xī)?

楊天麗說,觽,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出現,是一頭尖細的椎狀物,有個成語叫「結繩記事」,觽就是用來解開這個結的。

「觹是用來解繩結的器具。隨著時代的發展,結繩記事逐漸消失,觹也從解繩結的實用物,演變成佩飾,多掛於身側。又因為觹有‘解’之意,寓意疑難困結迎刃而解,又引申為智慧的象征。所以古時有童子成年後佩觹的習俗,寓意獲得智慧。」

王的手裏,緊握龍形玉觽,是否表明,過去未來一切問題他都能解決?

4

這青蛙

坐在龍的嘴巴瑞

看起來還挺淡定的

南越王墓隨葬有大量漆木器,漆木屏風是其中規模最大,結構十分奇巧的一件,是漢代考古中首次發現的大型實用雙面屏風。

屏風有三種托座,一個是經常被用作封面主圖的「人操蛇托座」,一男子跪坐,短衣打扮,口銜一條雙頭蛇,雙手雙腳又各夾一蛇;一個是蛇紋托座,呈三蛇互相纏繞之態;第三種就是今天要重點說的「蟠龍托座」。

您在展廳看到了體量不小的它,可別匆匆拍照就走過了,定睛看,這裏有三種動物:

一龍昂首擺尾,頭頂有管,足踩雙蛇,雙蛇身體各卷纏一青蛙,還有一只青蛙,是在龍的嘴巴瑞,在龍的嘴巴瑞!

人家可淡定了——「龍口有一青蛙蹲伏,神態安穩」。

「一龍二蛇三青蛙」是什麽寓意?楊天麗介紹,托座中這三種動物均為圖騰象征。龍是華夏族所崇拜的圖騰,象征著至高無上的威力,不容置疑的統治力。

青蛙和蛇均為神化自然物,同時也是越人的圖騰。青蛙被認為是一種能呼風喚雨的神靈物,今天的廣西等地仍存在青蛙崇拜。蛇作為龍的原生形象,也是古代先民崇拜的物件,蛇圖騰信仰應早於龍圖騰。而越人對蛇圖騰的崇拜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十分清晰明確。

「各地的圖騰融於一體,展現了當時的文化融合,也是嶺南地區手工制造業發展水平的見證」,楊天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