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黑色星期一」席卷全球,美股七雄一夜蒸發五萬億

2024-08-07股票

文|字母榜

「黑色星期一」席卷全球股市,幾乎是哪裏星期一開盤,哪裏就跌跌不休。

日本「領跌」亞洲,日經225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下跌振幅12.4%,下跌點數創歷史紀錄,比1987年美國華爾街「黑色星期一」之後的情況還慘幾分。東京的證券公司裏,投資者打來的電話鈴聲不斷響起,敲擊交易員的腦殼。

在日本之後,南韓的Kospi指數下跌8.77%,中國香港的恒生指數下跌1.46%……整個亞洲地區哀聲一片。歐洲市場也狀況不佳,倫敦的富時100指數跌至三個多月以來的最低點。

美國也難逃一劫,8月5日一開盤,美股「七巨頭」(包括蘋果、微軟、輝達、特斯拉、谷歌、亞馬遜、Meta)齊下跌,輝達的跌幅一度達到了14.3%。收盤時跌幅有所收窄,但仍不樂觀,輝達收跌6%。「七巨頭」市值一夜累計蒸發近6500億美元。

截至5日收盤,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3.43%;標普500指數跌3.00%;道瓊斯指數跌2.60%,後二者均錄得2022年9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更直觀的是,在「黑色星期一」來臨之時,面對跌跌不休的股市,一些散戶發現自己居然無法登入線上交易軟件——使用者爭相交易,線上平台崩潰了。

Reflection Asset Management總裁兼首席投資官傑森·布烈頓(Jason Britton)表示:「比市場正在拋售的事實更讓人害怕的是,富達(Fedility)和嘉信理財(Schwab)的交易平台今天崩潰了。」

「當人們看不到自己的投資組合在做什麽時,這些才是真正引起恐慌的事情。」

當日,富達和嘉信理財宣布已經解決了應用程式的技術問題。

另外,平時活躍在社交媒體的全球科技大佬,比如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馬克·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等人,在這次的股市大動蕩中,卻迄今為止保持沈默。這種反常的表現,也許正訴說著事態之嚴重。

好訊息是,8月6日早盤,美股三大股指期貨集體上揚,納斯達克100指數期貨漲幅擴大至2%。日經225指數期貨向上觸及熔斷。日股開盤後,日經225指數漲幅不斷擴大,截至台北時間上午11點漲超9%。南韓股市綜合股價指數開盤上漲3.76%,南韓創業板指(KOSDAQ)期貨飆升,觸發「SIDECAR」停牌機制,程式化交易買單暫停5分鐘。

這場「黑色星期一」已經過去,或只是個開始,還是一個未知數。

01

「黑色星期一」從上周便開始醞釀。

換句話說,要理解這次「黑色星期一」到底是怎麽回事,就不得不提到上周發生的幾個關鍵事件:美國令人失望的制造業數據和就業報告、科技巨頭跌跌不休、巴菲特減持蘋果公司股票。

先說美國的制造業數據和非農業就業報告。

當地時間8月1日周四,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7月ISM制造業指數46.8,低於了「榮枯分水嶺」。其中不管是新訂單指數、生產指數、就業指數均低於預期。整體萎縮振幅為八個月以來最大,新訂單和產出下滑。

緊接著,當地時間8月2日周五,美國7月非農業就業報告再次加劇失望情緒。其中最重要的數碼是,美國7月的失業率升至4.3%,是疫情後的高點。

4.3%的失業率其實不能算是歷史高位,美國的這一數碼曾在全球金融危機後達到10%。問題在於其觸發了「山姆規則」。

山姆規則衰退指標是美聯儲經濟學家克勞迪婭·山姆(Claudia Sahm)提出的,指的是:如果失業率(基於三個月的移動平均線)比去年的低點上升0.5個百分點,那麽經濟衰退已經開始。如果套用該指標,從1970年算起,對經濟衰退的預測從未失手,準確率高達100%。

就連山姆本人也在周一表示:「這次失業率的上升與過去‘衰退初期’一致。我們可能還沒到那個階段,但開始非常接近那種情況,這令人擔憂。」

還有其他令人擔憂的經濟跡象。據 MarketWatch 報道,兩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3.746%,幾乎接近十年期國債收益率3.678%。短期收益率高於長期收益率的「倒掛」收益率曲線是一個廣受關註的衰退指標。

