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公布2024年一般國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有關安排的通知。其中,超長期特別國債涉及期限為20年、30年、50年,分別將於5月24日、5月17日、6月14日正選。
「特別國債」通常有兩層含義:
一是指資金投向為特定目標發行的、具有明確用途的國債。從歷史經驗看,特別國債大多是在宏觀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經濟遭受重大沖擊,或是面臨巨大風險時發行的,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建設,或應對重大疫情和自然災害等公共危機。
二是指它不同於普通國債,通常不計入財政赤字,其收支列入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發行的審批機制及流程也較為靈活,一般只需國務院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並由財政部執行。
超長期特別國債以國家信用作擔保,具備風險低、流通性強,免征利息所得稅等優點,加之收益相對於中短期國債更高,更受市場關註。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從今年開始,中國將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
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要靠前發力有效落實已經確定的宏觀政策,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其中,明確「要及早發行並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進度」。在業界看來,這釋放出加快發行使用好政府債券,保持穩增長支出強度的訊號。
加快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
4月22日,財政部預算司司長王建凡在新聞釋出會上表示,下一步,財政部將持續抓好貫徹落實,與有關方面密切協同配合,做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各項工作:
一是根據超長期特別國債專案分配情況,及時啟動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工作。
二是加強中央和地方資金、存量和增量資金統籌,與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形成合力,提高資金整體效能。
三是結合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實際,研究建立監管機制,加強對資金分配、下達和使用的全過程監管,確保規範、安全、高效使用。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從今年一季度情況來看,去年增發的1萬億元國債仍是主角,2月底前資金已全部下達地方,並要求於6月底前使用完畢,這也是基建好於預期的重要支撐。在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之後,預計超長期特別國債二季度將會啟動發行,新增專項債使用進度也會加快,但重心或後移至三季度,形成資金捲動接續的局面,避免集中供給給資金面造成較大壓力。
將帶來哪些影響?
在債券市場上,一般認為發行期限在10年及10年以上的債券為「長期債券」,但對於「超長期債券」並無明確的定義和時間下限。
以國債為例,普通國債中,短期國債期限為1年及1年以內,中期國債為1年至10年以下,長期國債期限則在10年及以上。超長期國債,期限則在15年及以上,長則20年、30年、50年不等。
早在1998年,中國就首次發行了30年超長期國債;2009年,首次發行50年超長期國債,並逐漸常態化發行。
據不完全統計,1998年至今,中國累計發行15年固定利率國債9期,發行20年固定利率國債17期,發行30年固定利率國債102期,發行50年固定利率國債36期。
值得註意的是,自2016年以後,中國已較少發行15年和20年國債,30年和50年超長期國債成為主流。
具體到特別國債上,中國歷史上共發行過五次特別國債,包括三次新發(1998年、2007年、2020年)、兩次續作(2017年、2022年)。
從歷次特別國債的發行期限來看,短的只有3年,5~10年左右的相對集中一些,最長的是30年。
嚴格地講,只有1998年發行的30年特別國債和2007年發行的15年特別國債可歸入超長期特別國債,而這兩次發行也都符合「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的用途。
與以往五次特別國債相比,本輪超長期特別國債可能會有三個突出特點:一是發行期限特別長;二是連續發行且規模特別大;三是發行用途與經濟和高質素發展的關聯度特別高。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從今年起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是中央針對今後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審時度勢推出的重大戰略舉措,其意義和影響十分深遠:一是利好內需擴張和經濟增長;二是利好長期高質素發展;三是利好地方財政休養生息;四是利好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五是利好個人財富保值增值。
國債現「日光」搶購行情
值得註意到是,今年以來,國債熱度持續高漲。
隨著部份商業銀行跟進下調存款利率,國債利率已高於同期限定期存款收益率,再加上國債保本保息、收益穩定的特點,讓它備受投資者青睞。
國債發行時,均出現「日光」的搶購情形。大部份網點銷售額度均在當日就售罄,有的甚至一小時內就被搶光。
據了解,財政部會同人民銀行將當期儲蓄國債(憑證式)計劃最大發行額按發行通知中規定的代銷額度分配比例,分配給承銷團成員。由承銷團成員統籌規劃銷售網點,合理分配額度,方便投資者購買。因此,盡管是同一天開售,每個銀行網點的國債額度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