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這輪牛市中,如何看醫藥?

2024-10-11股票

文 | 醫曜

創業板一日跌幅近11%,超94%的個股下跌,投資者又嗅到了A股熟悉的味道。

牛市還沒參與就已經結束了?這是不少投資者發出的靈魂之問。混沌模型中,對於市場整體走勢,沒有誰擁有更多發言權,但對於長期低估的醫藥行業而言,我們深信底部反轉趨勢的確定性。

憶往昔,醫藥行業已經連跌三年。這三年間,投資情緒低迷,利空訊息頻發,很多個股受此影響股價暴跌,估值早已嚴重低估。此背景下,中國醫藥產業其實早已經具備了全面反轉的條件。

投資者情緒回暖,幾乎所有行業都會受益,而中國醫藥行業極有可能借助這次回暖全面反攻,一場醫藥牛市正在悄然啟航。

01 高樓建立在廢墟之上

股市的本質就是一場認知博弈。

大多數投資者信奉「市場有效論」,他們認為市場總是對的,股價走勢已經揭示了一切。但股價真的能代表一切嗎?過去三年中國醫藥公司的股價走勢就與基本面嚴重脫節,這足以表明股價並不一定時時反映公司的實際境遇。

巴菲特之師格雷厄姆曾對股市給出精準定義:市場就像一只鐘擺,永遠在短命的樂觀(使股票過於昂貴)和不合理的悲觀(使股票過於廉價)之間擺動。這句話通俗地理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牛短熊長」。

圖:鐘擺理論示意圖,來源:財信證券

在熊市之中,股價下跌使得投資者怨聲載道,尤其並非所有下跌都是基本面原因造成的。當公司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而股價卻出現下跌時,市場給予的預期與公司實際預期之間就發生了背離,這也就是所謂的「預期差」。

「預期差」雖然不會對公司經營產生任何影響,但悄然反映出公司的「爆發潛力」。「預期差」就好像是一個彈簧,壓力越大,「預期差」被壓縮得也就越緊,其所蘊含的彈力也就越強。

市場是存在周期的,沒有市場會一直釋放壓力,當情緒慢慢轉暖時,「預期差」就會成為股價反沖的最核心力量。

所以,牛市中那些爆發的股票,一定是在之前熊市中積攢了足夠「預期差」的公司。這就好像高樓建立之前,一定要先動遷將之前的房屋拆成廢墟,然後再打地基一樣,所有的高樓都是在廢墟上建立起來的。

既然如此,哪個行業「預期差」最大呢?醫藥行業一定是其中之一,這也是我們認為醫藥牛市極有可能形成的核心原因。

02 走勢分化是必然

牛市的形成,從來都不是一片坦途,而是在漲漲跌跌之間不斷向上突破。

當樂觀的投資者比悲觀投資者更多,那麽股市就會上漲一些;而當悲觀的投資者多於樂觀投資者,那麽股市又會開始下跌。所謂牛市,就是市場樂觀投資者人數長時間多於悲觀投資者的時間段,在樂觀情緒的加持下,公司預期差得以糾正,甚至開始出現預期溢價。

現階段,這種情緒轉變已經開始發生,並很有可能長期持續,醫藥行業前三年所累積的預期差將不斷得到糾正。

股市,從短期來看是一個投票器,但從長期看則是一台稱重機。

對於牛市的認知,絕大多數投資者是存在偏差的。牛市雖然是普漲行情,整體β系數(總體市場波動性‌)拉滿,但個股之間的α系數(個體市場波動性‌)差異極大,牛市之中股價走勢分化是必然的。什麽樣的公司能夠在牛市中大放異彩?唯有α系數與β系數同時釋放才能將上漲爆發力放大到最大化。

那麽這個α系數從何而來呢?其實就是公司基本面的改變。對於醫藥行業而言,這個α代表公司業績、管線進度、市場份額等指標。所以牛市中哪些公司漲得更快?那就是管線進度快、公司業績好,市場份額高的龍頭公司,這也是為何每次牛市都是由龍頭公司領漲的原因。

基於此,那些長期存在大幅預期差,或者公司基本面持續向好的公司,都是值得關註的。當分化趨勢確立後,這些公司的價值將會被顯著放大。

03 未來的方向

三年的醫藥寒冬,讓中國醫藥公司積累了極大的預期差,這無疑是醫藥牛市形成的核心動能。然而,只有市場層面因素是不夠的,牛市的形成同時也需要產業層面的共振。

回顧這三年中國醫藥行業的改變,核心訴求只有一個,那就是控費降本。無論是已經常態化的醫藥集采,大規模的醫院反腐,還是藥店監管,DRG模式的推行,實則都指向了一個結果,那就是減輕患者看病負擔。

圖:中國醫改趨勢,來源:中信證券

中國全面醫療體系高度依賴於醫保基金,在老齡化加劇的情況下,合理控費是必須做的事情。當然,控費降本必定會削弱企業端的利潤,這也是為何這三年醫藥公司股價低迷的核心原因。

但投資者應該知道,合理控費並非最終目的,倡導產業良性發展才是更重要的。雖然中國已經建立起成熟的生物制藥研發體系,部份領域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但整體的落後是顯而易見的。只有透過擠掉中間環節的水分,才能倒逼企業去做更多的創新,這實則才是中國醫療體系正確的發展方向。

因此,我們認為控費降本只是中國醫療體系改革的第一階段,隨著改革的深入,更多的替代與創新才是未來的核心關鍵。這也就形成了未來中國醫藥產業發展的兩大核心方向:國產替代與全球創新。

國產替代 ,主要發生在產業競爭力相對較弱的醫療器械與疫苗領域,在這兩個領域更強調行業的自主可控性。雖然我們做的是國產替代,但這些領域基本都是被歐美所壟斷的高精尖行業,因此實作國產替其實也就是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其背後還有出海競爭的更大邏輯。如聯影醫療、東軟醫療等中國醫療影像公司已經開始出海中東、非洲;沃森生物、康泰生物等疫苗公司也開始出海東南亞市場。

全球創新 ,主要發生在創新藥領域,在這個領域中我們已經能夠與世界一流水平比肩,甚至MNC也開始一擲千金地購買中國管線的海外權益。當然,中國創新藥領域的強大,離不開中國CXO公司的崛起,縱觀全球我們CXO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還是顯而易見的。百濟神州、康方生物、百利天恒等創新藥公司已經開始閃耀國際舞台,藥明康德、康龍化成、泰格醫藥為代表的CXO公司雖遭遇打壓,但業績也依然穩中向好。

從降本,到增效,這將是中國醫藥產業未來發展核心邏輯的變化軌跡。具備核心創新競爭力的醫療器械、疫苗、創新藥、CXO有望成為新一波醫藥牛市中的領漲標的,預期差與α系數則是決定企業股價能到多高的核心因素。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中國醫藥牛市形成的前置因素都已具備,一切只待整體投資情緒的持續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