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大模型訓練所需的巨大算力資源從何處獲取,以及如何最佳化利用?

2024-02-20科技

在當今人工智能領域,大模型已經成為推動技術創新的關鍵驅動力。無論是自然語言處理中的GPT系列、BERT等預訓練模型,還是電腦視覺領域的ViT和SWIN Transformer,這些模型的參數量往往以數十億甚至數萬億計,對計算資源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面對如此巨大的算力需求,如何獲取並最佳化利用這些資源成為研究者和企業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算力資源的獲取途徑

數據中心與雲端運算平台:

企業透過自建或租賃大型數據中心來集中提供算力,如阿裏雲、騰訊雲、AWS、Google Cloud和微軟Azure等全球領先的雲端運算服務平台,它們擁有大規模GPU集群和客製化的AI芯片,可以為大模型訓練提供彈性的計算資源支持。

高效能計算中心(HPC):

科研機構和高校通常會合作共建或利用國家層級的高效能計算中心,這些設施配備了頂級的超級電腦,能夠提供PB級別的儲存以及千萬億次乃至百億億次級別的浮點運算能力。

分布式協同計算:

開源社區和科研專案中,透過眾包或者誌願者計算網絡,將分散在全球各地的計算資源匯聚起來進行大模型的訓練,如BOINC專案等。

專用硬件加速器:

AI芯片的研發也是提升算力的重要途徑,如NVIDIA的Ampere架構GPU、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等針對深度學習最佳化的處理器,能夠在單位時間內完成更多的計算任務。

算力資源的最佳化利用策略

模型結構最佳化:

設計更高效的模型架構,例如采用稀疏化技術、低秩分解、知識蒸餾等方式減少模型的計算復雜度,同時保持較高的效能表現。

分布式訓練:

利用多GPU或多節點平行計算實作模型的大規模分布式訓練,比如數據並列、模型並列、流水線並列等方法,並透過高效通訊庫(如NCCL)降低通訊開銷。

資源排程與管理:

使用智能的資源管理系統,如Kubernetes,對硬件資源進行動態分配和排程,確保資源在不同階段按需使用,提高利用率。

異構計算資源整合:

結合CPU、GPU、FPGA、ASIC等多種異構計算單元,根據模型特性合理分配工作負載,最大化整體效率。

演算法創新與工程最佳化:

引入混合精度訓練、梯度累積、自動微分庫最佳化、緩存最佳化等工程技術手段,降低記憶體占用和頻寬需求。

硬件-軟件協同設計:

軟件層面的深度最佳化配合專門針對大模型訓練設計的新型硬件,實作從底層硬件到上層演算法的全棧最佳化。

模型剪枝與量化:

在模型訓練完成後,透過對模型進行剪枝和量化操作,減小模型大小,進而降低推理時所需的計算資源。

漸進式訓練與啟用檢查點:

針對長周期訓練,采取階段式保存模型狀態,從而避免在整個訓練過程中始終保持所有中間結果,節約記憶體資源。

總之,在大模型訓練中有效獲取和最佳化利用算力資源是一項涉及軟硬件協同最佳化、演算法改進、基礎設施建設等多維度挑戰的任務。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實踐經驗的積累,業界正在不斷探索新的解決方案,力求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不斷提升大模型訓練的效率和質素。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源自pixabay,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