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過程分析

2024-06-27科學

假設一顆不明星體向地球飛來,它會進入地球嗎?

第一種可能是星體的速度很快,它在地球的高空和大氣層相割,擺脫地球的影響後,依舊向前執行,而慢慢遠離地球。

第二種是星體的速度適當,和地球的高空某個點相切之後,能量太低而被俘獲為衛星,這顆衛星會圍繞地球旋轉,直至撞擊月球為止。

第三種情況是,星體的速度一般,它向地球飛來,地球的周邊是有事物的,這個星體會被地球周邊的高速執行的質點排擠,看起來就像被地球彈開一般,而進不了地球的範圍。

第四種是它能進入地球範圍,可是它的速度又比較快,這種星體圍繞地球幾周之後會突破大氣層落在地面上。

第五種是速度又快,方向又正向地球襲來,這種星體會直接撞擊地球。它撞擊地球的過程,先是宇宙速度,進入地球範圍;緊接著進入大氣層,和大氣產生激烈摩擦,最終落在了地面上。

它的速度變化, 至少會以 10 千米每秒的速度撞擊地球。進了大氣層,大氣摩阻會讓它減速,速度越來越慢,我們能觀察到火球落地,其實已經降速不少了。

如果星體的運動速度是加速的,星體會在高空中加速而轟擊地球;我們透過觀察會發現,即使有加速度,流星似乎依舊在減速,速度並沒有達到 10 千米每秒,那種速度僅僅音速而已。

按照萬有重力解釋, g 值導致速度增大,然而事實與之相反,海拔越高, g 越大,到了太空中 g 值達幾十千米每秒。 海拔越高,速度越大,天龍物理學的大量思考,都是從這裏開始的。

我們經常走進思維誤區是失重現象,所謂失重,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的確沒有力量的幹擾了,可以視為失重;第二種是力量平衡了,也可以視為失重。按照萬有重力解釋,飛船在太空中失重了,可以視為「重力」很小,低至感覺不到了,所以失重了。

然而人們忽視了另一種情況,就是飛船達到了一定的速度,力的平衡讓萬物有了失重感。這時候物體以 10 千米每秒的速度飛行,它返回地球,只有接近大氣層,才會感到有一股阻力,這股阻力從球心向上的,阻止物體墜落,然而飛船依舊按 10 千米每秒的初始速度,接著緩慢減速,直至最終墜落在地面上。

墜落地面會讓人們感覺到,有一股從地心生出的「吸重力」,吸引他下墜;然而事實情況是,他受到一股來自宇宙深處的推動力,把他按 10 千米每秒的速度推向地球,然後突破重重阻礙,最終速度會降低為 0.0098 千米每秒,他下墜的過程是減速的。換而言之,那種 " 重力 " 自始至終都有,實際是推力,推了萬物靠近地心;地心用斥力排斥萬物降速,最終萬物不情願的,被壓力壓在了地球上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