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呼倫貝爾的呼倫湖和貝爾湖

2024-09-04科學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得名於呼倫湖和貝爾湖,南北呼應,烏爾遜河相通,以姊妹湖並稱呼倫貝爾。

發源於大興安嶺南部達爾濱湖之水,經哈拉哈河流入貝爾湖,再經烏爾遜河註入呼倫湖,豐水期經額爾古納河、黑龍江入海。

豐富的水源,孕育了美麗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也是中國最大的草原,與巴音布魯克草原、那拉提草原、那拉潘帕斯草原,並稱世界四大草原。

「呼倫」蒙古語「哈溜」,意為「水獺」;「貝爾」意為「雄水獺」,古時盛產水獺,居住在湖畔的蒙古族牧民便以此而命名湖泊,雌雄相應,民間還有美麗的愛情故事流傳,呼倫和貝爾癡情相望。

到呼倫貝爾,應當來看看呼倫湖和貝爾湖,美麗的湖泊像兩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遼闊的草原上,風光更添魅力與靈氣,風吹草低見年羊。

呼倫湖,面積達2339平方公裏,不但是內蒙古境內的第一大湖,也是中國北方的第一大湖,還是整個中國境內的第五大湖泊,稱為像海一樣的湖,水天相接,碧海連天。

呼倫湖的旅遊景區位於金色湖畔三角洲上,稱為」金海岸「,三面環水,綠草如茵,是夏季避暑旅遊勝地。

呼倫湖再往西北方向就是蒙古國境了,因此常說草原盡頭就是呼倫湖。

貝爾湖,多種稀有魚類生存之地,明代時因此稱為「捕魚兒海」,「貝爾全魚宴」至今聲名遠揚。

公元1368年,元朝大都被朱元璋軍隊攻陷,元朝滅亡,殘部退往北方。

明朝軍隊多次北伐,將元朝殘余勢力趕往更北方,北元大汗脫古思帖木兒退駐蒙古族最初的發祥地呼倫貝爾的捕魚兒海畔。

公元1388年,明朝軍隊第七次北伐,突襲北元駐地,脫古思帖木兒僅數十騎逃脫,諸王、嬪妃、公主、官吏被俘,將士七萬多人投降,還繳獲有大量的牲畜、車輛以及印璽,北元的行政根基被動搖。

經過十三次北伐,北元殘部被趕到了外蒙古,清初被全面征服,統一納入大清版圖。

1911年,清朝滅亡後,外蒙古宣布獨立,但未得到國際社會認可,沙俄以保護者自居。

1921年,外蒙古在蘇俄的控制下宣告獨立,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脫離中國管轄,仍未獲國際社會承認。

抗戰勝利後,1945年10月20日,在蘇聯操控下,外蒙古人民在監控下進行獨立公民投票,1946年1月5日,國民政府被迫正式承認外蒙古獨立。

1961年,蒙古國加入聯合國,國土面積156.65萬平方公裏,居世界第19位,堪稱大國。

假如外蒙古不曾被操控獨立,假如沙俄不曾占據中國588萬平方公裏土地,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或許不是現在的俄羅斯。

正是因為這些歷史原因,貝爾湖成為了中蒙兩國的界湖。

貝爾湖僅有西北岸約6.6%的面積在中國境內,其他93.4%的湖域面積則在蒙古國境內。

兩國共有,貝爾湖旅遊因此難以拓展,很多人來到呼倫貝爾,還不知道歷史悠久美麗富饒的貝爾湖。

貝爾湖畔現有的旅遊景區,名叫「銀海岸」,與呼倫湖畔的「金海岸」相對應。

放眼可望蒙古境內的浩瀚湖面。

湖內盛產鯉魚、鮎魚、白魚等豐富魚類,到貝爾湖旅遊,一定要品嘗「貝爾全魚宴」。

與貝爾湖命運相似的湖泊,還有中朝邊境的天池、中俄邊境的興凱湖,原本都屬於中國獨有的湖泊,最終成為兩國共有之界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