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國際知名數據調研機構Canalys公布了2024年Q2全球手機出貨量數據,整體來看比去年同期有了很大提升,達到了 2.889 億台。前五名依舊是我們熟悉的幾大品牌,占比達到了67%,剩下的33%還包括了OPPO、華為、榮耀等大頭。除去這些知名品牌,那些真正「others」的小眾品牌可能占比不到 10%。
然而,正是這些被稱之為小眾的品牌,在7月份相繼推出了不少讓人耳目一新的手機,給無聊的手機市場增添了不少樂趣,讓我們這群「老機友」好像回到了十幾年前百花齊放的時代。 只不過對於國內使用者來說,這些手機咱看個熱鬧就好了,不推薦購買哈。
最趣中端機:CMF Phone 1
CMF Phone 1是Nothing旗下的子品牌CMF推出的首款智能電話,主打性價比和可更換後殼的設計,售價大約在2000多元。CMF Phone 1的背部設計獨特,采用了可更換後殼,使用者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更換不同顏色和材質的後殼。仔細回想,這和當年一加2的可更換後蓋如出一轍,難怪經常有網友說:Nothing太有以前一加的感覺了。
除了可換後殼,CMF Phone 1上的螺絲孔位也可以加裝手機支架、手機掛繩或者磁吸卡包,CMF也開放相關的圖紙,讓使用者可以自己DIY相關配件。雖然說可以換後蓋,但是為了整機的IP52防護等級,卡槽依舊是插入式的,電池也不能快速更換。
配置方面就比較普通了,該手機搭載聯發科天璣7300處理器,配備6.67英寸OLED直屏,1080P分辨率,峰值亮度高達2000尼特,支持120Hz重新整理率和 240Hz觸控取樣率,不過好在四邊差不多等寬,正面觀感挺高級。此外,CMF Phone 1還配備了5000mAh大容量電池,支持33W PD有線快充,但不支持無線充電和NFC。
相機呢?別問,這不是重點。
托朋友的福,我們也簡單體驗了一下這款機器。作為主打設計和個人化的品牌,CMF Phone 1的外觀確實沒得說,簡潔精致,做工竟然還不錯,甚至比某些國產品牌3000元檔的手機還好。以至於這個後殼即便不上螺絲,也牢固到拆不下來,需要借助撬片才行。至於系統和功能,高情商說簡單流暢,低情商說不如國產品牌千元機。
全功能真小屏:Unihertz Jelly Max
iPhone mini系列停產後,「小屏旗艦」這個品類真就半截入土了。於是大家都開始自適應,把六點幾寸的旗艦機也算進小屏旗艦。而如今,別說旗艦機,6寸以下的智能電話都屈指可數。
而最近,就有一款配備5.05寸LCD屏、4000mAh電池、66W快充、1億像素主攝+3.4倍光學長焦、高精度雙頻GPS、紅外遙控、全球多頻段5G,並且支持NFC的全功能小屏手機出現了。它就是來自Unihertz的Jelly Max,應該也是目前最小的5G智能電話之一。核心配置為天璣7300,12GB LPDDR5和256GB UFS 3.1,國內售價預計在2500元左右。
作為一款比iPhone 13 mini還小的手機,Jelly Max的尺寸只有128.7x62.7mm,不過為了堆料,整體厚度來到了16.3mm,重量來到了180g。而且這款手機還有透明後蓋、自訂操作按鈕、背部指紋解鎖,看起來也是蠻酷的。
Unihertz其實是一個國產品牌,主要面向海外市場,產品包括主打三防戶外的Tank系列,主打小屏的Jelly系列,甚至還有主打物理全鍵盤的TiTan系列,每款機型拿出來都是市面上獨一無二的,甚至可以說是奇葩。
雖說是知名度不高,Unihertz其實也有近10年歷史,而母公司深圳市東方藍通訊科技有限公司則創立於2012年。與主流手機品牌采用代工模式不同,Unihertz擁有自己的生產線,從產品設計、研發、生產到銷售,都是自己一手包辦,因此才能制造出這些「怪」手機,價格也控制得比較好。
別老玩手機:Light Phone 3
當我看到Light Phone 3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啊?這牌子居然還沒倒閉!畢竟這家公司上一款產品還是將近5年前的Light Phone 2。
Light Phone 3是一款極簡主義設計的功能機,不對,應該也算個智能機。它是基於Android深度魔改的輕量化系統,只提供一些簡單的工具,包括鬧鐘、行事曆、導航、熱點、音樂、筆記/語音備忘錄、播客、定時器、電話和短訊等,如果要調整設定或者增減工具,還必須使用電腦從網頁進行操作。
當然它也不能刷抖音,不能刷微博,微信、支付寶也都沒有,遊戲更不用想,旨在讓使用者別老玩手機,回歸真實生活。
硬件方面,Light Phone 3搭載了最新的高通驍龍4 Gen2處理器,能耗比出色,而且支持5G,很適合功能機使用。螢幕和上一代一樣是黑白的,好訊息是從墨水屏換成了OLED屏,尺寸增加到3.92英寸,分辨率為1080x1240,重新整理率為 60Hz。
相機方面,Light Phone 3後置5000萬像素網絡攝影機,前置800萬像素網絡攝影機。屬於是「能拍到」那種水平,由於螢幕是黑白的,顏色好像也不那麽重要了?
