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寶
炒股少煩惱
進入2024年,井噴式發展了一整年的「大模型」仍在持續升溫。
AI大模型持續爆出新利好
近期,國內AI大模型持續爆出新進展。
據【科創板日報】報道,百度將為蘋果今年釋出的iPhone16、Mac系統和iOS18提供AI功能。蘋果曾與阿裏以及另外一家國產大模型公司進行過洽談,最後確定由百度提供這項服務。蘋果預計采取API介面的方式計費。蘋果將國行iPhone等器材采用國產大模型AI功能主要出於合規需求,該公司短期內還無法解決合規問題,但國外版iPhone等器材AI功能均來自蘋果自己的大模型。
在訊息釋出後,港股百度集團—SW午盤出現明顯拉升,盤中一度漲超6%。
3月23日,在2024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GDC)上,通用大模型創業公司階躍星辰對外釋出了Step系列通用大模型,包括Step-1億參數語言大模型、Step-1V千億參數多模態大模型、Step-2萬億參數MoE語言大模型預覽版,以及兩款面向C端使用者的大模型產品——效率工具「躍問」和AI開放世界平台「冒泡鴨」。
據階躍星辰官網,Step-1V對影像、影片具有領先的多模態能力,以及精確的超長文本能力,在中國權威評測榜單「司南」(OpenCompass)中排名第一,超越GPT-4v、GeminiPro。
在更早之前的3月18日,月之暗面宣布Kimi智能助手已支持200萬字超長無失真上下文,並於即日起開啟產品內測。3月21日,因過於火爆,Kimi一度「宕機」。業內人士表示,200萬字的長文本處理能力是一個巨大的技術突破,這意味著AI模型可以理解和生成更復雜、更豐富的內容,這對於許多套用場景,如自動寫作、內容生成、資訊檢索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大模型產業進入加速階段
2023年,全球掀起以大模型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行業浪潮,人工智能邁向全面套用新階段。自2023年3月GPT-4上線後,國內科技企業紛紛跑步入場。百度「文心一言」、阿裏巴巴「通義千問」、華為「盤古」、京東「言犀」、騰訊「混元」、商湯「日日新」 等大模型先後登場。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中國已推出的通用大模型數量達到130多個,若算上各類行業大模型,數量更達數千之多。用「千模大戰」來形容當前的產業態勢,並不為過。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鄭曉龍指出,進入大模型時代後,AI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
中商產業研究院釋出的報告顯示,中國大模型產業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15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7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16.02%,2023年約為147億元。該機構預測,2024年中國大模型產業規模將達216億元。
機構紮堆調研這些概念股
AI大模型產業的突破進展為相關上市公司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技術創新能力強、市場布局早的公司往往能夠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和更高的估值。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A股市場上,涉及AI大模型的概念股超80只。截至3月25日收盤,概念股合計A股市值1.05萬億元。 A股市值最高的是科大訊飛,達到1137億元;其次是三六零、大華股份、昆侖萬維等。
科大訊飛研發的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早於2023年6月就透過中國信通院組織的國內首個官方可信AIGC大模型基礎能力(功能)評測,並且獲得認證透過全部功能項。
三六零自主研發千億參數大模型「360智腦」是首批透過國家「大模型標準符合性評測」的四個大模型之一。
昆侖萬維於2023年8月釋出國內首個AI搜尋引擎——天工AI搜尋。公司其他AI產品(AI遊戲、AI動漫、AI社交、AI音樂)目前正處於研發測試過程中。
機構調研上市公司,可以讓投資者了解其產業布局的最新動態情況。數據寶統計,今年以來合計有29只AI大模型概念股迎來機構調研。 調研次數靠前的是湯姆貓、因賽集團、蘇州科達、值得買、軟通動力。
湯姆貓今年以來獲調研7次居首。公司在最近機構調研時表示,與西湖心辰合作的湯姆貓AI講故事等產品,已初步完成主要功能的測試。在生成影片領域,公司已利用Pika、Runway、StableDiffusion等工具制作了部份影片素材,探索該等素材在行銷、動畫制作領域的套用。
因賽集團年內獲得調研5次,排第二。公司在接受機構調研時透露,短劇生成公司正在論證基於目前InsightGPT的影片生成及智剪能力,以劇本自動生成短劇的可行性;若條件成熟,公司或啟動自研短劇AIGC套用模型並推出相關產品,賦能短劇行業IP變現降本增效。
資金面上來看,上述機構調研的29股中, 3月以來獲得融資凈買入超億元的有6股,包括軟通動力、大華股份、中文線上、中科創達、科大訊飛、拓爾思等。
以最新收盤價與2023年以來高點相比,這29股平均回撤振幅為35.43%。雲從科技-UW、格靈深瞳、中科創達、力盛體育、東方通、拓爾思6股回撤超50%。
聲明:數據寶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責編:謝伊嵐
校對:彭其華
數據寶
數據寶(shujubao2015):證券時報智能原創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