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深化創新合作 書寫共贏故事(央企走出去·乘「新」出海)

2024-05-14財經
沙特吉贊JIGCC取排水專案現場,專業潛水員準備入水作業,協助配合海底高密度聚乙烯管道對接和安裝施工。許雲飛攝
沙特吉贊JIGCC取排水專案的海底高密度聚乙烯管道正在進行出運安裝。喬永立攝
烏茲別克撒馬爾罕220兆瓦交流光伏專案俯瞰。朱 波攝
中國工程師正在向烏茲別克撒馬爾罕220兆瓦交流光伏專案當地運維人員講解人工智能清掃機器人多場景自主執行原理。常 晉攝
位於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本報記者 黃培昭攝
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總部大樓。新華社記者 王冠森攝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國將科技創新作為核心要素,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為自身發展塑造新動能新優勢,也為開展國際合作註入新動力。
今日起,本報與國務院國資委聯合推出「央企走出去·乘‘新’出海」欄目,講述中國推動新質生產力出海,與多國深化創新合作的互利共贏故事。
沙特阿拉伯吉贊JIGCC取排水專案
「為合作夥伴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本報記者 管克江
進入沙特阿拉伯西南部吉贊省的吉贊基礎下遊工業城和中沙吉贊產業集聚區,沙特阿美煉化廠管網和燃氣聯合迴圈電站冷卻塔引人註目。作為這兩大設施的重要保障,吉贊JIGCC取排水專案已經穩定執行30多個月。正是在這裏,中國企業完成了迄今世界最大內徑、最長距離海底高密度聚乙烯管道的施工安裝。
吉贊JIGCC取排水專案由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港灣」)EPC總承包,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和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參建。專案主要為煉化廠和電站引入海水作為冷卻、淡化和消防用水,並將環保廢水排入深海,設計海水供應/排放能力每小時超50萬立方米。
回憶起施工經歷,時任中國港灣吉贊專案群工程部經理喬永立說,鋪設漫長的海底高密度聚乙烯管道是最大挑戰。按照最初方案,專案排水采用內徑2米的海底高密度聚乙烯管道,總長度達48公裏,不僅管道采購量巨大、供貨周期漫長,且安裝施工工期長、風險大。專案團隊透過充分調研,將原設計最佳化為采用內徑3米的管道,總長度約15公裏。該方案可顯著縮短施工周期、降低工程造價,但鋪設如此大內徑的長距離海底高密度聚乙烯管道,甚至連國際同行都不曾有過相關經驗。
「從零開始鉆研,專案團隊摸索出成套的管道出運安裝技術。」喬永立介紹,施工時,要先在陸地上將高密度聚乙烯管拼裝形成整體,利用滑道出運至海面,並透過氣囊和姿態控制,完成水下精準對接,妥善沈放至預定位置。其中單根管道最大長度達560米、重2000余噸,要實作這條「巨龍」從陸向海的出運安裝全過程,對施工工藝水平糊船機器材要求很高。專案團隊先後組織召開了20多場專題研究會,對每一項參數反復論證,並經過充分溝通獲得業主認可。
2016年6月,高密度聚乙烯管道出運安裝施工如期啟動,首段管道完成一系列連續性動作順利安裝到位。2018年3月,專案團隊目送最後一節管道穩穩潛入紅海海底,標誌著該工程取得圓滿成功。2021年9月,吉贊JIGCC取排水專案設施順利移交業主,投入營運。
專案超大直徑海底高密度聚乙烯管道設計施工,讓中國企業掌握了成套設計施工技術,同時形成一大批管理和科技成果,先後獲得7項中國國家發明專利與1項中國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另有3項專利在沙特申請註冊。
中國港灣中東區域管理中心總經理、吉贊專案群總經理楊誌遠表示,中東基建市場是國際公認的高端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中國工程承包企業需要深入理解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高度重視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為合作夥伴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從而獲得支持和信任,實作互利共贏。」
去年4月,沙特政府宣布在吉贊建設經濟特區,優先發展食品加工、金屬加工、石化、旅遊和物流服務。沙特朱拜勒與延布皇家委員會主席哈立德·舒利姆表示:「中國企業在吉贊經濟社會建設中付出努力,為這一地區進一步吸引投資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這是中國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沙特‘2030願景’深入對接的重要成果。」
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總部(一期)專案
「構建高效、智能、可靠的疾控系統」
本報記者 黃培昭
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西南,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總部大樓巍然矗立。這是非洲大陸第一所擁有現代化辦公和實驗條件、設施完善的疾控中心,是中非友誼和團結協作的又一標誌性建築。
