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蹲點深一度|工業企業器材更新三問

2024-05-15財經

先講兩個「爆單」小故事。

近日,山東蒂德精密機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蒂德精機」)憑借大型橋式龍門加工中心、高精度刨台式鏜床等中高端數控機床器材,在一場展會上迎來了「爆單」:共有500多家企業表達合作意向,潛在訂單總價值接近4億元。在不少同行訂單萎縮時,山東經典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經典集團」)生產的預制鋼結構產品,現有訂單排到了3個月以後。

這兩家工業企業,一個是器材供給方,一個是器材需求方。【山東省推動大規模器材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出台以來,進一步激發了企業器材更新的積極性。而同時,受困於資金、市場等壓力,也有不少企業仍在觀望之中。政策機遇如何把握?數碼化轉型如何發力?企業擔憂如何破解?記者對多家山東工業企業進行了調查。

◎加快技術創新,搶灘器材供給市場

蒂德精機副總經理王明認為,這次「爆單」並非偶然。企業能夠抓住政策紅利,是十多年不斷進行技術研發,推動產品更新叠代的成果顯現。「近幾年,工業母機行業兩極分化現象已經逐漸顯現,中低端機床市場逐漸萎縮,中高端市場則越來越廣闊。」王明說。

在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張伸博士看來,這次大規模器材更新是推動企業技術升級的好時機。他建議,企業應按照自身發展新質素生產力的方向和著力點更新有關器材,優先更新催生關鍵性、顛覆性前沿技術的器材。

◎瞄準數碼化:治聾、治啞、治傻

對於今年的訂單井噴情況,經典集團副總經理張琦認為,就是企業這些年進行器材更新以及數碼化轉型的效能正在釋放,「我們利用5G互聯網搭建數碼化智能管理平台,生產線實作了‘人、機、料、法’全鏈條視覺化監測和雲上管理。」目前,經典集團年產值達22億元,主導產品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

張琦同時也是山東省數碼經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在他看來,數碼化轉型的成效看得見,經濟賬算得清。「數碼化不是上幾台先進器材那麽簡單,而是要講究人機協同。建議中小企業器材更新用好數碼化這個有力抓手。」張琦表示,這次大規模器材更新是對制造業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進行數碼化轉型的有力推動,政府層面可以借此契機加大對企業數碼化轉型的引導力度。

◎企業更新意願不強?配套政策應全鏈條發力

山東是工業大省,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目前,全省工業領域器材投資年均規模占全社會器材投資的比重超過八成,器材更新的潛力足、空間大。記者調查發現,多數企業積極搶抓政策機遇,加快器材更新步伐,但也有部份中小企業器材更新意願不強,目前仍處於觀望中。

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融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張磊分析認為,山東很多產業都是上遊產業,偏原材料、中間產品或者為其他企業提供配套服務,不直接面向終端市場,這也讓一些企業對於終端市場信心不足,「建議配套政策從全產業鏈提升上下功夫,比如以產業集群為載體,透過全產業鏈的支持,增強企業預期,提高器材更新的積極性。」

政策機遇如何把握?數碼化轉型如何發力?企業擔憂如何破解?

工業企業器材更新三問

加快技術創新,搶灘器材供給市場

「目前,這些訂單在陸續落地,有企業當場就簽約了,還有企業在洽談中。現有的訂單已排到了7月。」蒂德精機副總經理王明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們的中高端機床精密度和穩定性都很高,價格比國外同類產品低很多,所以廣受市場歡迎。」

作為制造業基礎裝備的工業母機,其發展水平是中國制造業尤其是高端制造業高質素發展的關鍵。制造業轉型升級,對於生產加工的精度和效率等有了更高要求。王明表示,目前,中高端領域國產機床占有率仍有待提升,國家和省裏推出的器材更新政策,激發了生產企業對先進器材改造升級的需求,「這對我們器材供給企業來說,是絕對的利好。」

在王明看來,這次「爆單」並非偶然。企業能夠抓住政策紅利,是十多年不斷進行技術研發,推動產品更新叠代的成果顯現。「近幾年,工業母機行業兩極分化現象已經逐漸顯現,中低端機床市場逐漸萎縮,中高端市場則越來越廣闊。」王明說。

在濟寧市兗州區工業園五征集團山拖農機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征山拖」)試車場,一輛100馬力的無人駕駛拖拉機,正在按提前劃定好的地塊模型進行全自動巡線作業。這是五征山拖新研發的一款電動增程拖拉機,今年將正式走向市場。「作為農機裝備的供給企業,我們將緊抓這次政策機遇,積極推廣我們的新產品。同時,我們也將繼續加大技術創新力度,研發更多高端、智能、綠色化的新產品來搶占市場。」五征山拖研究院整車開發部工作人員彭連新表示。

