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政策利好不斷!多地「競速」自動駕駛

2024-08-31科技

政策利好頻出之下,多地欲爭奪自動駕駛產業高地。

從政策層面來看,今年7月,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等五部門正式對外公布,中國將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沈陽等20個城市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套用試點。這一舉措將推動各地「車路雲」一體化建設,搭建形成完備的系統架構,以支撐自動駕駛技術和網聯功能的規模化套用。

例如,近日,【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條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見稿)】釋出,擬支持智能網聯汽車在高速公路、機場、港口等交通樞紐以及城市公交、出租車等出行服務場景的套用;今年7月,北京市經信局就【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征求意見稿)】對外征求意見,北京市擬支持自動駕駛汽車用於城市公共電汽車客運、網約車、汽車租賃等城市出行服務。

視覺中國圖

「產業轉型升級需求是推動各城市競相發展自動駕駛的重要因素,當下傳統產業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而自動駕駛作為一種前沿技術,具有巨大的產業帶動效應,能夠推動整個產業的發展和升級。」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表示。

多地「競速」自動駕駛

地方層面,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包括深圳、上海、江蘇、杭州等在內的約50個地方,出台自動駕駛試點示範政策或制定自動駕駛相關地方立法,並釋出40條以上直接面向高級別智能駕駛的相關政策法規。其中,一線城市占據了絕對的數量優勢,二三線城市也在積極跟進。

整體來看,目前針對自動駕駛層面的政策,主要分為「標準制定、商業化測試」等幾個階段,初期主要以智能駕駛測試標準制定為主。

以北京市為例,北京市在2017年12月釋出了國內首個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相關政策,包括【北京市關於加快推進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和【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試行)】,涵蓋車輛效能、安全要求、測試流程等細則內容。

接下來,則是不斷擴大測試範圍和許可權,推動自動駕駛從測試示範邁入商業化探索。今年2月,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向百度、小馬智行、AutoX和文遠知行等企業頒發了高速道路載人示範套用特許,準許其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亦莊)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之間開展載人接駁;上海市則在今年7月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發放了首批完全無人駕駛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套用特許。

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杭州等地已開展無駕駛人車輛公開道路試點示範,允許自動駕駛汽車在特定區域、特定時段從事Robotaxi等商業化試營運。

值得註意的是,據人民網報道,截至2023年末,武漢的自動駕駛測試道路裏程已突破3378.73公裏,覆蓋12個行政區,輻射面積約3000平方公裏,開放裏程和區域數量均位居全國第一。同期,上海的自動駕駛測試道路總裏程約2000公裏;廣州為1623.5公裏;北京為1143公裏;深圳為331.26公裏。

事實上,各地積極爭奪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機會的背後,既有政策導向,也有經濟效益的考量。

自動駕駛背後的商機

在江瀚看來,自動駕駛作為前沿技術,不僅能夠推動汽車制造、資訊科技、智能交通等多個領域的深度融合與升級,也能為城市經濟發展註入新的活力。同時,自動駕駛在物流、公共交通等領域的套用潛力巨大,為城市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服務解決方案。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智慧道路或將成為新基建投資的風口。比如,在2021年5月,住建部、工信部就聯合宣布「雙智」(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在政策推動下,各地對於自動駕駛測試道路的建設實際上早已進入白熱化階段。

工信部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國共建有17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開放測試道路3.2萬多公裏,發放測試牌照超過7700張,測試裏程超過1.2億公裏,各地智能化路側單元(RSU)部署超過8700套,多地開展了雲控基礎平台建設。

盡管多地爭相出台政策,鼓勵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但其距離真正的「商業化落地」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程世東認為,目前,自動駕駛商業化只是一種「象征性收費」,還沒有形成大範圍的、成熟的商業模式,仍處於測試階段。

同時,自動駕駛要實作商業化執行,離不開產業鏈、基礎設施、法律法規等產業配套的支持。這對地方層面來講,也會是比較大的投入。「目前,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尚不清晰,(地方)要想拿下這部份紅利,需要持續地投入。」一位行業人士表示。

艾媒咨詢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套用服務市場規模達到1611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增至2223億元。麥肯錫則預計,到2030年,中國或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市場,自動駕駛相關的新車銷售及出行服務將創造超過5000億美元的收入。

但要進一步發展自動駕駛,還需要更好地解決技術、數據、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問題。輕舟智航聯合創始人兼CEO於騫此前接受采訪時稱,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主要難點在於技術問題。他認為,Robotaxi大範圍的普及在技術上仍然有很多需要突破的地方,即便是Waymo,也只在限定區域內實作全無人駕駛,預計Robotaxi大範圍商業化落地還需要5~10年。

另外,法律法規的不健全,也是阻礙自動駕駛向L3、L4等更高等級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告訴記者:「就自動駕駛引發的事故而言,當前政策層面還未有相對清晰的統一劃定,L2~L4不同級別自動駕駛(事故)責任劃分也不同。參考近期【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征求意見稿)】內容,(發生)L4級自動駕駛事故,假如車內無人,將追溯車輛所有人和管理人責任。」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