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3日,人民日報的一條微博,讓毛烏素沙漠沖上了熱搜。
「 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陜西版圖消失 ,栽種的樹木按照一米的株距排開,可以圍繞地球的赤道54圈」!
毛烏素沙漠是中國的四大沙漠之一,它不僅即將「消失」,還被我們種滿了薯仔 ,為何如此龐大的沙漠,突然變得如此沒有「尊嚴」?
沙漠變成「農場」,奇跡正在上演,在這背後又有多少人的日夜付出, 又會有哪些「感動中國」的人物?
毛烏素沙漠
「毛烏素」這三個字,在蒙語中的意思為「不好的水」 ,位於中國的西北部,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向陜北黃土高原的過渡區內。
整片毛烏素沙漠的面積約為4.2萬平方千米, 它的出現,一部份是自然原因,更大的原因則是人為因素。
曾經的毛烏素沙漠生態十分優美,根據【太平禦覽】種對毛烏素沙漠的記載,匈奴的首領曾稱贊其 「美哉斯阜,臨廣澤而帶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 。
從唐代中葉之後,毛烏素沙漠開始出現沙化的跡象, 當初的水草肥美、牛羊遍地的景象,也因為連年戰爭、過度開荒墾殖等變得一去不回。
到了元朝,毛烏素地區周邊戰爭不再頻發 ,人類造成的破壞也慢慢開始減少,自然環境開始自我修復,沙化的情況才有了一些緩解。
清朝開始,一直到現代,毛烏素再次受到了人類的破壞, 再加上氣候的幹旱,沙化變得越來越嚴重。
沙漠無法給人類提供居住的條件,慢慢的當地的居民選擇遷移,但遷移離開之後,原本的居住區沒有了人類的治理, 在各種條件下,沙漠的面積變得越來越大。
隨著治沙工程的開啟,在毛烏素沙漠中,誕生了 治沙英雄石光銀 ,40多年來,他造林數十萬畝, 兒子也倒在了治沙路上, 對於她來說, 幹成一件事,就是沒白活!
「沙海愚公」石光銀
石光銀的一生,幾乎就做了治沙這一件事 ,他父親往上的幾代人,都吃過沙化的虧,所以在他的心中,有一個把沙漠變綠洲的夢想。
七歲的時候,石光銀和同村的五歲男孩趙虎娃放牲口,不料突然之間狂風大作, 沙漠上恐怖的龍卷風,將他吹出去了三十多裏路,父親找了三天才找到他。
同行的趙虎娃,卻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怎麽也找不到,當時惡劣的環境,幾乎可以斷定是被風沙徹底埋在了下面。
石光銀是幸運的,因為自己親身經歷過, 他決定一定要跟這些沙子鬥到底,哪怕搭上自己這一輩子。
根據石光銀所說, 當時的毛烏素,有一種沙叫狼窩沙,上面連根草都長不出來,可如今卻變成了一片綠洲。
他用一生實作了滿眼蒼翠的夢想和承諾, 也將最大的悲傷,留在了毛烏素沙漠 ,2008年植樹節當天, 石光銀的兒子在運送樹苗的路上不幸遭遇車禍,離開了人世。
石光銀僅僅難過了三天,就帶領全家人,將兒子帶回來的樹苗,全部種在了沙漠裏面 ,這片樹苗如今也已經成為防風治沙的一份力量。
從石光銀到他的兒子,再到孫子,這是三代治沙人的努力,從1967年開始, 年僅15歲的石光銀就挑起了大梁,帶領全村人苦戰三年,種活了1.4萬畝的樹木。
1984年,石光銀放棄了公職,主動承包治理五萬畝荒沙的重任 ,在沙海中,他一去就是十幾天,餓了就吃一塊玉米饃,渴了就喝沙糊糊水。
兩年後,他帶領村民創立了治沙公司,只要參與進來的農戶,都有需要完成的目標, 但同樣家家戶戶都有股份分紅。
1986年,石光銀帶著100多個人,和當時難啃的幾塊「硬骨頭」死磕到底 ,在惡劣的環境下,幾乎人人都被曬得黝黑,眼睛充滿了血絲,嘴上起泡、開裂。
那些年來, 他們好不容易種的樹,常常被一場大風毀於一旦 ,一切努力都付之東流,樹被吹毀了,石光銀就繼續種,從來沒有屈服的想法。
在這條道路上,他透過幾十年的努力總結出了針對毛烏素的經驗, 讓樹苗成活率達到了80%,同時也帶領鄉親走向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治沙,也致富。
石光銀家鄉,過去的一畝大田,僅僅產糧二三十斤 ,但因為石光銀帶領著鄉親們,把沙治理好了,不僅糧食產量高了,鄉親們也有錢了。
2021年接受記者采訪時,石光銀就說在20年前, 四大號村就已經奔小康了,人均一萬塊錢,到2021年人均保守下來5萬塊錢。
當記者問道,這些錢最後有沒有回到石光銀手中時,他慈祥的笑著說: 「我沒錢,我只有樹,只有地」。
為了能讓群眾富起來,它給群眾做擔保,貸款上百萬元 ,只為能讓基礎的設施建造起來,他親自墊資幾百萬塊磚頭,給群眾蓋新房子。
石光銀還親自籌資120萬,建造了兩所學校,還墊資500萬修建了定海公路 ,再他的帶領和幫助下,有超過上百戶,上千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從沙漠到綠洲,從治沙到致富, 石光銀這數十年來的堅守,到底是為了什麽?
他說他是一名黨員,就是要為人民服務,既然生到了這個世上, 在這短暫的人生裏,總要給社會留下點東西,給後人留點東西。
如今的這片沙漠,不僅被種植上了樹苗,還種上了薯仔 ,當毛烏素的生態被改善之後,人們就開始嘗試去種植農作物,進一步的改善生態環境。
從2011年開始,陜西的某些種業公司就開始在某些地區建造了大型農場, 分別用來種植玉米、薯仔以及優質的牧草等。
這些大型農場的位置,都是毛烏素的沙漠邊緣,經過幾年的努力, 一畝地的農作物產量大概在4噸左右,最高的時候能達到5噸。
2021年,石光銀來到了人民大會堂,接受了代表最高榮譽的「七一勛章」,在同一年的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種,他曾說: 「我是人民的代表,要說人民的心聲」。
在毛烏素這樣一個見證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土地上, 石光銀用自己的一生,書寫了一部「傳奇」,用40多年的時間,將數十萬畝的沙漠,變成了一片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