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光大銀行釋出財報股價險跌停,暴露內憂外患

2024-04-03股票

編輯 | 虞爾湖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3月底的A股震蕩,讓人記憶猶新。以3月28日為例,該交易日上證指數收復3000點,兩市成交小幅增加。與此同時,個股掀起漲停潮,甚至出現逾30只個股漲停或漲幅超過10%的罕見現象。

而在本輪漲跌潮中,光大銀行卻因為逼近「跌停」,更像是一個「異類」。當日,光大銀行盤中一度大跌逾9%,僅差3分錢跌停,而截至收盤仍跌7.14%,創4年多來最大跌幅。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以交通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為代表的銀行股,跌幅超過2%。

據分析,讓光大銀行陷入「跌停」尷尬的原因是,3月27日晚間,光大銀行釋出2023年年度業績報告。數據顯示,光大銀行2023年全年錄得營收、凈利潤雙降的「成績」。其中,營業收入1456.85億元,同比下降3.92%,凈利潤407.92億元,同比下降8.96%。

對此,光大銀行表示,主要是集團為夯實資產質素管控基礎,加大撥備計提力度,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同比增長2.96%。不過,據業內人士分析,光大銀行2023年的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或許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四季度凈利潤大降六成,增長勢頭不再

對於光大銀行2023年的業績下滑,該行銀行行長王誌恒表示:「光大經營基本面穩定,沒有應該披露而沒有披露的重大風險事件,請大家放心。對光大銀行的未來,我們充滿信心,大家對此也不必過度擔心、過度解讀。」

不過,光大銀行行長親自出面「維穩」似乎無濟於事,大幅跳水的股價足以說明,投資者在用拋售來表達其對光大銀行信心不足。

據觀察,消費者對光大銀行個股的「情緒」,並非缺少理性。而是其自2023年第四季度開始,凈利潤就告別了高速增長,甚至開始開「倒車」。據其財報數據顯示,光大銀行第四季度單季凈利潤呈「斷崖式」下滑,同比減62.24%。

值得註意的是,這也是光大銀行自2005年以來,歸母凈利潤連續10余年保持正向增長,此番急轉直下,也創下了有史以來最低的盈利水平。

對此,民生證券銀行業分析師認為,光大銀行營收與利潤增速的缺口主要源於抓實資產質素管控,在2023年第四季度加大了計提力度,第四季度單季資產減值損失同比增加67.9%,因此判斷背後或仍源於信用卡、消費貸的資產質素承壓。

拋開這些「表面原因」,光大銀行的業績創下「新低」,或許與其貸款集中度太高,資產質素呈現下滑趨勢有關。

例如,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末,光大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474.76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8.02億元。不過,其不良貸款率、關註類貸款率、逾期貸款率等的表現相比平穩。此外,撥備覆蓋率181.27%,比上年末下降 6.66個百分點。

值得註意的是,銀行撥備覆蓋率(也稱為「撥備充足率」)是實際上銀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壞賬準備金的使用比率。雖然較高的撥備覆蓋率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顯示銀行具有較強的不良貸款風險緩釋能力,有助於穩定銀行利潤增速和增強銀行資本實力。

但是該指標並非越高越好。而撥備覆蓋率的提高也可能意味著銀行預計的貸款損失較多,這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銀行的資產質素較低。此外,過高的撥備覆蓋率可能會降低資金的使用效率,影響銀行的利潤,甚至可能被用作掩蓋真實利潤的手段。

由此可見,光大銀行或許是為了增強風險抵禦能力,方才加大了計提資產減值損失的核算力度。而從光大銀行未來長期發展來看,這也是無奈之舉。

投訴與罰單不斷,光大銀行面臨內憂外患

由於2023年受公司增加撥備處理不良資產拖累,光大銀行交出了並不能讓市場滿意的成績單,光大銀行不僅在股價表現方面進入了至暗時刻,也被多家知名券商機構下調了評級。

例如,近日美銀證券釋出研究報告稱,重申中國光大銀行「跑輸大市」評級,下調今明兩年每股盈利預測9%至11%,目標價由2.45港元下調至2.35港元。

據觀察,二級資本市場的投資者與券商機構之所以對光大銀行信心不足,一方面是因為其業績表現不佳,且難以讓投資者看到希望;另一方面也歸因於,其近年以來高管動蕩,而且頻遭投訴、屢吃罰單,品牌陷入信任危機。

