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熱評丨從這樣接地氣的「普通」,看到什麽?

2024-06-27科學

「我就是一個普通的老頭,這個大獎雖然頒給了我,但背後是大量的年輕人和我一起實作理想。」樸素的話語,來自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

另一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則說,「我是一艘從沂蒙山區駛出的小船」,「感謝國家給我提供的平台,使我這艘小船,能到世界科學的汪洋大海裏航行探索」。

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最高獎項何以成就?勇於挑戰,緊跟學科前沿,李德仁帶領團隊極大推動了中國測繪遙感產業的跨越式發展,「讓更多人享受中國衛星帶來的服務」;做到極致,「做實驗幾乎窮盡了所有的可能性」。薛其坤帶領團隊在世界上首次在實驗上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是有國界的」,他們都在學成後回國,選擇了科學報國的道路。

高光的背後,更有普通而樸素的堅守。低谷和失敗,是家常便飯。61歲的薛其坤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最年輕獲獎者,也曾經歷兩次考研失敗、七年讀博坎坷。基礎研究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確定性,取得突破需要長期的投入,甚至「沒人知道哪天能實作」。低調而謙遜,把自己擺得很低,把學生擺得很高。李德仁說,把好的專案和成果給年輕人,鼓勵他們當自己的英雄。

「當自己的英雄」,更多的年輕人因此獲得更好的專業指導、精神感召,也更清晰奔赴的方向。從科學家們接地氣的「普通」裏,我們看到什麽?

實幹奮鬥、孜孜以求 遇到大家士氣低落、研究停滯不前時怎麽辦?薛其坤說,「這時我會找他們聊聊天,關鍵時刻把這些孩子‘拽回來’」「科研需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對實驗充滿熱情,對生活保持樂觀,這一點很重要」。每一段不凡的人生,都依托於平凡的日積月累。不少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從「菜鳥」逐漸升級到高手,實作自身價值、綻放人生精彩。

小處入手,大有可為 如果不持續捕捉細微的數據變化,怎麽可能做出世界級的科研成果?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等等連線的是千千萬萬平凡而努力的工作者。每一次試驗、每一堂課、每一道流程、每一次出發……千錘百煉才能上個台階。專業、垂直領域做精做深,也能開辟「隱形冠軍」、居於世界領先。

向「新」而行、時代趕潮。 中青年科技人才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三大獎通用專案中,45歲以下完成人占比40%左右。中國科技事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原始創新能力還相對薄弱。新賽道、新領域不斷延伸,需要年輕人把握機遇,也需要社會營造更濃厚的創新氛圍。

一艘「小船」如何能揚帆遠航?把小事做精做細,小生活裏有大時代;將個人奮鬥融入社會發展,以更篤定的姿態乘風破浪。

(文丨陶郎)

©2024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版權所有。未經特許,請勿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