該手機還支持指紋辨識、藍芽5.0、NFC和GPS,配備1800mAh可更換電池,有一種又先進又復古的感覺。目前只在自家網站上開啟預定,售價是499美元,2025年2月才交貨。
除了基本的硬件業務,Light還提供虛擬營運商業務,最便宜的套餐是一個月30美元不含稅,包含無限通話和短訊,但是只有1GB流量。官網也非常直白地講「透過註冊我們的這項服務計劃,您將直接幫助支持我們不斷開發的新功能和升級。」
叫好不一定叫座的的利基市場
對於這三款手機以及它們身處的小眾市場,有一個專有名詞:利基市場(Niche Market),指一個小而特定的市場,通常由一組有著共同需求、興趣、習慣或喜好的人組成。這個市場相對於整個市場來說規模較小,但具有持續發展的潛力。
利基市場的商業機會通常是由於主流市場沒有滿足特定需求而產生的,這可以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或一個未被滿足的需求,比如CMF代表的個人化、Jelly Max代表的超小屏、Light Phone代表的極簡主義。
由於這些品牌專註於滿足特定使用者群體的需求,所以在目標使用者口中都有相當不錯的評價,不少專業媒體也給出了極高評價:「CMF Phone 1是有史以來最好的200美元手機」「JellyMax 是一款小巧但功能強大的智能電話,適合單手使用」「Light Phone 3是一款幫助使用者減少螢幕時間的理想器材」。
然而,利基市場本身就很小,又根據不同的需求再進行細分,就導致產品的受眾非常小,品牌難以獲得足夠的銷量來實作大規模的商業成功。因此,叫好不叫好做的現象在利基市場中普遍存在。
比如說我非常喜歡Light Phone 3,但是它無法使用微信和支付寶,意味著我不能把它當成主力機來使用,折算下來超過3000元的售價也讓人很難接受,直白點講就是:「我覺得這個手機很好,但是我不會買。」
國內手機使用者大概是看不上這幾款手機的,同樣的價格已經可以買到遊戲、拍照都還不錯國產手機,很少有人會為這些「花裏胡哨」的特點買單。不過放在全球市場,這些小眾手機倒是硬生生走出了一片天。
小眾品牌的「錢」景
目前來說Nothing應該算是叫好又叫座,Unihertz和Light就有些差強人意 ,但是他們依舊在持續營運,難不成真的是為愛發電?這些小眾品牌到底靠的是什麽活下去?
簡單來說可以歸納為2種方式:一是靠自己賣貨賺錢,二是靠融資。
就拿CMF Phone 1來說,開售3小時,全球銷量就突破10萬台,是Nothing旗下賣得最快的手機,如果把CMF Phone 1算200美元一台,它已經帶來了2000萬美元收入。
同樣是Nothing旗下,3月份釋出的Phone(2a)突破10萬銷量只用了24小時,如果算330美元(官方售價為319-349美元)一台,這也能帶來3300萬美元的收入。
根據知名機構Counterpoint最新釋出的印度智能電話市場報告,Nothing是 2024年上半年增長最快的品牌,得益於兩款中端機型,出貨量同比增長567%。就在今年4月份,Nothing旗下所有產品累計出貨量達到了300萬台。
Nothing創始人裴宇此前在采訪中透露,截至2023年集團旗下所有產品(包括手機、耳機等)累計出貨量達到了150萬台,同時在2021-2022年間,Nothing的收入翻了10倍,從2000萬美元漲到2.5億美元。
於此同時,Nothing透過多輪融資成功吸引了眾多知名投資者和風投機構的支持。2021年,Nothing完成了首輪1500萬美元融資,由谷歌風投領投。2022年3月,Nothing獲得了7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由EQT Ventures和C Ventures共同領投。2023年6月,Nothing完成了新一輪9600萬美元的融資,由Highland Europe領投。至此,Nothing累計融資數額已達到2.5億美元。
比起Nothing,Unihertz更加小眾,小眾到查無銷售數據。和很多小眾產品一樣,Unihertz新品宣發主要渠道就是眾籌網站Kickstarter,算上最新的Jelly Max,這家公司已經在Kickstarter成功完成了10次眾籌,而且每次都是遠超眾籌目標,Jelly Max眾籌完成度已經達到380%了。
最後來說說Light這家公司,更加小眾神秘,從不公開銷量數據,財務狀況完全保密,創始人也很少露面。從使用者評價和媒體評價來看,目標使用者似乎對Light的產品都挺滿意的。至於虛擬營運商業務能賺多少錢也很難講,不過看在Light這麽多年還沒倒閉的份上,而且代工廠選的是富士康,背後應該也有資本巨鱷在投資。
結尾
在手機市場這片浩瀚的海洋中,我們見證了無數的船只起航和沈沒,而 CMF Phone 1、Unihertz Jelly Max 和 Light Phone 3 這樣的小眾品牌,就像是那些勇敢的探險者,用他們獨特的方式在波濤洶湧中航行。他們的存在,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一小部份人的需求,更是在告訴我們,即使在巨頭壟斷的市場,依然有創新的空間,有個性的存在。
正如這些小眾品牌所展示的,手機不應該只是冰冷的科技產品,它們可以是個人化的表達,可以是小巧便捷的伴侶,也可以是引導我們回歸簡單生活的使者。它們提醒我們,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依然有堅持自我、追求個性的權利。
然而,小眾品牌的道路並不平坦。它們面臨著市場接受度的挑戰,資金的壓力,以及與大品牌競爭的困難。它們或許不能成為市場的主導者,但它們的存在,無疑為手機市場增添了一抹亮色,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而不是被巨頭壟斷我們的審美和需求。
最後,所有這些討論的前提是品質。無論設計多麽獨特,功能多麽創新,品質始終是最重要的保障,粗制濫造的產品不值得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