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或將創造福建先例!此前接受救助的中華白海豚狀態改善!

2024-09-07動物

N海都全媒體記者 楊江參 蘇鵬峰 見習記者 連錚 文/圖

8月17日,一頭中華白海豚在泉州南安海域灘塗擱淺,多方營救後被送往專業救護站救治,引發讀者的廣泛關註 (詳見海都報8月20日A01版報道)

長期以來,鯨豚類動物擱淺救助,一直是個世界難題,成功率很低。十多天過去了,這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恢復得如何?9月2日,在泉州歐樂堡海洋王國樂園水生野生動物救助站,記者近距離探望了這頭中華白海豚:跟剛來時的奄奄一息相比,現在的它不僅能自主吞咽,還能主動撿食魚餌,身體狀況越來越好了。

最新訊息:「能夠救活非常難得!」

剛被送到泉州歐樂堡海洋王國樂園水生野生動物救助站時,這頭中華白海豚的身體狀況並不好,即便已經治療了兩天,它不僅體形消瘦、精神萎靡,而且無法自主遊泳、自主進食。救護人員坦言,需要一個長期的救護過程。

2日上午8點35分,在泉州歐樂堡海洋王國樂園水生野生動物救助站的組織下,記者終於見到這頭心心念念了十多天的中華白海豚:這頭「海上精靈」在水裏悠閑地遊著,時而浮出水面呼吸,時而沈到水底盯著人看,雖然動作有些慢,但整體精神面貌不差。仔細看,它的皮膚灰色和白色相雜,身上有許多斑點分布,頭部和鰭後尾部的劃痕清晰可見。

「這頭中華白海豚能夠救活是非常難得的。」泉州歐樂堡海洋王國樂園動物防治中心及水生野生動物救助站主任成林激動地告訴記者,這是福建首例成功救助擱淺中華白海豚的案例。

「一次投餵1.3公斤魚餌,一天三次。」救助人員遲騰飛告訴記者,救助站專門成立了一個小組,有負責醫療的,有負責24小時看護的,還有專門負責餵食和野外訓練的。上午8點半正好是餵食時間,遲騰飛就拿來一桶小魚,一條一條地往水裏扔,讓中華白海豚自己去撿食,「雖然進食速度不快,但至少已經是主動撿食」。此外,他還會利用一些軟性玩具對白海豚進行野化訓練。

三大因素,「快速」創造救助奇跡

「我們透過向有關部門了解,中華白海豚擱淺救助,不管是在省內還是國內,都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成功率特別特別低。」成林說,本次救助能夠成功,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是救助時間及時。它是在8月17日下午3點左右擱淺,遊客第一時間發現後不僅立即報警,還與熱心市民一起徒手挖泥屯水,讓海豚身下有了水。隨後,南安市農業農村局等單位和誌願服務隊趕到現場接力救援。成林說,他們抵達現場時,距離擱淺不到三小時,給救助留下更多機會。當時,經初步觀察為一亞成體雌性中華白海豚,5歲左右,體長約2米,體重110kg左右。

其次是救助方案快速。「當時它的狀態,如果放生,有可能會再次出現擱淺,如此就可能會危及生命。」成林說,他們在現場采取了一些藥物治療,但並沒好轉,與南安市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商定後,暫運回救助站做進一步檢查治療。

最後是制定醫療計劃。運回之後,救助站立即給白海豚做了胃鏡、采血以及B超檢查等,並立即制定了一個醫療計劃,先是補營養、補能量,再做一些相應的治療。檢查中,救助人員還發現白海豚的左鰭錯位了,於是專門請來醫生給它正骨。同時,為了讓它身體保持平衡,加了一個人工浮漂,再由潛水員陪伴保持平衡,24小時進行看護。

回歸大海,還需更多專家評估

中華白海豚屬於海豚科、白海豚屬的海洋哺乳動物,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海上大熊貓」之稱。

自海都報報道後,它何時能回歸大海,牽動著許多讀者的心。

「目前,因吸入性肺炎,還需較長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幫助它消除炎癥。」成林介紹,目前,它的身體只有一個指標稍微有點偏高,但具體什麽時候能達到放生的一個狀態,還需要更多專家來進行評估。

作為泉州市第一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之家,自2022年以來,泉州歐樂堡海洋王國樂園水生野生動物救助站先後救助過南瓶鼻海豚、江豚、鱟、綠海龜、抹香鯨等多種珍惜海洋生物。在本次中華白海豚的救助中,還得到了福建省水產研究所水野保護研究中心、福建省水野保護聯盟及省海洋與漁業局的關鍵支持。

救助人員給中華白海豚投餵魚餌

救助趣事

泉州歐樂堡海洋王國樂園副總經理王本明分享了此次救助的一些趣事。

花絮1 自然界行為開始出現

剛救助時,因為身體比較虛弱,它基本上就在水底下不動。透過這十幾天的治療,它的體力也有點恢復了,生命體征也往好的方向走。現在的它在水裏面,有時會吐泡泡,有時會沈在水底,有時會突然出來,大口呼吸或快速遊動。像這種急速轉彎、急速沖浪的行為,一般都只會在自然界出現,在人工飼養環境下是很少有的。也就是說,從這些行為可以判斷,它現在已經趨於健康。

此外,它剛來的時候,比較怕跟人接觸。因為在野外,它長期跟媽媽、跟族群生活在一起,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後,對人還是相對保持著一個警惕的心,甚至會躲著人。後來,在逐漸的救助過程中,它才越來越喜歡親近救助人員。

花絮2 它在夜間比較活躍

王本明說,十幾天的治療過程中,他們發現,它比較活躍的時間段,是在傍晚到晚上九、十點之間。

仔細想一下,現在的海域,白天有船只,幹擾比較多,晚上相對會靜一點,它們可以大量地浮出水面,進進出出地遊動,包括去追逐魚群。因此,這頭中華白海豚白天基本上就是慢悠悠的,而到了晚上,就會遊來遊去,有時還有叫聲。王本明認為,叫聲是一種開心的表現,應該是在尋找群體。

花絮3 透過背鰭可判斷群體

中華白海豚保護區的科研人員和國家海洋三所的專家們確定,這頭中華白海豚是廈門海域的群體,而不是南安海域的群體。

透過什麽判斷呢?專家說,是透過白海豚的背鰭。因為每一頭中華白海豚背鰭的形狀都不一樣,還有白海豚背鰭下面那個皮膚的一小部份上面有斑點,年齡不同,斑點大小、數量也會不同。專家們透過此前建立的數據庫,找到了這頭中華白海豚的相關資料。

對它頭部和身上的劃痕,專家們猜測,身上的傷痕或是同類追逐打鬧中咬傷留下的,而頭上的劃痕應該是在擱淺時石頭劃到的,不過沒有破皮,不會有太大影響,這些對野外的海豚來說,都是非常正常的。

中華白海豚被稱為「海上大熊貓」

專家透過背鰭判斷中華白海豚的群體

編輯:周德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