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9日18點50分左右,寧波上空的月亮。魯巍/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進入9月,一年一度的中秋節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中秋夜,圓月高懸,家人圍坐,閑話家常,美好團圓的畫面在中國已傳承千年。而今年,「賞月」這場重頭戲,將格外有看頭——
據悉,在兩周後的9月18日,也就是農歷八月十六的時候,將迎來 本年度第二次「超級月亮」。
屆時,如果天公作美,格外圓滾滾胖乎乎的大月亮將掛上天空,為公眾們提供一場視覺盛宴。
「超級月亮」助力: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我們常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今年中秋,有了「超級月亮」的助力,我們可以和家人們從中秋節賞月到第二天,甚至觀測到更大更亮的「白玉盤」。
「今年農歷八月十六的月亮將是本年度距離地球第二近的月亮。」 浙江省天文學會科普講師徐煜華介紹,「天文學上,並沒有‘超級月亮’的嚴格定義。當月球滿足兩大條件,即滿月且位於近地點時,一般可以稱為‘超級月亮’。」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通俗來說,往常,月球會繞著地球,在一個類似橢圓形的軌域上持續公轉,當月球轉到距離地球更近的「近地點」時,按照「近大遠小」的原則,我們就會看到最大的月亮,而如果此時月球也正好處於滿月,就能達到大家愛看的「又大又圓」的效果。
同時,數據統計表明,「超級月亮」的亮度,也會比一年中距離地球最遙遠的滿月高大約30%。
據天文預測,今年中秋節後一天的月球距離地球為35.7萬公裏左右,和地月平均距離38.4萬相比,近了約27000公裏,所以肉眼看上去,視直徑會更大,也更有沖擊力。
此外,除了今年中秋,後面10月17日以及11月15日也將出現「超級月亮」。其中,10月17日的滿月,是今年距離地球最近的「參賽選手」,值得天文愛好者和攝影愛好者們關註。
陰晴圓缺從何而來
如何觀測更美?
蘇軾的【赤壁賦】中寫道,「壬戌之秋,七月既望」。這裏的「望」指的,就是每月農歷十五的滿月,「既望」也就是滿月的後一天。
(今年8月的「超級月亮」 林辰辰/攝)
在中國,將月相盈虧的平均周期,稱為「朔望月」。每個月的農歷初一,是「朔日」,在這一天,月球執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地球上看月球和太陽同升同落,月球淹沒在陽光下無法被看到。
而從這日開始,我們會隨著月球的運動,慢慢欣賞到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滿月、虧凸月等不同的陰晴圓缺。
對於普通群眾來說,如何賞月更美?
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官方微信釋出的【中秋佳節賞月指南】,月亮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時候最美,此時月光經大氣層的散射呈現出暖洋洋的黃色,夜幕也未完全降臨,地面上的景色依稀可見與月亮相互呼應,正是拍照留影的時機。
同時,【指南】表示,由於中國東西跨越的經度較大,月出時刻自中國東向西逐漸推後。中秋的月亮會整晚掛在夜空,即便錯過了月出,其他時間也可以進行觀賞。
值得一提的是,中秋佳節後也是屬於浙江人的「觀潮大日子」。「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壯似喇叭形的錢塘江,因為其奇特無比的潮形、潮景,年年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觀潮。
因為月球的「神秘力量」,每逢農歷八月十八,潮水會格外壯大。
「這是因為新月或滿月時,太陽、地球和月亮在天空中排成一條線,地球海洋會受到最大的重力,產生每個月漲落振幅最大的兩次潮汐,」 徐煜華表示,「而結合以往經驗,中秋後的兩三天,結合天文、氣象等因素,常常能迎來每年最大的潮水。」
新聞多一點
(2024年8月19日,今年首個「超級月亮」現身夜空,滿月時刻出現在20日2時26分。)
「超級月亮」不是官方的天文術語,它是由美國占星家李察·諾艾爾(Richard Nolle)在1979年為「Dell Horoscope」雜誌撰寫的一篇文章中創造的。
根據他的定義,滿月或新月在其最接近地球的90%範圍內被稱為「超級月亮」。直到2011年,這個詞才開始出現在科普文章中。現在這個定義甚至被NASA承認,但它仍然對不同的解釋持開放態度。
它的學名是「地球-月亮-太陽系統的近地點-朔望」(perigee-syzygy of the Earth-Moon-Sun system)。
不過,「超級月亮」並不是罕見天象,一年少則一兩次,多則三四次。今年就有四次「超級月亮」,接下來的三次分別出現在9月18日、10月17日和11月16日。
其中,9月18日的「超級月亮」將是本年度最大的一輪滿月。
來源:甬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