宏觀數據放一邊,上周的另一個壞訊息是,一路乘著人工智能之風高歌猛進的科技巨頭們,在上周紮堆發財報,市場的反應卻不怎麽樣,巨頭遭到無情地拋售。微軟釋出財報後,三日股價累跌8.2%。亞馬遜公布財報後,當日收跌約8.8%。蘋果釋出財報後,盤後跌幅超1%。輝達本月晚些時候才會釋出新財報,然而其股價上周仍然在跌,從周一到周五下跌3.8%,相比於6月的高點則已經跌去20%。

在這種情況下,一則訊息傳來,「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的伯克希爾·哈薩維公司披露在第一季度減持13%的蘋果股份,第二季度末持股量更是從第一季度的7.89億股近乎腰斬,降至約4億股。

還不光是減持蘋果,伯克希爾已經連續七個季度股票賣出多於買入,現金儲備達到2769億美元,已經是其紀錄新高。彭博社評論專家約翰(John Authers)就透露,這個訊息一出,他收到的郵件裏有不少人對巴菲特「相當惱火」。

伯克希爾的售出本不該產生重大的連鎖反應,但這位最受尊敬的投資者離開「七巨頭」之一,寧願前所未有地持有2769億美元現金,這對大眾的恐慌情緒多少有火上澆油的作用。

02

在多重因素影響下,人們越來越擔憂美國陷入經濟衰退。

上周末,高盛的經濟學家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指出衰退風險增加,將未來12個月內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從15%提高到25%。分析師表示,令人擔憂的一點是行動遲緩的美聯儲。過去兩年,為控制通脹,美聯儲大幅提高利率,引發了人們對其可能阻礙經濟的擔憂。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上,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不過9月可能會降息。

華盛頓投資公司 Farr, Miller and Washington 的邁克爾·法爾(Michael Farr)表示:「恐懼來自於疲弱的就業數據,這表明經濟衰退,而且美聯儲在高位維持了太長時間。」

不斷被推高的恐慌情緒終於在周一噴薄而出。

由於全球各地的時差,「周一」的來臨也有先後,而周一降臨在哪裏,哪裏的股市就被恐懼「硬控」。

跌勢始於亞洲,而日本是「領跌者」。當地時間8月5日,日經225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收盤暴跌4451點,下跌振幅12.4%,下跌點數創下歷史紀錄,超過了1987年美國股市暴跌的「黑色星期一」次日的下跌點數。大阪交易所5日上午一度觸發了暫停東證指數期貨交易的熔斷機制,上一次出現這樣的情況還是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後。下午,日經股指期貨也觸發熔斷機制。

日本富士新聞網描述,在這一天,市場人士和投資者一片混亂、在東京的證券公司,投資者打來的電話鈴聲不斷響起,工作人員疲於應對。

SPI資產管理公司的史帝芬·英尼斯(Stephen Innes)在他的【繁榮的黑暗面】(Dark Side Of The Boom)時事通訊中表示,「亞洲的情緒已經惡化」,其中既有對經濟衰退的擔憂,也疊加了日本央行加息的因素,「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就成了市場崩潰的完美配方。」

【華爾街日報】指出,通常需要數月或數年的市場波動發生在幾天內,是因為投資者對美國和日本的事態發展做出了反應。多年來,由於日本的抄底利率,全球投資者搶購美國股票等資產,並用日元為這些交易提供資金,這種策略也被稱作套利交易。然而在上周,日本央行提高利率,導致日元相對美元在過去一周升值了約7.6%。隨著日元飆升,借入日元的投資者受到追加保證金通知的打擊。

歐洲資產管理公司Legal&General Investment Management亞洲投資策略主管賓·班尼特表示:「上周末,投資者開始平倉,但隨著日元走強和日經指數下跌,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被迫平倉,並在今天進入單向市場。」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全球市場策略師Marcela Chow表示,市場可能會關註美聯儲在美國的政策,這將影響美元兌日元匯率和股市。

【日本樂觀主義者】時事通訊的資深分析師傑斯珀·科爾(Jesper Koll)表示,日本在經濟和金融方面都依賴美國:「在全球金融市場,一切都始於美國:隨著美國衰退風險上升,美元的上行周期即將結束。不要反抗。沃倫·巴菲特剛剛將其現金持有量提高到歷史最高水平——他預計未來能夠以更低的價格買入。日本投資者將追隨他的腳步。」