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總部(一期)專案由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土木」)承建,總建築面積近2.36萬平方米,包括兩棟辦公樓主樓和兩棟實驗樓,分別設定辦公行政區、應急響應中心、資訊中心、生物實驗室及專家公寓等。據介紹,專案設計靈感來源於寓意生命的DNA雙螺旋線,辦公樓主樓左右呼應、造型呈雙手托舉之勢,象征著團結、博愛和力量。
走進總部大樓主樓,應急指揮中心內設的超大顯示器上,清晰地顯示著非洲地圖及柱狀圖、曲線圖、餅圖等各類圖表,各種傳染病數據在這裏一覽無余。據介紹,疾控中心配備了專門的應用程式,方便非洲各地醫生及時上傳疾病數據,以確保數據即時更新,為疾病控制決策提供依據。此外,疾控業務資訊化系統推動各模組間實作業務數據快捷精準的交換傳輸;數據中心為疾控業務套用資訊系統提供可靠的基礎設施支撐;統一管理平台面向營運、運維、使用者服務,滿足疾控中心高安全、低成本、靈活彈性等業務需求……
實驗樓於去年11月正式揭牌,根據生物安全等級共設定了P1、P2、P3三級共10個實驗室。其中P3實驗室生物安全技術含量、建設要求規範極高,適用於主要透過呼吸途徑使人感染嚴重疾病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這是中國首次為國際多邊組織建設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高等級實驗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駐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高級顧問張益介紹,P3實驗室的建立把中國科學創新成果帶到了基礎設施薄弱的非洲,將有效幫助非洲國家增強疾病診斷、監測和應對能力。
「這是中非命運與共、攜手同行的生動寫照。」中國土木埃塞俄比亞工程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吳久義表示,自2020年12月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總部(一期)專案開工後,中國建設者與非洲相關各方緊密協作、克服重重困難,在短短25個月時間內完成建設,為構建中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新貢獻。
「中國援建的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技術先進、質素一流,為非洲構建高效、智能、可靠的疾控系統。」非盟委員會高級工程師弗雷德認為,一系列智能化資訊系統的套用可以幫助工作人員以最快速度做出高效科學排程,滿足疾病應急響應需求,同時推動非洲國家進一步提升大流行病和傳染病預防管理能力。
埃塞俄比亞比索夫圖鎮綜合醫院傳染病醫生塔梅尼說:「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讓我們與世界先進醫療水平接軌。謝謝中國朋友!」
烏茲別克撒馬爾罕220兆瓦交流光伏專案
「持續推動綠色能源技術進步」
本報記者 李 強
「過去我們這兒經常停電,現在用電緊缺問題終於得到改善,我們有了更穩定的電力供應。」在位於烏茲別克第二大城市撒馬爾罕西北約50公裏的卡塔庫爾幹市,附近居民古爾米爾的生活迎來了可喜變化。隨著由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電氣」)承建的撒馬爾罕220兆瓦交流光伏專案於2月實作首次並網、4月底實作全容量並網發電,昔日飛沙走石之地,如今已煥發新生。
在占地約450萬平方米的專案現場,帶有「綠色清掃」功能的機器人整齊排列在光伏板上。由於當地風沙大、雪季長,在這裏建設光伏電廠起初並不被看好。如何保證電廠高效發電,成為專案建設者面對的首要難題。最終,專案組將科技成果及時轉化為新質生產力,推出了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的大型光伏智慧電廠方案。
據專案總經理薛小軍介紹,專案采用人工智能清掃機器人,自主確定光伏面板清掃策略,同時配置智能光伏面板角度和溫度調節系統,即根據該電站氣象聯動保護系統即時收集到的太陽輻射量、太陽方位角、雪荷載等數據,自主確定融雪除雪策略。「光伏元件在下雪時將調至最大傾角以有效減少表面積雪,同時啟動光伏面板加熱模式,快速融化殘留積雪,有效避免光伏面板受積雪影響。」
在智慧電廠方案的助力下,這個占地面積超過610個足球場的大型光伏電廠,如今即便在惡劣氣候條件下,也僅需3名運維人員便能保持高效運轉,穩定輸出綠色電力。
「我們始終堅持科技創新引領,持續推動綠色能源技術進步,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東方電氣副總裁李建華表示,撒馬爾罕220兆瓦交流光伏專案預計將滿足烏茲別克26.4萬戶家庭用電需求,每年減少約23.7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專案建設期間,中國企業還用實際行動詮釋「綠色生產力」理念,尤其註重對當地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環境的保護。由於專案所在地與烏茲別克重點保護動物中亞陸龜的棲息地重合,專案組及時按下工程「暫停鍵」,確保將區域內79只中亞陸龜全部轉移至新安置區,並安排專門看護人員照料,定期檢查其健康狀態。「這是個精細活,我們還在安置區內設定噴淋澆灌,以延長草地生長周期,為中亞陸龜提供更加適宜的生存環境。」專案安全經理謝立誠介紹。
烏茲別克能源部部長美莎馬赫穆多夫表示,「光伏專案將顯著緩解當地用電緊張局面,並對烏茲別克能源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產生積極影響。」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14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