在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張伸博士看來,這次大規模器材更新是推動企業技術升級的好時機。他建議,企業應按照自身發展新質素生產力的方向和著力點更新有關器材,優先更新催生關鍵性、顛覆性前沿技術的器材。同時,圍繞新器材推動人才引進、工藝流程改造,加快實作整體生產工藝和模式的創新,並加強與上遊裝備生產企業和下遊生產、銷售企業的有效銜接,有序推動上遊裝備生產企業技術、下遊生產工藝和行銷模式的叠代升級,推動整個產業鏈供應鏈高質素發展。

瞄準數碼化:治聾、治啞、治傻

以數碼技術促進器材更新改造,是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一環。傳統制造業多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普遍面臨用工成本高、生產效率低等問題。而數碼化的套用,對制造企業來說主要解決的就是這些問題。

對於今年的訂單井噴情況,經典集團副總經理張琦認為,就是企業這些年進行器材更新以及數碼化轉型的效能正在釋放,「我們利用5G互聯網搭建數碼化智能管理平台,生產線實作了‘人、機、料、法’全鏈條視覺化監測和雲上管理。」目前,經典集團年產值達22億元,主導產品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

「原來我們僅用工成本就占到企業成本的一半,開拓市場是很難的。」張琦說,這些年,公司每年都會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器材更新以及數碼化產線建設,透過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的方式大大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比如我們的智能箱型梁柱數碼化產線,平均每月能生產1200-1800噸鋼結構產品,相比以前效率提高30%-50%,用工數量減少30%。」

近年來,我省深入開展制造業數碼化轉型提標行動,規上工業企業數碼化轉型覆蓋率達87.3%,產業數碼化指數、制造業數碼化轉型指數均居國內前列。

張琦同時也是山東省數碼經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在他看來,數碼化轉型的成效看得見,經濟賬算得清。「數碼化不是上幾台先進器材那麽簡單,而是要講究人機協同。建議中小企業器材更新用好數碼化這個有力抓手。」張琦表示,這次大規模器材更新是對制造業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進行數碼化轉型的有力推動,政府層面可以借此契機加大對企業數碼化轉型的引導力度。

5月8日,位於濟南市歷下區的全國首個中小企業數碼化轉型促進中心正式對外開放營運,破解中小企業「不願轉、不會轉、不敢轉」的共性問題。「透過數碼化轉型‘治聾、治啞、治傻’,讓器材能說話,能聽懂指令,能自主作決策,從而助力企業降本增效。」中小企業數碼化轉型促進中心負責人李文博告訴記者。

企業更新意願不強?配套政策應全鏈條發力

山東是工業大省,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目前,全省工業領域器材投資年均規模占全社會器材投資的比重超過八成,器材更新的潛力足、空間大。記者調查發現,多數企業積極搶抓政策機遇,加快器材更新步伐,但也有部份中小企業器材更新意願不強,目前仍處於觀望中。

「我們目前沒有更新器材的打算。公司一台單機器材就需要200多萬元,投入太大了。」濟南高新區一家中小型制造企業負責人坦言,從長遠看,器材更新升級可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工業領域器材投資大、回報周期長,中小企業難以拿出那麽多資金。

在農機生產領域,我省的農機生產器材整體仍處於較為落後的狀態,器材更新空間很大,但一些農機企業更新的動力卻不足。某老牌農機企業技術質素部器材能源科科長陳東東表示,公司很多精加工器材已有四五十年歷史,但老器材數量大、種類多,器材更新資金投入量太大,企業難以負擔。

對此,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融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張磊建議,政府應強化財政和金融政策的聯動支持,透過財政資金杠桿撬動金融資金進入。

市場需求是決定企業是否進行器材更新的關鍵因素。接受記者采訪時,多位企業負責人表示,如果市場不明朗,企業也不敢貿然投資換器材。

張磊分析認為,山東很多產業都是上遊產業,偏原材料、中間產品或者為其他企業提供配套服務,不直接面向終端市場,這也讓一些企業對於終端市場信心不足,「建議配套政策從全產業鏈提升上下功夫,比如以產業集群為載體,透過全產業鏈的支持,增強企業預期,提高器材更新的積極性。」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記者 劉雲鶴 策劃 婁和軍 王紅軍)

來源:大眾新聞客戶端