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NASA局長比爾·納爾遜信誓旦旦地宣稱美國會在登月競賽中"擊敗"中國!但是,嫦娥六號成功從月球背面帶了一兜子"土特產"回來,結果可把美國NASA給饞壞了!喜歡航天科技的夥伴,歡迎訂閱明叔!
2024年5月21日,悄咪咪地飛到月球背面,一頓操作猛如虎,挖了整整1935克月壤樣本。
有人會說不就是挖點土嘛,有啥了不起的?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這可是月球背面的土啊!自打1959年蘇聯月球3號首次拍到月球背面的照片,這神秘的地方就勾起了全人類的好奇心。但是呢,65年過去了,除了中國,楞是沒人能從那兒帶回一撮土!
月球背面永遠朝向太空,你在地球上連看都看不到,更別說遙控操作了。
月球背面地形復雜,到處是坑坑窪窪,著陸難度高。嫦娥六號到了月球背面,沒有地球的"指揮",所有操作都得靠探測器自己來。這讓登陸月球背面難上加難。不過,嫦娥六號做到了!她不但去了,還帶了禮物回來。這1935克的月壤,比2020年嫦娥五號帶回的1731克還多了204克呢。
讓NASA真正眼饞的是因為月球背面常年背對地球,受地球影響小,保存了太陽系早期的原始狀態。研究這些樣本,就像翻看太陽系的"相簿",能幫我們了解46億年前的"家族史"。月球背面有個超級大坑 —— 南極-艾特肯盆地。科學家認為,研究這個地方的樣本,可能揭示月球形成的秘密。月球背面輻射低、電磁幹擾小,是未來建立天文台的理想地點。研究那裏的土壤,就是為以後的"月球度假村"選址做準備啊!
難怪NASA局長比爾·納爾遜聽說這事後,饞得直咽口水。5月24日,他就公開表示,希望能分享一些嫦娥六號帶回的樣本。NASA想要分享樣本,這想法本來挺好。科學研究嘛,就該全人類共同努力。
但是啊,問題來了,美國自己立的規矩把自己給坑了!
美國國會透過了個"沃爾夫條款"。這條款說啥呢?簡單來說就是:禁止NASA和中國航天局有直接合作。這就相當於我跟鄰居約定好互不來往,現在卻想來敲門,多尷尬啊!
況且沃爾夫條款可不是鬧著玩的。這些年來,它可沒少給中美航天合作使絆子。2011年,中國航天員被禁止進入國際太空站。2013年,中國科學家被禁止參加美國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會議。 2019年,NASA不得不拒絕中國參與其中繼衛星網絡計劃。
現在倒好,NASA自己想要中國的月球樣本了。這不是自己給自己下套嗎?這下可別說是中國小氣不給,是中國必須要遵守,美國自己定下的規定!美國此舉,真的是拿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丫子!
中國嫦娥六號的成功,可不是橫空出世,這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2007年,嫦娥一號:繞著月球轉悠。2010年,嫦娥二號:更近距離地瞅月球。2013年,嫦娥三號:成功登陸月球正面。2018年,嫦娥四號:首次著陸月球背面。2020年,嫦娥五號:帶回月球正面的土樣。2024年,嫦娥六號:帶回月球背面的樣本。
從2004年啟動探月工程以來,中國基本按照既定計劃穩步推進,沒有出現重大的延誤或方向調整。這種長期、穩定的規劃和執行能力,在航天領域尤為重要,因為大型航天專案往往需要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從概念變為現實。
而後,中國還有更大的計劃。2025年前後,空間站上建月球和深空實驗室。2026年,預計發射嫦娥七號,探測月球南極。2030年前,實作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那場面,我現在想想都激動!
再看看NASA這邊。NASA有個叫"阿爾忒彌斯計劃"的大專案,野心可不小,但實施起來吧!出現了不少問題!
阿爾忒彌斯1號:無人繞月飛行,原計劃2022年初,結果拖到11月才成功。阿爾忒彌斯2號:載人繞月,原定2024年,現在推遲到2025年9月。阿爾忒彌斯3號:載人登月,原計劃2025年,現在推到2026年,還不一定準時。
這些延誤的背後,最大的挑戰來自於星艦月球著陸器的開發。這項由SpaceX負責的29億美元專案,其研發進度比預期晚了整整一年半。更令人擔憂的是,即使到2028年2月,這個著陸器準備就緒的可能性也只有30%。技術上的一大難題是,星艦需要多次在軌加油才能到達月球,這無疑增加了任務的復雜性和風險。
NASA還面臨著預算壓力和政治不確定性。雖然2024財年NASA申請了270億美元的預算,比上一年增長7.1%,但這一預算可能面臨國會削減的風險。更重要的是,2024年美國大選可能導致NASA的長期計劃面臨變數,不同政府對阿爾忒彌斯計劃的支持度可能有所不同。
在國際合作方面,NASA也面臨著挑戰。盡管有"阿爾忒彌斯協定",但主要合作夥伴如歐洲航天局的具體貢獻和時間表仍不明確。與此同時,NASA與俄羅斯在國際太空站的合作因特殊問題而變得復雜,這可能對月球計劃產生連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