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中國移動不時出現使用者凈流失,近期中國移動公布的2月份數據就顯示再次出現了使用者凈流失,凈流失了51萬使用者,導致如此結果,或許在於另外兩家營運商推出的低價套餐。
目前三大營運商官方的5G套餐價格都是高高在上,因為自2019年商用5G以來,他們默契地將5G套餐價格定在百元以上,這幾年即使有所下降,普遍來說起步套餐價格仍然在59元以上,這與他們的使用者ARPU低至50元以下不符。
為了避免打破這種默契,於是營運商或是透過電話行銷的方式,或是透過第三方行銷的方式推銷低價套餐,例如某營運商就給筆者推銷了59元10GB流量套餐,而實付只要29元,這些低價套餐在營運商營業廳都是看不到的。
這些套餐其實還不是最低的,如今在電商平台有更低價的套餐,筆者就從某電商購買了一款套餐,每月只要29元,包含的流量卻高達150多GB,幾乎每月其他手機的流量都可以用這張卡包了,可謂實惠,而這些第三方套餐大多來自電信和聯通,這種第三方套餐並非欺詐,筆者購買的第三方套餐是透過官網在網上驗證並啟用的。
2月份中國移動被搶走50多萬使用者,估計就是這些第三方低價套餐,畢竟許多使用者難以忍受中國移動的高價,筆者用著的中國移動套餐就是119元含60GB流量,遠比另外兩家營運商的低價套餐昂貴。
營運商不得不變相推出低價套餐,在於國內的使用者數早已超越了中國的人口總數,三大營運商的使用者數已達到16億,比中國的人口還多出2億,營運商的競爭已進入存量競爭階段,你家多挖一點使用者,就意味著其他家的使用者數會減少。
但是三大營運商又擔憂公開進行價格戰將影響業績,2016年前後,電信和聯通兩家大打4G流量價格戰,由此吸引了很多使用者,中國移動在2018年加入,導致三大營運商在2018年出現業績下滑,這嚇壞了三大營運商,由此他們在2019年商用5G之後才默契地將5G套餐的價格定得較高。
隨著三大營運商的5G套餐高定價,他們也迅速獲得了回報,此後數年他們的業績都取得了增長,凸顯出此前價格戰雖然讓聯通和電信獲得了不少使用者,但是三大營運商卻損失了利潤,這讓他們在進行5G流量價格戰的時候就投鼠忌器。
如此透過第三方銷售低價套餐就成為他們的選擇,這些超低價的第三方套餐不會出現在營業廳,那些對價格不敏感以及怕麻煩的消費者自然不會去選擇第三方套餐,只有少部份看重價格的消費者才會不怕麻煩地使用第三方套餐,從2月份的數據可以看出這些第三方套餐已對中國移動的使用者產生影響,中國移動或許也會跟進推出超低價的第三方套餐吧?
市場就是如此,沒有競爭的時候,價格往往高高在上,但是有了競爭就會讓消費者得到好處,對於這些第三方套餐,或許隨著一些使用者的傳播,慢慢會搶走部份使用者,最終會損害營運商的業績,那時候營運商又該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