在日本之後,整個亞洲地區都報告了嚴峻的數據:南韓的Kospi指數下跌8.77%;中國香港的恒生指數下跌1.46%。

歐洲市場也隨之「跟進」。倫敦的富時100指數下跌超過2%,跌至三個多月以來的最低點,歐洲科技和半導體股票的股價也在大幅下跌。

當美國也迎來周一之時,令人震驚的下跌開始了。

美股三大股指開盤便大幅下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開盤下跌2.7%,標準普爾500指數開盤下跌4.2%,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開盤下跌6.3%。

其中,科技股受到重創,美股「七巨頭」開盤大跌特跌,蘋果跌9.6%,輝達跌14.3%,微軟跌4.8%,谷歌跌6.5%,亞馬遜跌超過8%,特斯拉跌幅也超過了10%。

到了收盤,好訊息是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100指數下跌振幅有所收窄,壞訊息是情況依舊不夠樂觀。以標普500指數為例,收盤重挫3%,創下了2022年9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此外,美股波動率指標VIX指數飆升,一度觸及2020年初(疫情暴發)以來最高水平。

Nomura Capital Management交叉資產策略主管Matthew Rowe表示,未來在貨幣政策、地緣政治、大選結果等多個層面仍有很多不確定性。「由於夏季流動性低迷,仍有大量趨勢性交易需要平倉且VIX指數高企,這種拋售可能會持續幾天。」

03

本次的「黑色星期一」跌跌不休的還不只是股市,其陰霾蔓延到其他領域。

比特幣從周五的近62000美元跌至周一的52000美元左右。就連往往在動蕩時期提供安全保障的黃金,也下跌了1%。

面對如此大範圍的慘狀,有分析認為是恐懼情緒過了頭。

安永(EY)首席經濟學家格雷戈裏·達科(Gregory Daco)周一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市場恐慌似乎不成比例。在我們看來,核心問題在於美聯儲在行動和思想上落後於形勢,而不是經濟大幅下滑。」

RSM US首席經濟學家約瑟夫·布魯蘇埃拉斯表示,這是「典型的市場恐慌」。他補充說,重要的是要記住,市場不是經濟。

另外一些分析則認為,重點在於過去一段時間股價的過度上揚,尤其是科技企業。

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的高級投資策略師凱文·哥頓(Kevin Gordon)表示:「我並不完全相信市場在一夜之間對經濟徹底走弱投了票……我認為這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感覺出來。」他指出,自7月的市場最高點以來,像消費品和公共事業這樣的行業一直引領市場,最大的損失出現在科技行業。

花旗美國股票策略師德魯·柏堤(Drew Pettit)同意哥頓的說法,認為市場行動是最近趨勢的延續——投資者從2023年和2024年大部份時間「高飛」的科技股中獲利,並進入市場其他不太依賴增長的領域。

「這更多的是為了賣出高價股票並獲得一些利潤…這不是周期性交易的徹底崩潰。」

今年以來,股市飆升部份圍繞著人工智能。批評的聲音認為,股價的上漲已經快於企業利潤,股市「看起來很貴」。

而讓科技巨頭的股票看起來不那麽貴,只有兩條路,一條路是股價落下來,另一條路是企業利潤跟上來。但隨著科技巨頭們釋出新一季度的業績報告,企業關於人工智能帶來利潤的承諾似乎越來越不可信。

不管是谷歌、微軟還是亞馬遜,本次財報季在人工智能回報方面都乏善可陳。誠然,其雲業務部門呈現穩健的增長,但這並不足以安撫投資者。與此同時,Meta、微軟都明確表示預計將繼續增加資產支出,原因自然也是人工智能的研究與產品開發。

「黑色星期一」已經過去,還是剛剛入夜,尚不可知。

美國線上新聞網站「情報員(Intelligencer)」指出,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周一的拋售有些過頭,引發拋售的是恐懼,而不是認為經濟衰退會到來的理性觀點。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一種可能是,還有其他的問題尚未浮出水面。比如,一些對沖基金或銀行持有過於昂貴的日元,或現在已經大跌特跌的輝達股票,拋售為時已晚,如果一家大型基金破產,那麽將產生糟糕的連帶反應。

「這是一個誰在錯誤的時間大量購買科技股票的問題。現在是月初,所以可能需要幾周時間才能看到真正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