例如,據媒體報道,2020年至今,已有三位董事長執掌過光大銀行。而據金融一線報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寧波監管局行政處罰資訊公開表顯示,因授信管理不審慎,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分行被罰30萬元;與此同時,作為相關負責人,時任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寧波新芝支行零售客戶經理陳輝被警告。

無獨有偶,2024年1月初,金融界等媒體報道稱,中國光大銀行長春分行被罰款420萬元,原因是其貸前調查不盡職、貸款資金支付管理不合規、貸後管理不到位、違規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承兌、貼現資金管理不到位等。

而在更早的2022年,據官方數據顯示,當年光大銀行合計被開出66張罰單,罰款金額達3084萬,在12家股份行中均排在第5位。

除此以外,光大銀行也經常登上銀行投訴排行榜。令人瞠目結舌的是,根據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2021年光大銀行在股份行中的投訴總量高達18532,妥妥的排名行業第一,而2022年,光大銀行的投訴量雖然有所下降,也超過了10000件。

針對光大銀行頻繁違規、屢遭消費投訴,業內人士甚至用內控不力、「帶病」轉型來形容。而光大銀行的發展,也因此被指面臨內憂外患。

零售業務轉型喜憂參半,機遇與挑戰並存

近年以來,城市商業銀行與股份制商業銀行都將零售業務視為戰略核心,而由傳統業務逐漸向零售金融轉型,也成為重要的業績指引。作為一家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光大銀行也不例外。

光大銀行財報顯示,2023年光大銀行零售金融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並表現出了一定的增長勢頭。

例如,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該行零售AUM突破2.7萬億元,增量超3000億元,增幅12.4%,連續4年實作雙位數增長。

與此同時,零售存款實作量價齊升,規模較上年末增長12.6%;零售普惠貸款規模較上年末增長21.9%;信用卡實作交易額2.4萬億元;零售客戶總量突破1.52億戶,中高端客戶增長8.9%。

據了解,這也是光大銀行透過持續深耕「財富管理、零售存款、零售信貸、信用卡」四大核心業務所帶來的結果。不過,對比光大銀行的業績大盤,其零售金融的營收貢獻占比依然未過半,僅為44.6%。甚至相比2022年,僅僅提升1.1個百分點。

由此可見,光大銀行的零售業務轉型,成效或許並不明顯。值得一提的是,在光大銀行不斷加碼零售的同時,其資產質素也面臨新的挑戰。

例如,據媒體報道,隨著2022年下半年「提前還貸潮」的來臨,2023年第一季度個貸業務投訴量大幅增長。其中,涉及個貸業務投訴超過信用卡位列第一,可謂消費投訴的重災區。

據6月中旬,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釋出【關於2023年第一季度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2023年一季度,銀行業涉及個人貸款業務投訴占投訴總量的57.0%,涉及信用卡業務投訴占比30.6%。

零售業務投訴量大、貸款不良率高、資金風險大等的行業問題,在光大銀行「身上」也得到了充分體現。例如,投訴量方面,在所有的股份行中,光大銀行位列涉及個貸投訴問題量Top5,其投訴量也遠超股份行個貸業務投訴量的中位數493件。

而在不良貸款方面,零售業務的「貢獻」同樣不容忽視。以上半年數據為例,2023年上半年光大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488.21億,其中零售業務不良貸款為179.22億,公司業務為308.99億,雖然公司業務不良貸款高於零售業務,但所計提的貸款減值損失僅為95.31億,明顯低於零售業務。

據分析,這也是2023年全年,光大銀行有著較高的貸款減值規模的根本原因。這也意味著,光大銀行雖然轉型並重倉零售業務,雖然在該業務板塊整體業績正在增長,但是因此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樂觀,而其未來試圖繼續突破其零售業務的業績貢獻占比,也可謂任重而道遠。

結語

作為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光大銀行在行業的影響力不言而喻。實際上,對比一些區域性質的商業銀行,光大銀行還有資產規模、豐富的產品與服務等方面的優勢。不過,2023年資產規模近7萬億元的光大銀行,也因為高管頻繁變動、投訴量居高不下等掣肘,陷入「尾大不掉」的僵局。

雖然零售金融業務轉型為其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但是卻又面臨零售業務貸款不良率高、投訴量大等挑戰而喜憂參半。期待這個潛力十足的銀企,能夠在業務創新方面找到新的路徑,在零售金融轉型方面早日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